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用非常手段夺了侄子的皇位,却凭一封遗诏,证明汉人有骨气

2023-12-05   吴忠强

原标题:此人用非常手段夺了侄子的皇位,却凭一封遗诏,证明汉人有骨气

朱棣是庶子出身,不过他的性格很像朱元璋,做事雷厉风行、也很有血性,所以朱元璋对这个庶子也还算欣赏,在朱棣10岁时就被朱元璋册封为燕王,20岁就藩燕京北平。在当藩王时,朱棣老老实实坐镇北方,守边疆,还两次亲自率兵深入大漠打仗。

相对而言,朱棣的哥哥,也就是嫡长子朱标,却是一个内敛、崇尚儒家仁爱思想的人,朱元璋看重他的宅心仁厚,所以朱标早逝后,朱元璋执意让朱允炆(朱标的儿子)继承大统,而把能力、实力都很强的朱棣晾在一边了。朱允炆继位后,秘密商议削去各藩王的势力,于是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

为了对付叔父朱棣,朱允炆先后派了八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起初,朱棣虽然打了很多胜仗,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且拖得时间越久越不利(因为朱棣实质上是谋逆),所以朱棣采取了直捣黄龙的打法,自己领着大军不顾一切南下攻打当时的都城南京,此时的京师兵力空虚,朱允炆慌忙之中招架不住,城破之后在一场大火中不知所终。

为了名正言顺,朱棣先是废除了侄子朱允炆的年号,宣布直接继承朱元璋的帝位,同时还恢复了朱元璋遗留下来的各种规章制度,以证明自己起兵是守祖制,而非篡位。朱棣当上皇帝后,骨子里面的硬气依旧存在,一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扰边疆,抢掠掳走了许多边民财物,朱棣在朝堂之上听说了怒气冲冲地质问大臣:“何人镇守北疆?”大臣们没人敢回话,却都直勾勾地盯着朱棣本人,其实守边疆的是朱棣,他来南京当了皇帝,北疆自然空虚了。

朱棣心知肚明后,着手迁都燕京北平,他先把当时就藩的燕京北平立为陪都,不断移民实边,然后修北平皇宫,打通南北漕运等等,在此期间,朱棣还以北平为基地,先后五次御驾亲征漠北,那些不听话的游牧边民要么被打服要么被赶到中亚了,而另一些比较听话的,像鞑靼、瓦剌等部族就成了明朝的臣子,俯首称臣。

当然,对朱棣来说,这种对外强硬,以打促和的骨气要传给子孙后代,而且朱棣常年住在北方,他深知北方游牧民族大多不可议和、只能打服,所以就朱棣自己而言,他坚持以帝王之尊迁都北平,无限靠近山海关等军事前线,坐实“天子守国门”,同时又在圣旨或遗诏中挑明:“无论强敌多少,大明都不可不和亲、不可纳贡;第二就是要像自己一样做到天子守国门。”

所以纵观有明一代,虽然出现过明英宗皇帝兵败被俘、京城空虚被袭等各种险象,但明朝自始至终都很顽强,恢复了宋代汉人丢失的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