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职开店,是条退路吗?

2022-08-24   单向街书店

原标题:不辞职开店,是条退路吗?

《我的解放日志》

楼下熟悉的便利店,某一天突然不再开门; 过去经常光顾的书店、咖啡店、 KTV,不时传来倒闭的消息;曾经热闹的商业街,也逐渐变得毫无生气……

疫情让实体行业岌岌可危,越来越多的实体店倒在了疫情之中。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 年,全国各类市场主体累计注销 1323.8 万户,较上年增加 29.7%,其中,个体工商户 961.9 万户,同比增长 33.8%。

占据了一定城市空间的实体行业,曾积极参与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之中,它确保劳动的尊严,肯定个体的价值,给几代人带来巨大的财富和创造力。

然而,近十年来,国民经济脱实向虚。实体经济遭受着虚拟经济和疫情的双重夹击。

实体行业的魅力依然存在,在最艰难的时刻,仍然有人投身其中。

上一期,我们以网红博主为切口,探究 以网红为副业的年轻人 ,如何创造额外收入、缓解自身焦虑。

这一期,我们将目光对准几位副业开店的年轻人,他们为何会选择在这段特殊时期开店,开店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

Jimmy

西安,咖啡店,待开业

合同签完,货款打过去,等待着设备和人员到位,忙活了一个月,Jimmy 的咖啡店终于即将开业。

在美国待了 4 年,如今 Jimmy 每次回国,都能感受到西安这座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

新的商圈建立起来,国际品牌不断入驻,白领阶层在扩大。他敏锐地感觉到,西北地区对于咖啡的需求日益增长,这是一片亟待挖掘的蓝海。

今年本科毕业,他回到国内,恰逢父母的朋友有开咖啡店的需求,因为开在学校内,有师生作为稳定客流,又有房租、水电全免等优惠补贴。

“如果你有一点资本,能提前在西安咖啡行业落下脚,我觉得是个不坏的选择。当然如果你想用它来赚快钱,倒不是一件很靠谱的事情。”在父母的支持下,Jimmy 决定尝试着接手。

《咖啡王子一号店》

加盟还是自己开店,这是每一个决定进入餐饮行业的人,首要考虑的问题。

Jimmy 联系过市面上几大主要咖啡品牌,Starbucks、Luckin、Costa……得到的答复不是市场已经饱和,就是加盟费高昂,而西安本地的咖啡店又数量有限,大多没有加盟或直营的意愿。

偶然的机会,他联系到一位宁波做咖啡的朋友,对方可以提供品牌、咖啡豆烘焙工厂、设备、人员培训,两人一拍即合。

在筹备开店的过程中,Jimmy 从对咖啡一窍不通,到能了解各种咖啡的知识,各种咖啡机的品牌,用什么豆子,用什么鲜牛奶……“整个流程走下来是非常耗时耗力的,你如果不对咖啡一直充满求知欲,很难坚持下来。”

Jimmy 希望在一年内能够收回开店成本,但他也坦言,正因为他们的咖啡店处于特殊商圈,客源稳定,房租、水电全免,还有现成的设备、工厂,可以大大节省成本,所以他才敢这么说。

“如果你开在一个房租很高的商场,那几乎就没法盈利。一旦碰上疫情,一封就是封一周,那就更活不下去了。”

Jimmy的咖啡店

下个月,咖啡店开业之后,他将回到美国继续攻读研究生。

对于自己未来将要从事什么职业,Jimmy 仍然不确定。专业学的是化学工程,日后或许会回国研究自然科学的相关领域,但国内的学术研究环境不好,这几乎已成无需证明的事实。Jimmy 有从事金融行业的想法。

父母的观念和儿子不同。一直以来,他们背靠实体经济,凭借着时代红利和自身打拼积攒下家业,他们经常教育儿子:“不搞虚拟经济,只做实业,这种才是最稳定的,就算做不了很大,但是你不会一夜之间突然倒下。”

陈大五

杭州,古着书店,

开业两个月

“我感觉现在也不是开书店的好时候了,你为什么会想做这个?”两个月前, 大五古着书店正式营业,一个朋友这样问陈大五。

大五想,那什么时候是好时候呢?

“大家都觉得 2021 年应该好了,结果并没有。2022 年应该好了,好像也并没有。我感觉看不到出口。而等待是有成本的,我的热情和耐心可能会在等待过程中被消磨掉,所以不如先做起来,再想着怎么把它做好。”

大五古着书店开业

大五曾是一名节目编导,做过两档综艺节目,短暂地创业过两年,失败,欠了点钱,后来到杭州某培训机构当影视编导老师,第二年做到中层。

在教学过程中,他能感受到学生的成长,得到他们及时的反馈和认可,这对他来说是有意义的。

后来机构被某集团收购,越来越按照正规企业化的方式经营,在招生、管理方面增加了很多绩效考核要求。曾经艺术教学所带来的成就感被一定程度地稀释掉,陈大五开始思考,下一步该如何丰富自己。

正好当时他接触到市集,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朋友,于是想着可以把自己这个兴趣发展成职业,开一家实体店。

校长跟大五沟通过好几次,了解到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后,决定尊重他的意愿,让他把工作重心放在擅长的艺术教学上,回归成为一名普通教师,每周只需上三、四天课,其他时间放在副业上。

大五古着书店观影活动

当兴趣落到一家实体店,压力也变得清晰可见。

如果店面营收不好,那么他每个月在主业上的收入就得全部投到店里,用于房租和日常开销。“如果这一年没有把成本收回来,那第二年就很难做,手里就没钱了。”大五说。

前段时间,他经常在朋友圈里看到同行闭店,或者搬到房租更便宜的地方,每次看到这种消息,他心里都会咯噔一下。“你都不用问他们发生了什么,说白了,就是因为大家手里没钱了,消费力没以前那么旺盛了。”

大五逐渐意识到,大部分人对他热衷的事情并没有那么高的热情,“我早期好像有点高估大家对于旧书、电影、古着的热情,后面我要想具体的办法,怎么把我喜欢的、认可的文化,传递给大家。”

克拉拉

深圳,DIY 酒吧,开业两年

“开店的想法一直都有,只是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准备好。”和很多有开店计划的人一样,克拉拉同样困惑着。

不同的是,2020 年的一个电话推了她一把。

电话来自于自己第一份工作时认识的伙伴,对方说,他找到了一个还挺可爱的地方,要不要一起开一家还蛮可爱的店。知道了大概会有谁参与之后,克拉拉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我当时想,我现在 25 岁左右,就有这样一个机会能跟着行业 OG 一起玩,那为什么不去试试呢?为什么还要等到自己 30 岁,完全准备好了,才去做这件事呢?”从打完这个电话到“DIY 酒吧”正式开业,仅仅过去两个月时间。

主理人一共有七位,有人负责管理、运营,有人负责酒的代理,有人负责空间和平面设计,克拉拉则负责品牌和市场销售……七位主理人各司其职,都有主业在身,但在主业之余,拿出自己的资源和人力供养酒吧,尽量节省成本。

他们希望打造一家不受资本裹挟、不受网红店影响的乌托邦酒吧,没有使用常规的营销手段,而靠顾客的口口相传。他们也希望来到这的顾客,能放下手机,与人互动,享受当下的社交场域。

“我们最开始没指望着它能挣大钱,只要活着就好。”但靠着反网红、反市场的社区服务,“DIY”逐渐在深圳酒吧圈子里打出名气。

但疫情也实实在在地造成了影响。开业半年左右,深圳疫情反复,他们原本计划在二楼开设的餐吧,出于节约成本,保持酒吧正常运营的考虑,只能被迫砍掉。

深圳反复的疫情极大地降低了大家出来玩的意愿,“DIY”酒吧开在蛇口,周围外国人比较多,在防疫政策越来越紧缩的情况下,很多外国人都离开了,这对整个行业都有打击。

前段时间,因为经常被投诉扰民,他们搬了一次家,加上深圳台风等因素的影响,酒吧客流量受到很大影响。

装修新店

搞活动是一个能快速得到现金流的方式,但如今效果也有限。

“疫情好的时候,‘DIY’的活动场场爆满,甚至站不下脚,需要警察来现场维护秩序,但现在搞活动,整个场子不空,就已经很不错了,很明显地感觉到大家出门的热情都在消减。”

虽然酒吧经营不如以往,但目前也能维持“收支平衡、偶尔小赚”的状况。更重要的是,酒吧给克拉拉提供了某种意义上的情绪价值,就像她的一个庇护所,能让她进去躲躲。“小小的一个‘DIY’,却像是我的一个大baby。”

克拉拉在“DIY”

戴锦华教授在一次答网友问时,曾说:“疫情之后的世界将不再是疫情之前的世界,这个疫情对我们的改变,对于世界的破坏性,很多已经是以不可逆的方式发生了。”

“如果疫情终结,我们重启疫情之前的生活,我们以什么意义去面对这场疫情的发生……我们怎么去确保这种疫情不会二度发生,这种疫情所造成的现实的困窘、灾难,那个绝望,不再次降临我们。”这是她给我们留下的问题。

没有谁能给出一个准确答案。

这几个开店的年轻人,看似滑行在一条颠簸的轨道之上,却或多或少都能从中得到一丝目标、安稳和意义感。

这是他们给自己写下的一条解题公式。

(除标注外,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撰稿 - 赵皖西

编辑 - 杀手

- 今日话题 -

如果有机会,你想开一家什么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