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坠机前想交给蒋纬国重要机密资料:你哥不知道,也别对你爸讲,你等我三天

2023-12-29   半壶老酒半支烟

原标题:戴笠坠机前想交给蒋纬国重要机密资料:你哥不知道,也别对你爸讲,你等我三天

戴笠坠机应该不是意外,他最好的“朋友”胡宗南曾当面问过沈醉,沈醉也把胡宗南的怀疑写进了回忆录《军统内幕·胡宗南和戴笠、毛人凤的关系》:“胡进门看到戴的遗像便泪水纵横,立即跑进灵堂抚棺痛哭起来。他哭了好一阵,才询问我们戴摔死的情况。当时外间传说很多,胡也听到不少,便问我们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关于戴笠死因蹊跷的质疑声能传到胡宗南的耳朵里,说明这件事情绝对不简单,但是毛人凤和沈醉都不敢多说,只是极力阻止胡宗南到戴笠坠机现场去:“不能直通汽车,要走许多小路,您还是保重身体要紧!”

事实证明毛人凤和沈醉都说了谎,戴笠坠机的时候大雨滂沱,军统特务还是开着小汽车和大卡车把能找到的东西都拉了回来,怎么有装甲车的胡宗南,反而上不了岱山?

毛人凤和沈醉三缄其口,绝对不提戴笠是被哪一方谋杀,老蒋的二儿子蒋纬国,却没有那么多顾忌,他在《口述自传》中毫不讳言戴笠是因为知道得太多而毙命,戴笠在登上那架坠毁的飞机前,曾对蒋纬国说了几句很吓人的话:“你别走,我三天就回来,你不要走开,我有一件非常重要的机密要讲给你听,因为我总要告诉一个人,这件事情你哥哥也不晓得,是你爸爸交给我的,不过你不能跟你爸爸讲。这件事我一定要告诉你,我至少总要告诉一个人,我想来想去只有交给你。(本文黑体字除特别注明外,均出自《蒋纬国口述自传》)

戴笠有什么事情要瞒着蒋经国,又为什么敢告诉蒋纬国,这还得从蒋纬国跟胡宗南、戴笠的亲密关系说起。

据原军统局东北办事处处长兼任东北行营督察处处长、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督察处中将处长文强回忆,当时舆论预测的老蒋接班人选中,第一个是何应钦,第二个是陈诚,第三个就是胡宗南,蒋经国正跟康泽争权,一时间还没有力量与胡宗南和陈诚这样的军方大佬掰手腕,但最后谁也没想到老蒋只中意骂过自己的大儿子蒋经国,把蒋家王朝搞成了父死子继的家天下。

胡宗南在“接班”方面是下了很大力气的,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跟戴笠结盟,文强还亲自安排并深度参与了“胡戴石窟结盟”。

胡宗南积极争取继位的同时,蒋经国也在紧锣密鼓地搭建自己的人马班子,文强也是他的拉拢对象之一,文强见势不妙,马上离开军统去了湖南,投靠“世伯”程潜,当上了长沙“绥靖公署”办公室中将主任兼第一处处长,算是远离了蒋家兄弟的“夺嫡之争”。

蒋经国跟陈诚走得比较近,蒋纬国跟胡宗南关系好,戴笠和文强在胡老大和蒋老二之间牵线搭桥,也没少出力。文强在《口述自传》中回忆:“蒋纬国在第八战区结婚时,胡宗南和戴笠是主婚人。举行婚礼前,胡宗南把自己的公馆让出来,让蒋纬国结婚。蒋纬国比我小十岁左右,我是少将的时候,他是上尉。所以他一直到死,都称呼我为‘学长’,他自称 ‘后学’,我给他写信,称他为‘纬国弟’。”

胡宗南跟戴笠、蒋纬国打得火热,对蒋经国和孔家却不太感冒,据文强披露,孔祥熙的女儿非要和胡宗南结婚,胡宗南打心眼里不愿意,但又不敢直接拒绝,就使了坏: 他假装约孔小姐到饭店吃饭,孔小姐如约而至,一看却是一个最脏最小的馆子,胡宗南只点了两碗面条;孔小姐嫌脏不肯吃,老胡扒拉完两大碗面,“热情”地带着穿高跟鞋的孔小姐爬山。

孔小姐喜欢穿男装,但毕竟不是真男儿,为了“约会”还专门打扮得像个“淑女”,结果被胡宗南一番恶搞,直到好事难成,也就不再纠缠了。

胡宗南在老蒋集团以“老实”著称(当然是假老实),所以蒋家和孔家都认为有人在背后给他支了招,这个支招的人,必然是戴笠!

戴笠莫名奇妙地得罪了人,在抗战胜利后一步一个坎儿,他也知道自己活不长了,他不止一次对文强表示过自己的担忧,文强在《戴笠其人》一书中记载:“他在临死之前的一段时间里,精神非常烦恼苦闷,唯恐蒋把他一脚踢开,他曾说过‘伴君如伴虎’,他做这个奴才的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几次到了要被‘赐死’的关头。”

戴笠跟美国人走得太近,郑介民的助手黄天迈更是到处散播流言,说戴笠的做派就像戈林——戈林在最后关头背叛了阿道夫,气得老希下令免了他的一切职务,但为时已晚。

老蒋不是老阿,戴笠也怕人说他是戈林,所以在离开上海去青岛之前,跟送他到机场的蒋纬国做了最后的交代:“三天以后机场见,你来接我好了,接了我以后我们一块到办事处,我原原本本地告诉你,把资料给你看。”

蒋纬国毫无头绪:“没有想到他的飞机在南京撞山,从此以后就没回来。究竟这是一件什么事情,我也意会不到,因为它毫无头绪,没前没后,是一个单独的案子,而且到现在还没有第二个资料可以求证。”

蒋纬国说是自己不知道戴笠要告诉自己什么惊天秘密,但是他话题一转,却扯到了他大哥和父亲身上,说有人插手“国防部”武器装备采购并大肆加价中饱私囊,弄得军方怨声载道:““为什么蒋纬国介绍来的总是那么便宜,你们介绍来的总是那么贵?”

这话慢慢传到了蒋经国那里,最后他跟父亲一起找二弟质问,当弟弟的只能顾左右而言他,只是举了一个例子:买一门炮,“国防部”说要五百多万一门,蒋纬国介绍的厂商开价一百九十八万,而且还可以再商量。

一门炮差价多达三百万,不管是美元还是银圆,“中间商”都赚翻了,而这笔钱是流到孔家还是宋家,那就只能由戴笠去调查了——戴笠虽然自己也不干净,但是查贪贿,还是有一套的,不管是真实历史中的马汉三,还是电视剧里的吴敬中,见了戴笠都哆嗦,戴笠早点挂掉,他们才能睡个安稳觉。

不管怎么说,戴笠掌握了一些连蒋经国都不知道的关键资料要交给蒋纬国,这是犯了当时的官场大忌,老谋深算的戴笠原本不会如此莽撞,他这样违规行事,肯定是预感到了生命危险。

蒋纬国的说法,也能从沈醉写的《我所知道的戴笠》一书中得到证实:虽然老蒋电促戴笠到重庆开会,但是戴笠从青岛起飞,目的地不是重庆而是上海。

沈醉说戴笠急着去上海是为了见胡蝶并请杜月笙和唐生明帮着办理胡蝶与潘有声的离婚手续,这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第一,戴笠虽然喜欢美女,但还没有那么猴急;第二,重庆有一帮人准备端他的锅,戴笠也算谍海枭雄,这时候肯定不会为了一个影星而不管后院起火。

戴笠身边从来就不缺少美女,也从来没有从一而终的习惯,而且沈醉明显跟胡宗南撒了谎,他说汽车到不了坠机现场,但是却在《我所知道的戴笠》中描述了军统特务把戴笠用卡车运回的过程,还透露了更关键的信息:戴笠的飞机已经到了上海机场上空,但是上海机场不同意他降落,戴笠无奈,只好转飞同样大雨如注的南京,然后就撞了山——同样是大雨天气,为什么条件更好的上海机场不能降落?

蒋纬国和沈醉不好说的事情,读者诸君一定会有睿智的判断,笔者愚钝,也能看出戴笠确实触碰了某些人的根本利益,如果那些材料通过蒋纬国转交给老蒋,肯定会掀起轩然大波,于是他不可以在上海降落:戴笠撞岱山,雨农困雨沟,这都不是偶然。

综合史料分析,我们不能说蒋经国为了掩盖某些贪墨之事而对戴笠下手,蒋纬国把自己组建的特务班子全都交给大哥,也可能不是怕自己步了戴笠后尘。笔者在写这篇稿子搜集原始照片并进行复原的时候,忽然发现一个问题:蒋家父子三人,从尖脑瓜顶到个头脸型,怎么长得谁都不像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