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年女人的自述:自从开始发疯,我的精神状态好多了

2023-11-01     十点读书

原标题:一个中年女人的自述:自从开始发疯,我的精神状态好多了

最近,有位法务部小姐姐的个性签名在网上爆火。

她的签名都是这种画风的:

签名一:

再催就不干了,谁行谁来;

签名二:

按程序办事,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也不配被尊重,请知悉。

签名三:

脾气不好,别惹。

当别的职场人还在唯唯诺诺,宁愿受委屈也不敢撕破脸的时候。

到了小姐姐这里,主打的就是:

有火当场就发。

绝不惯着别人,从不内耗自己。

有一种“只顾自己舒服,不顾别人死活”的疯劲和美感。

你别说:换上这种签名之后,找事的人少了,麻烦也消失了,工作变得顺心多了。

网友纷纷评论:这精神状态,直接领先别人几十年。

很多人自叹不如。

在中国的语境中,很多人从小被教育:

“让别人舒服,是一种教养”;

“即使不高兴,也不要跟人翻脸”。

这样的行事规则之下,教养是有了。

可有事没事都得憋着,最后憋成了乳腺增生,憋成了抑郁症,憋成了各种结节。

直到活了一把年纪才明白,最好的精神状态莫过于:

与其忍气吞声,不如直接发疯;

与其自我指责,不如让别人当场发懵。

优先发疯的人,优先实现情绪自由。

这样的人生,简直不要太爽。

看过一则视频。

#吵架给女生带来多少身体上的伤害#

视频中女孩的男友经常惹她生气,以致她被气出了一身的毛病。

有一次,她给男友发信息,男友居然一天之后才回复。

问他到底干什么去了,男友理直气壮地回答:

“我在家里打游戏,没有功夫看手机。”

并且对“忽视女友信息”这件事,毫无任何歉意。

甚至觉得她在无理取闹。

好嘛,他失去联系的那晚,女友急火攻心,担心男友发生意外;听完男友的解释,女孩又是一肚子火,一整夜没睡。

还有一次,她跟男友因为过节吵架。

情人节到了,女友瞒着男友,为他精心准备了礼物,送了他心仪已久的游戏机。

但是男友那边,非但什么都没有准备,还指责女友“想要一束鲜花”是浪费钱。

最后,勉为其难地给女友送了一箱零食。

还“顺便”埋怨地说了一嘴:“你这样也太不会过日子了。”

女孩当场就黑脸了,刚想跟他理论一番,男友一言不发地回家了,还自顾自地拿走了游戏机。

他们就这样冷战了一晚。

第二天,女孩发现自己脸色黢黑,一摸胸部还有个硬块,吓得赶紧去医院做了个体检。

结果居然好几项异常指标:

乳腺增生、卵巢囊肿、甲状腺结节。

明明恋爱前,自己的身体还好好的,各项指标都很正常。

这才短短一年不到。

女孩意识到:

如果再跟男友相处下去,可能不仅仅是生病的问题了。

于是果断分手。

总惹你生气的人,身体都在告诉你“他不合适”,千万要远离。

前段时间,看见一个调研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女性得乳腺增生的越来越多了?

一个高赞答案是:

爱生气。

一生气肝就罢工,肝一罢工气就郁结,肝气郁结就会患上乳腺增生。

所以才会说:

乳腺是情绪的靶向器官。

《2023年中国女性健康粉红报告》显示,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且发病人群逐步年轻化。

虽然生气不会直接导致乳腺癌,但是如果平时经常爱生闷气或者情绪不稳定,很容易增加患乳腺癌的几率。

这是因为你每生一次气,都会郁积在胸部,成为伤害乳房的“刺”,导致乳腺疼痛的加重。

其实不仅是生气。

你每一次糟糕的情绪,都会不同程度地显现在你的身体里。

“暴躁会留在子宫,郁闷会留在乳房,委屈会留在肠胃,生气容易卵巢囊肿,伤脾胃会抑郁。”

所以,真的要少点内耗,不要生气。

气出病痛,难受的只有自己。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要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

受委屈了不能放声大哭,要大度包容;

难过了也不能表现出来,要体面好看。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

舒服了别人,憋坏了自己。

听说过一个很无奈的事情。

身边一个做心理咨询的朋友。

有一天,突然在朋友圈发文:

自己也已经接受了很久的心理治疗。

在日常工作里,他必不可少地要接收很多来自外界的情绪。

但是医者不能自医。

为了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作为心理医生的他,不得不持续地进行心理治疗。

想起一句话:

“那些表面上情绪稳定的人,实际上都在看心理医生。”

所有被压抑的情绪,是不会凭空消失的,它们会以另外一种更丑恶的方式显现出来。

电影《隐秘的角落》里,朱朝阳的愤怒,便是长期隐忍、压抑的结果。

剧中有一个细节,妈妈要求他喝牛奶。

他明确表示,想一会儿再喝,但妈妈仍坚持要他现在喝。

于是,他只能深吸一口气,小口喝着。

可妈妈还是不满意,反问道:“有那么烫吗?”

随即抢过牛奶,喝了一大口,说道:

“这不正好吗?喝凉的对胃不好。”

连喝牛奶这件小事都得不到自由,可以想象他的成长过程该有多压抑。

也正是在如此高压管控之下,朱朝阳的情绪长久得不到释放。

这才有了之后在与妹妹的抢夺中,无意间投射出了对父爱的渴望和争夺。

再到后面一步步踏入深渊。

所以,与其压抑积累,不如学会释放。

前公司有一个男同事,没事总喜欢评价女同事的身材。

大家都很烦他,但是碍于教养,表面上都没有戳破。

直到公司来了一位00后实习生,这种局面才被打破。

有一次,这个男同事嘴欠,盯着实习生说:

“你最近有点发福了,是不是吃太好了。”

实习生看都没看他一眼说:

“我是吃饱吃胖的,你是吃饱吃撑的。”

噎住了的男同事,脸通红地补了一句:

“说实话,你这腿也太粗了。”

实习生继续回嘴:

“特意练的,好能一下子踢飞说我腿粗的人。”

男同事被怼得无话可说,只能讪讪闭嘴。

当时在场的其他同事,别提有多爽了。

总有人说,做人要善意,以和为贵。

是,做人可以善良。

但是要分人。

善意对你的人,我们当然也要释放善意;

可对那些不怀好意的人,善意就成了妥协,甚至是“鼓励”。

相比之下,漠视和反击,都要更有效。

“做人没必要太正常,反正让你内耗的人和事,都不是什么好人好事。”

与其被烂人憋出内伤,不如通通发泄出来。

没有素质的烂人被人整顿,那都是他们应得的。

做人做事,都是如此。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你若蹬鼻子上脸,就不要怪我使出雷霆手段。

最近,网上有篇文章特别火。

《女到中年,我终于不想忍耐任何人了》。

文章中的妈妈,结婚、生育之后,经过十几年的驯化,渐渐成为了“他人的仆人,而不是自己的主人”。

作为一名女性,她早已习惯了“凡事都要忍耐”的生活。

于是发出这样的感慨:

“有时看见地上撒泼打滚的小孩,难免有点羡慕。”

就是这样一位习惯老实过日子的中年女性,有一天突然想过另外一种生活:

不再压抑自己,勇敢说出自己的需求,学会直截了当地拒绝。

学会关注此刻自己需要什么,什么能让自己感到快乐和满足。

于是,她开启了另外一种生活。

每天叫孩子起床,叫了几遍孩子不起。

那就不叫了。

等她在一声哀嚎中跳起来,迅速穿衣飞出家门,仍然赶不上上课的铃声,下一次就长记性了。

以前,每晚睡觉之前,孩子总喊她滴眼药水。

其实不只是滴药水,家里的所有大小事务,总是一刻也离不开妈妈。

这一次,她终于决定罢工,躺在床上,假装胸口痛。

没过一会儿,就听见爸爸走进了孩子的房间。

你看,这个家里也并不是所有的活都非她不可,其他人只要起身,也都可以做到。

自那之后,她将自己从妈妈的角色中“解放”出来。

“不该管的绝对不管,让老公孩子自己动手;

抓紧时间做自己的事,最重要的是保持好心情。”

于是,42岁的某一天,一位中年妇女开始觉醒。

她终于决定放弃做别人眼中的完美角色,而是选择过自己的人生。

当决定不再忍耐、照顾周围人的情绪开始,当她学会将自己的感受排在首位开始,她的人生终于获得了自由。

人活到一定年纪才会明白,父母、伴侣、子女终有一天会离开自己,陪伴自己到最后的只有自己而已。

让别人开心,不是目的,让自己开心,才是此生的最大意义。

中年人的情绪自由,是很难的。

他们要负担的太多。

上要照顾父母的心情,下要顾及孩子的情绪,还要在工作中应付各路人马。

结果总是:

我们对周围人越是忍耐,他们越是肆无忌惮。

反而是当我们明确底线,甚至发起反击时,他们才不敢无限僭越。

当我们不再执着别人眼里“完美”的包袱,或许才能明白:

所谓的枷锁,都是自己套上的。

你不必做一个百分百的儿女,也不必做从不出错的父母。

社会角色之外,请给自己留一些空间。

罗翔老师说:

“人最有魅力的时候,就是对周围的一切和事物都不在乎的时候。

不在乎他人的评价和眼光,不在乎自己是否有存在感,永远有自己的节奏和步调,这也是松弛感构成来源。”

不高兴就直接表达出来,感到不舒服就学会拒绝。

当你不再委屈自己,学会让自己开心,才算找到此生的意义。

点个【在看】,谁先情绪自由,谁先享受世界。

你是“内耗型人格”吗,还是已经“优先发疯”了?欢迎来留言区写下自己的故事,要记得,你从来不是一座孤岛~

作者 | 苏善书,不会讲道理只会说故事。

编辑 | 张敬,两眼带刀混账到老。

主播 | 亚楠,电台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e089747d14adc5dbc29ac290e8aae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