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刷到这样一个帖子。
一名18岁的女大学生对闺蜜吐槽,在得知妈妈怀孕的消息后,乍然间难以接受,脑袋轰隆作响,一气之下将妈妈拉黑,还忍不住哭了起来。
随后这名女孩晒出了聊天记录,妈妈发消息把自己怀孕的消息告诉了女儿,女儿明显难以接受,母女俩聊了几句后不欢而散,然后女孩直接将妈妈拉黑。
随着生育放开,类似母亲生二胎,第一个子女已经上大学,引发矛盾的情况比比皆是。那么在这种“中国式二胎”的困境里,究竟是怪孩子太自私,还是该怪母亲太过分呢?
首先,生育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对于那些“高龄父母”,我们本应不必过分苛责,即便是子女,从法律上来说也无权干涉父母的选择。
然而站在女儿的角度来说,母亲表面询问实则通知的做法也确实欠妥,尤其此时上大学的她已经18岁,如果突然多出一个弟弟或者妹妹,势必对未来产生极大影响。
事实上,高龄父母要二胎对家庭、对子女造成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就像电影《我的姐姐》中,姐姐安然的遭遇,父母重男轻女,她在成年后,才迎来了自己的弟弟,结果父母意外去世,正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她,面临着养育弟弟与自己人生的双重抉择,需要承担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当然,经过艺术加工的电影剧情略显极端,但该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所改编,其所反映的现实问题是真实存在的。
一方面成年子女正值人生的上升期,高龄父母拼二胎,难免对子女的人生造成影响,尤其对于经济条件不理想的家庭来说,这样的影响会更明显。
另一方面由于巨大的年龄差距,虽然成年子女与弟弟妹妹属于同辈人,但实际上,与两代人并没有本质区别,二者很难产生太亲密的交集,加之缺乏长期的共同生活,感情也很难太和睦。
所以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子女反对高龄父母“拼二胎”,也在情理之中,站在各自的立场,父母与子女都谈不上犯错。
所以说,问题关键还是出在了沟通上,在一个家庭内部,对错的界限没有那么清晰,但和睦是最重要的。父母想要生孩子这么大的事情,应该提前跟子女做好沟通,即便不能取得子女的大力支持,至少也应该得到理解,不要等到怀孕以后才通知子女,伤害亲子间的感情。
首先,一定要尊重子女的意见。
生二胎是整个家庭的事情,对所有家庭成员来说,都会对未来人生造成影响,所以子女的意见至关重要。
就像上文中的18岁女孩一样,很多孩子成年后,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接受弟弟妹妹,无论是身份还是心理,都很难转过来。
如果家长一意孤行的话,难免影响到家庭关系和睦,甚至可能造成亲子反目,彼此关系出现裂痕。
其次,衡量好自身的家庭情况。
我们常说孩子是“四脚吞金兽”,尤其如今养育成本、教育成本越来越高,要把孩子养大,是一笔不小的经济开支。
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本就比较差,高龄父母年龄越来越大,收入呈下降趋势,成年子女处于大学毕业之际,又正是需要经济投入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养育二胎,无疑会令自己很被动,还可能会使家庭“因生致贫”,给成年子女也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最后,一定要量力而行。
高龄父母拼二胎,考验的不止是财力,还有身体的素质条件,以及个人的精力。
在准备拼二胎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自身的身体素质,是否能成功受孕、怀孕、分娩,将来是否有精力把孩子养大。
毕竟与处在黄金生育年龄的女性相比,高龄产妇身体素质下降是事实,要想把宝宝照顾好,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结语:
关于姐姐安然是否承担起养育弟弟的责任,电影《我的姐姐》没有给出准确答案。
不过,在电影之外的现实生活中,那些有拼二胎打算的高龄父母,一定要提前考虑清楚,切忌盲目生娃,最后把养娃负担扔给成年子女。
今日话题:你对高龄父母拼二胎的问题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