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23岁是张爱玲的创作巅峰期。
往后的岁月里,再也没有作品能及得上这一年的风光。
而就在这一年里,她最令人称谓的作品,莫过于是《金锁记》。
傅雷称赞其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夏志清为它冠之以“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短篇小说。”
在这部小说里,张爱玲少见的没有去描绘痴男怨女,而是讲述了一个被金钱掌控的悲情人物。
女主曹七巧,因嫁入豪门,深陷在金钱和欲望的牢笼里,步步算计,最终沦为命运的弃子。
曹七巧用她可恨而悲凉的一生,诠释了一个朴实而厚重的道理:
算计越多,失去得越多。
麻油店主的女儿曹七巧,因为天生丽质,在小镇上颇受欢迎。
纵使是上街买猪肉,也能碰上摊主有意无意的调情。
一声“巧姐儿”,撩到了她的心坎里。
原本她以为这一生都会这样平淡而安逸,可偏偏命运给她指向了另一条不归之路。
曹七巧的哥哥因为贪恋姜家的财富,将她嫁给了姜家二少爷做姨奶奶。
嫁过去没多久,曹七巧就被升了正房。
看似是一场稳赚不赔的交易,可婚姻里的苦,只有曹七巧自己知道。
丈夫是一个患有软骨症的“废人”,常年躺在床上,连身上的肉摸起来都是软的。
整日面对着这一滩毫无生机的“肉体”,曹七巧极其渴望拥有生机活力的爱情。
于是,她将目光投向了姜家三少爷姜季泽。
姜季泽生得圆润结实,鲜红的腮颊,青湿眉毛,身上透着玩世不恭的魅力。
曹七巧心知姜季泽也不是什么良人,不是偷拿公账的钱挥霍,就是游走于莺莺燕燕之间。
但这个男人是她所能接触到的,最有活力的男人。
曹七巧时常冲着姜季泽暗送秋波,每每看到他时,就不由自主地凑了上去。
一手搭在他的腿上,挤出几滴眼泪,做出楚楚可怜的模样。
可姜季泽这人,虽然荒唐,却也不敢撩拨自己的嫂子。
面对曹七巧的调情,他唯恐避之不及。
姜季泽的拒绝,彻底断送了曹七巧的最后一丝情欲,这栋深宅大院,将她仅剩的一点女儿情消磨殆尽。
正如亦舒在《喜宝》中所说:“我想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么就很多很多的钱。”
失去了情感寄托的曹七巧,开始把目光转向金钱。
在她眼里,姜家的财富是她最后仅能抓住的一点执念。
曹七巧悲剧的起源,正是因为家人对财富的贪念,明知她要嫁的并非良人,却也毫不犹豫将她推向火坑。
而曹七巧被欲念裹挟,最终也变成了欲望的一部分。
莫言曾说:“人的变质与堕落,根源于心中失控的欲望。”
在这场无爱无性的婚姻里,曹七巧的欲望如洪水般泛滥。
无论是情还是钱,都不过是她欲望的载体,最终化成一把金锁,将她牢牢困在其中。
追逐太多,必受其累,不懂知足,只会堕入深渊。
曹七巧自从嫁进姜家以来,一直被人看不起。
上至姜家少奶奶,下至丫头婆子,都在背后嘲笑她“上不得台面”。
除了因为她的出生低微之外,更重要的,便是她那经常上门的“穷亲戚”。
在曹七巧坐月子时,恰逢家里人都去普陀山上香,留她一人管家。
就在这时,她的哥哥上了门,嘴上说着看望坐月子的妹妹,实则是惦记姜家的钱财。
曹七巧念及亲情,趁人不在家,便给了他们一些金银首饰。
待大家回来时,发现家里首饰缺失,虽心里也猜到个七七八八,可碍于情面,没有戳破这层窗户纸。
但这事,却成为了家里人口口相传的丑闻。
大家心知肚明,曹七巧的哥嫂一旦上门,必是“装得满满的进来,装得满满的出去”。
可对于曹七巧的处境,她的哥嫂们全然不顾,依然我行我素,反而劝她“忍着点吧”。
家人间的算计,让曹七巧感受不到半分亲情,如此之下,她自然也学不会如何以真情待人。
在姜家这个金钱窟里,她只能死死守住手边的钱财,生怕露出半点。
姜家老太太死后,他们开始分家。
老太太留下的首饰,按理来说应该是三兄弟平分,可曹七巧却嚷嚷着:“我们太吃亏了!”
她撒泼打滚,指出姜季泽挪用公款过多,他那份不应该拿。
曹七巧打着算盘为自己谋夺更多利益,却不顾及他人的死活。
她的精明算计最终惹怒了族里的老太爷,拂袖而去。
正应了《菜根谭》中的一句话:“讨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亏。”
当人被欲望牵着鼻子走时,难免会陷入算计的泥沼里。
生活中有太多像曹七巧这样的人,得了一分理,却还要占尽七分利。
成了欲望的囚徒,不择手段算计他人。
老话常说:“千算万算,不如天算。”
纵使算计一生,最终也难逃无常的命运。
财产分割后,曹七巧自立门户。
熬了大半辈子,她总算过上了自己当家做主的生活。
可此时的她,把金钱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
但凡有人与她接近,她那疑心的触角就会伸出,打量对方的任何蛛丝马迹。
一日,姜季泽突然上门,与她互诉衷肠。
起初,七巧怀疑姜季泽是来找她借钱的,便故意把话题从银钱岔开。
可谁想,姜季泽话锋一转,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你可知我这些年都是为了谁?”
多年的深情,居然在此刻有了回应。
七巧沐浴在阳光下,心底生出了细细的喜悦。
可还没等她做出回应,习惯性的算计心再次油然而生,她意识到姜季泽是在利用她的真情问她要钱。
一念及此,她立即把姜季泽打出了门,对他破口大骂。
这是曹七巧离爱情最近的一次,却为了金钱,被她亲手湮灭。
无论姜季泽是真情还是假意,她已无法再拿她唯一的筹码去赌。
姜季泽离开时,七巧站在窗前遥望着他,离去的不仅仅是姜季泽,还有她心底仅剩的柔情。
从这以后,七巧变本加厉地维护着自己的利益。
侄儿借宿在她家里,因为与女儿走得亲近了些,便被他疑心是想图钱,一顿臭骂轰了出去;
女儿在学校丢了床单,她气急败坏,想要去学校把床单要回来;
女儿嫌丢人想要退学,她便去学校大闹,要求退学费。学校不同意,她便把校长羞辱了一顿。
当一个人习惯算计一切,便也失去了做人最简单的幸福。
一个精于算计的人,表面上看是维护了利益,可实际却是不断陷入到畏惧失去的循环里。
人这一生,无非是在得失与利益间博弈,算得越狠,路就越窄。
左宗棠曾说过一句话:“做人,精明不如厚道。”
你若总想着算计,心底只会被困上重重枷锁。
你若心存厚道,眼前自有一番天地。
曹七巧的后半生,原本可以过得平静又安宁。
在丈夫与婆婆死后,她本可以选择重新开始,可她的那颗算计心,既放不过自己,也放不过他人。
张爱玲曾说:“曹七巧是她笔下唯一的英雄,用最病态的方式报复这个伤透她的社会。”
而她报复的方式,便是算计。
然而兜兜转转,她算了一生,却终是把自己的人生赔了进去。
所有的算计与手段,到头来都是自己给自己设的局。
佛经有云:“算计莫过头,过头天必收。”
与其汲汲营营,不如学会适当洒脱坦荡。
眼前的利益终究不会长久,厚德载物方可经年平安。
作者 | 花久菜&如登
主播 | 韩丹,原广播节目主持人,视频号:韩丹下午茶。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