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放弃美国高薪,回国时月薪335.8元,他当时的待遇有多高?

2022-02-08   生活给的温暖

原标题:钱学森放弃美国高薪,回国时月薪335.8元,他当时的待遇有多高?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有这么一位中国学者,他在美国拥有最高级别的安全通行证,出入五角大楼8年之久;他年仅35岁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荣誉;在他诞辰时,特斯拉公司创始人通过旗下的火箭公司SpaceX发出推特,祝这位NASA JPL的创始人生日快乐……想必一提到“美国”、“导弹”、“火箭”,不少人便可以猜到这个被视作中国科学家的楷模的同志——钱学森。

钱学森怀着强烈的报国信念出国留学,经历重重艰难困阻最终回到了祖国,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回来,帮助中国成功将导弹、原子弹送上了天。而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他并不爱财,他满腔的爱国主义充分地诠释了“科学没有国界,而科学家都是有祖国的。”

这么一句话,他曾讲到“如果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我姓钱,但我并不爱钱。”

不过纵然他回国时月薪只有335.8元,但他的待遇可并不比十大元帅低。给他提供属于国家级别的保护,就是严防死守有敌对势力来阻挠中国航天事业的进程。

漫漫留学路

1929年,钱学森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铁道机械工程专业。此时的中国,还根本没有“航天工程”这一专业,他深知近代中国对于西方先进科学的匮乏,便从进校起便立志考取公派留学生。

而机缘巧合,“庚子赔款奖学金”这一充满鄙夷意味的奖学金眷顾了他。他并不在乎这名头,反而,这帮助他开启了近20年的留学生涯。他心里始终只有一个愿望,要将最先进的西方技术学到手,再回来报效祖国。这是他淳朴心灵埋下的种子,不过他却终其一生去实现。

他跟随冯·卡门去到了加州理工学院,当时的加理还只是一个小而精的学院,培养的学生正是钱学森这样具有科研探索精神的科学家。他们的校训“灯越拨越亮,真理越辩越明”深深地吸引了钱学森敲响了冯·卡门的办公室。

他之后回忆起这场会面,钱学森在回答问题时的条理清晰、敏锐深邃的见解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冯·卡门教授给他带来的德国式的航空学研究方法——严格应用基础的数学和物理法则去解决基本的工程技术难题,让钱学森终身受用。后来他回国建立研究所的时候,“两弹一星”研究精神也是正基于此。

他在与冯·卡门合作得越来越好,俩人共同发表了几十篇关于空气动力学的重量级文章,取得了巨大的科研成就。最为著名的“卡门——钱学森”公式,直接让他年仅35岁便被评为麻省理工的终身教授。

随后他便受到了美国军方的观察,将他邀请到“火箭发动机推动导弹”的军事项目中。钱学森期待的一天终于到来,美国军方一直掌握着该领域的最新科技,只有在那样经费充足的环境下,他才可以自由地探索和学习。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他时常提醒自己,在美国的学习仍是为了将技术带回中国,报效给祖国。

叶落归根

而当时钱学森在美国的工资待遇有多好呢?他身兼数职,最响亮的有美国炮兵导弹工程项目协调、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物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而之后还有一些实验室的其他项目。这些工资和奖金加起来,一年的收入便是20万美元以上。

有细心的人计算,他要是把工资换算成黄金,他甚至可以买下160千克的黄金,这相当于他的2倍重量。可他甚至连美国的保险也没有买,冯·卡门曾去过他家庆祝项目的成功,却发现他“家徒四壁”,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购置。钱学森自己回忆那段时光,家里贵重的“细软”一直都收拾好放在三个箱子里,以便随时就能回国。

当听见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钱学森和夫人相拥在一起,他们请了很多中国留学生一起庆祝。他们诉说着思乡情结,憧憬着新中国的未来。钱学森一晚上辗转反侧,想的只是一件事——回国!

他终于在次年向上司递交了辞职的决定,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大为震惊,当时就语出惊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可以一人抵五个师!要让他离开美国,我宁愿将他枪毙!”故钱学森刚出办公室门,金布尔便打通了移民局的电话,千万不准放走钱学森。

从此钱学森便开始了在联邦调查局监视下的生活,甚至有一次被直接非法逮捕。冯·卡门向学院提交了申请,联合了全校的师生一起向移民局提起抗议,并筹集了一万五千元美金的保释金,才将钱学森救了出来。

而噩梦并没有结束,接下来的5年,他都只能在住所和办公室往来,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会实时来查看他的工作,调查他的电话记录,以防他与国内人士往来。

他的父亲得知儿子在美国遭到软禁,钱均夫写信勉励他:“吾儿对人生知之甚多,在此不必赘述。吾所嘱者:人生难免波折,岁月蹉跎,全赖坚强意志。

目的既定,便锲而不舍地去追求;即使弯路重重,也要始终抱定自己的崇高理想。相信吾儿对科学事业的忠诚,对故国的忠诚;也相信吾儿那中国人的灵魂永远是觉醒的……”

而钱学森在这段等待的时间也并没有放弃对于回国建设的准备,他私下完成了30多万字的著作《工程控制论》,力求回国能直接拿出一套成熟的方案。

同年,中美举办了日内瓦会议,其中的条件就有放以钱学森为首的一批中国公民回国。后来来来回回谈判了17次,终于以中方放走数名战俘来换取钱学森回国的条件。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夫妇带着2个孩子,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轮船。期间在接受合众国际社记者采访的时候他说:"我相信我的前途是在中国。

我对美国人民并无怨愤。全世界人民都是一样在谋求和平,谋求幸福。"尽管他在美国饱受磨难,但他也一点没有怨恨,反而是选择包容。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回国后,新中国还在发展的初期,并不能给他提供像美国一样优越的研发条件。他的月薪只有现在看来寒碜的335.8元,不过在当时其实也是和国家级元帅差不多的工资薪酬了。

但他丝毫不受影响, “荣华富贵不改其志”,他在艰辛的条件下,依旧怀揣一颗爱国赤诚之心,把中国的“两弹一星”研制计划如约完成。从此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不再担心受侵略的威胁,奠定了我国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

而期间为了保证钱学森的人身安全,不受到境外人士的干扰,国家为他安排了多个警卫以及一个贴身警卫秘书。这是只有副总理或者最高法院院长才能享受的特殊待遇,却给了作为科学家的他。

不过他依然有时会受到匿名特务的骚扰,为了进一步确保他的安全,国家又为他另寻住处,配备警卫连执勤,力求保他能够全心全意的为国防建设贡献。可以说,为了国家的需要,他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钱学森作为开创祖国航天的先行者,他用远见卓识的战略高度指引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帮助科学家、研究员的计划,用“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鞭策着所有中国的科研工作者。

他的事例激励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让他们把科学家视作自己最高尚的梦想,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成为毕生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