新中国成立以来,蓬安的文化旅游产业不断融合发展,产值不断提升,影响力和辐射力显著增强。现如今,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我县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管理体制落后,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较小,文化产品存在供需矛盾和“结构性短缺”等问题,文化产业发展一直徘徊不前。
文化爱好者 邱敏:我是80年代就在蓬安县文化馆参加一些文艺活动,也经常参加当时的文化馆组织的一些演出,但是当时规模很小,到现在蓬安县的文化从内容、精神和宣传都有非常大的提高,是一个质的飞跃。
与此同时,旅游方面受到环境变化的挑战和自身发展的束缚,一直存在经费投入不足、业务管理滞后、特色。
滕金臣:我是蓬安嘉陵江边长大的,与新中国同龄,对旅游景点嘉陵第一桑梓,我就是见证者,以前我们这边没有打造之前,房屋破烂。现在旅游方面,像下河街房屋保持了旅游点形象,像锦屏湿地公园现在搞得轰轰烈烈,还有百牛渡江也是打造得非常漂亮,在这种情况下,外地的游客大量涌进蓬安县来参观。
伴随着文化旅游相结合,我县通过知识讲解、故事讲述、历史重现、实景表演等,增加旅游的知识性、趣味性。同时发展民俗游、风情游、文化游等旅游项目,积极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文化宝库展现在人们面前。
嘉陵江船工号子传承人 唐文涌:我们蓬安县的文化这块变化非常大,传承了嘉陵江船工号子、司马相如文化、薅草歌、婚嫁歌这些,与此同时,还挖掘了一些新的,即将失传的文化,比如说金钱板、水龙、彩龙、火龙、荷花龙这些。
近年来,我县因地制宜,通过用文化来提升旅游的内涵和质量,用旅游来增进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积极培育发展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努力挖掘历史典故,运用戏剧、舞蹈、音乐、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着力擦亮相如故城金字招牌、持续唱响百牛渡江生态奇观、成功创建嘉陵第一桑梓4A级景区、花好月圆3A级景区、红豆村3A级景区、大深南海2A级景区,大力提升相如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文旅格局,展示蓬安的魅力形象,不断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如镇油房沟村党支部书记 王元国:我们油房沟村过去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过去是看到县城走到哭,遇到洪水是根本无法到县城去。这些年通过国家政策对农村的大力扶持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我们村打造了百牛渡江这一品牌,在2015年,获得中国十大最美的乡村之一,现在我们村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示范典范村了。
相如镇下河街社区工作人员 刘玲杰:我是从十几年前去北京读书,两年前回到家乡蓬安,看到蓬安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非常好,让我感觉到非常的惊喜,这些景点都非常具有人文特征,一点都比那些大景区差,我也为家乡的文化旅游发展这么好,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
我县将坚持“抓点、连线、扩面、全域”的发展思路,以文化为魂、全域旅游为突破,牢牢抓住项目牛鼻子,紧紧扭住文化产业大发展、旅游产业大振兴、其他产业大融合,努力实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全面建设文化强县、旅游名县。
来源蓬安融媒 蓬安融媒记者:陈思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