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一天,北京市残联联合北京市新华书店开展“爱心助残,情暖新华”文化系列体验活动。来自北京市杨庄街道残疾人温馨家园的时仙春老师,正带领自己的学员和一些小朋友制作手工香皂。
制作手工皂的流程比较简单,老师用热皂机将原料皂融化,孩子们将皂液分层倒入模具当中,等待冷却后再取出即可。温馨家园的学员和参与活动的小朋友分坐两端,但双方的表现却大不一样。
小朋友做起手工来积极大方,主动和老师交流。但是有过制作手工皂经验的温馨家园学员却显得怯生生的,这可急坏了带队老师时仙春。
记者了解到,参与活动的温馨家园学员都来自杨庄街道,制作手工皂是他们最近学习的课程。而他们的指导老师时仙春从事残疾人培训18年,经验丰富。记者发现:时老师对待残疾人学员时而语气严厉,时而温柔耐心。
时仙春告诉记者:普通人话语中常见的“委婉、礼貌”用语,往往需要智力和社会经验作为基础,而这对于智力残疾学员来说难度很大,往往简单明确的命令式语音,能让学生尽快地领会老师的意思。
无论是轻声细语的教授,还是略带严苛的“命令”,时仙春的目的都是希望学生能够尽快地成长。在众多的学生中,一个唐氏综合症患儿娜娜的变化,令时仙春印象最为深刻。
娜娜今年18岁,但她的智力只有学龄前儿童的水平。时仙春老师说,娜娜刚来的时候,她会采用简单命令式的口吻教学,但是随着孩子逐渐进步,她慢慢地开始多用引导鼓励性的话语进行教育。在老师的努力下,如今的娜娜越来越大方了。
学生的进步是时仙春最高兴看到的事情,说起这些她总是滔滔不绝。此外,她还通过残联和街道向附近企业和单位推销学生的手工皂,不少单位都专门采购手工皂当作小礼品。
记者:郭擎浩 摄像:李昂
编辑:赵建鑫 责编:水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