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活埋案:8个孩子围杀21岁小伙背后的两个极端行为,才是原罪

2022-08-12   情感创作者风华

原标题:甘肃活埋案:8个孩子围杀21岁小伙背后的两个极端行为,才是原罪

01

这两天的热搜上,出现了一条骇人听闻的事件!

8个未成年的孩子,竟然将一个21岁小伙活埋致死!

虽然案情简单又粗暴。

但藏在其背后的两个问题,却应该受到每一个人重视。

02

事件发生在甘肃省永昌县。

7月29号这天,14岁的未成年人小郭,纠集了其他7名小伙伴(均是未成年人),对21岁的小伙小毛,进行了持续两天的殴打和折磨。

后来小毛被残忍虐待至昏迷。

随后,小郭等人竟然把小毛带到山坡上,直接活埋了!

另一边,小毛的父亲发现儿子失踪了,随即选择了报警。

很快,警方通过线索抓获了小郭等8名犯罪嫌疑人,并根据他们的供述找到了活埋小毛的地点。

但让人遗憾的是,小毛被找到时,已经由一个年轻活力的小伙子,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一个正值壮年的小伙子,竟被折磨致昏迷,可想而知他生前遭到了怎样的虐打。

而起因,仅仅是因为受害人小毛经同学介绍认识了行凶者小郭的女朋友,后来小郭听说小毛跟踪了自己的女朋友。

于是,就让他产生了报复的念头!

十多岁的孩子,如果凶残起来,更接近于魔鬼!

尤其是如今的孩子们,生活条件好,营养充足,大多都长得又高又壮。

可他们的心智却还尚未成熟,所以对自己的行为没有尺寸、没有底线、没有约束!

03

那么这几个孩子究竟会被追究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呢?

这8个“孩子”已经年满14岁,所以应该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因为还未满18岁,也肯定会对其减轻处罚。

也就是说,他们很可能会被判有期徒刑。

那么若干年后,当他们重返社会,就真的能洗心革面吗?

恐怕很不容易!

浙江省的未成年犯管教所曾公布过一组数据:

犯罪时年龄小于11岁的,有65%的人还会重新犯罪。

而12至15岁的罪犯,重新犯罪的概率是54%。

基于这组数据,不得不让我们担心,这8个少年杀人犯出狱以后,会不会对社会再次造成危害!

他们虽然只有14岁,但其凶残的性格已经养成,并暴露无遗。

有位律师这样分析:从这8个孩子把受害人打昏后活埋的做法来看,他们根本就没想让受害人活着!

更有知情人透露,他们其中的6个,平时就是那种不服管教地混混。

其性之恶,可见一斑。

可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形成了这样的“恶人性格”?

我始终相信,没有哪个人生下来就是恶人的。

其实我们所有人,都是有多面性的,其中就包括善跟恶。

之所以有的人会充满人性的光辉,而有的人却恶念丛生,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就是生长和教育环境。

其中,父母的表现至关重要。

其实大部分孩子身上的问题,最初都是父母的。

而那些“问题孩子”,他们父母在对其的教育问题上,普遍存在两个极端:

第一个极端:缺乏陪伴。

每个孩子都像是一张白纸,把他们放到什么样的环境里,他们就会被染成什么样的颜色。

而一些父母,要么因为忙于工作,要么因为不想被孩子过多地占用他们自己的时间,极少陪伴孩子,总是喜欢把他们丢给长辈,或者学校。

缺少了父母管束的孩子,就很容易会任由自己的性子乱来。

不要觉得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

作为父母,还要给他们构建正确的是非观念,让他们懂得敬畏生命,培养他们的同情心。

而这些,都需要长期的陪伴教育才能实现。

第二个极端:过度溺爱。

比起缺乏陪伴,过度溺爱其实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被过度溺爱的孩子,习惯于自己的欲望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一旦被越撑越大地欲望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满足时,就很容易会走歪门邪道。

还有那些对孩子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父母,他们让孩子在家习惯了称王称霸,一有不顺心就会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其实对孩子过度溺爱的其他方式还有很多。

比如前两天热搜上的那个用水杯砸1岁宝宝的老人。

当天,安徽铜陵的李女士和丈夫带着1岁半的宝宝在商场里玩时,商场里另外一个小孩过来抢宝宝的玩具,因为宝宝不愿意给,就被宝爸制止了。

可抢玩具那个小孩的外婆认为外孙吃了亏,就怀恨在心。

随后,老人就尾随李女士一家三口,接近宝宝后用装着水的杯子砸宝宝的后脑勺。

宝宝被砸后当即就疼地大哭起来。

开始,老人以为没人看见,还不承认是她砸的宝宝,直到李女士和丈夫查完商场里的监控视频,老人才不再狡辩。

无论自己孩子的行为是对还是错,都会无脑纵容的家长,是一种更可怕的溺爱。

这种溺爱让孩子不懂什么样的行为是错的。

对于孩子,父母一定要舍得用挫折教育,要让他们提前学会吃苦。

04

父母管教好自己的孩子,不仅是对自己的孩子和家庭负责,更是对整个社会负责。

除了要做到多陪伴少溺爱外,还要高度警惕他们社交圈子里那些品行不端的坏伙伴,不要让孩子被同伴带坏。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就是对孩子的一些过分行为一定要及时地制止和纠正,因为往往这种时候才是形成孩子品性的关键点。

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担起自己的责任。

更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健康的环境里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