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归来,各位盆友开工精神状态如何呀?
斯文一边在工位摸鱼一边吃陈年老瓜,前段时间的一个热搜(现在已经凉了)引起了斯文的注意。谁能想到这都2023年了,伪装者、胡歌、王乐君还能一起上热搜?
我以为这届观众又在拿着放大镜考古,本来还想去看看有什么乐子呢,万万没想到,这看着看着我的笑容就逐渐凝固了。
事情是这样的,9月25日演员王乐君在社交平台发文,回顾了她在拍摄《伪装者》时锁骨受伤的经历,说是因为不断遭受网友质疑,她决定站出来帮大家“解密一下”。
她确实给出了一些锁骨骨折的康复经验,比如受伤时年纪比较小且时间充裕的话,她不建议进行手术、有条件的话一定要选择美容针、做完手术不代表骨头就接好了,一定要上固定带且不能乱动、止疼片尽量少吃、什么时候拆钢板要遵医嘱……
首先斯文自己没有锁骨骨折的经历,也希望大家都能身体健康,网络上的攻略不是完全不能看,但如有必要的话,还是切记得在第一时间就医然后谨遵医嘱!!
其次这事儿上热搜之后,吃瓜人关注的点就不是什么锁骨骨折经验了,而是王乐君提到当年她在《伪装者》剧组受伤,锁骨不是单纯的骨裂,而是被“扮演明台的男演员”用自己的身体直接砸断的,她受伤很严重,疼痛感强烈,医生不允许她保守治疗。
她做手术打了七颗钢钉,即便使用了美容针缝合也不能保证百分百不留疤,刚拆线的时候她看到伤口,“想死的心都有了”。因为剧组不能停工也不让换人,她休息了不到三周就回剧组拍戏,结果钢板直接在皮肤里翘起来了。
“演员有时候真的不能自己做主”,王乐君在分享骨折经历的时候,多次提到她在这方面有“血的教训”,指的就是她因为休息时间不够,骨头还没养好就继续拍戏,导致钢板翘起不得不服用大量止疼片,还留下了一些后遗症。
这帖子一发出来就引起了很多人关注,虽然王乐君并没有指名道姓胡歌,但吃瓜群众也能很轻易从她给出的关键词里推出当事人,再加上她在评论区的回复里还在持续释放关键线索。
有网友安慰她《伪装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让她早点走出来迎接新的自己,她说“已经走出来了,之前剧组不让说”。
胡歌粉丝指责她断章取义移花接木内涵男演员,说她“活该越混越差”,王乐君先是开麦直接怼回去,“你们家主子这些年有当众说过把我砸伤的事情吗,要撒野去别的地方”。
被人身攻击后也阴阳怪气嘲讽了粉丝,“谁越混越差,你自己心里知道哦,祝你们票房大卖”。
斯文看到这里真是大为震撼,别的咱先不说,这年头敢亲自下场手撕剧组、合作演员及其粉丝的艺人真不多见,即便《伪装者》确实已经过去八年了,但这部剧本身和剧中主演的影响力不减当年,由此引发的争议也不小。
大家普遍有一个共识,2015年《伪装者》开播即大爆,相关花絮和幕后故事也很出圈,不少人对王乐君受伤这事儿都有印象。但我们记忆中的版本,主打一个“王乐君带伤敬业拍摄”,事后她也在采访中提到过自己受伤的原因。
采访中公开的受伤过程,是两人在拍摄一段车厢逃跑戏份,需要全程手拉手,因为跑太快了突然刹住,王乐君不慎拽倒了胡歌,让他撞伤了自己的锁骨。王乐君本人也在公开场合表示,“不赖他,真的不赖他”。
王乐君跟胡歌当年在微博上的互动也十分友好,胡歌还帮她讲话,说“最难最苦的日子都过去了,大家会看到你的努力”、“在我眼里,你就是最美最好的程锦云”。
制片人侯鸿亮也发过微博感慨,说《伪装者》一定是王乐君最艰难的拍摄经历,对她带伤拍摄的敬业表示感谢。
没想到这事儿换到王乐君的角度看,却是她遭遇网暴近十年,“一切都该结束了”。她发了一段当时她在剧组带伤工作的影像,强调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其他不解释”。
斯文观察了一下相关评论区,倒也不是没有帮王乐君说话的,但是数量不多,而且方向类似,基本都是在讲胡歌砸伤了她导致她拍不了戏,那可是锁骨啊,王乐君自己承受了病痛又被骂了这么多年,觉得委屈还不能说说了吗?
大部分网友普遍认为她很离谱,毕竟《伪装者》是2015年的剧,大家对她当年“带伤拍摄”、“敬业坚韧”的形象有目共睹,胡歌又是内娱路人缘最好的男演员之一,多年来演技、口碑、人品都很受认可。
这种状况下大家很难不为胡歌抱不平,一方面是王乐君如果觉得自己受了工伤,那应该去找剧组而不是针对胡歌,另一方面是胡歌当初帮过她不少,她自己也说过不怪胡歌感谢胡歌,结果现在旧事重提、怼胡歌粉丝、还内涵胡歌过气,就会让人觉得怪无语。
不过斯文也看到有粉丝理智发言,试图告诉王乐君不论当年还是现在,不喜欢她的都是普通观众,并非胡歌粉丝。因为剧播的时候胡歌帮她说过话,粉丝也就跟胡歌一样向着她,如今她这么突然背刺,会让曾经帮她说过好话的、心怀善意的粉丝寒心。
“你有怨气可以理解”,在我看来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评论区也有一些吃瓜路人在指出这一点,“都想不起来你在伪装者里演的谁”、“剧爆了就她没吃到红利,你们理解一下”、“演技不行没想到做人也不行”、“火不了真的不怪别人”。
此情此景,请大家细品,简直不要太熟悉好嘛!这不就是我们今年屡屡见到的,一部剧爆了但只有配角上桌,主角反而没怎么出圈的情况?
遥想《伪装者》当年播出即大爆,演员阵容被观众评为“全员演技派”,原本籍籍无名的演员从此有了代表作,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戏路,而原本已经小有名气的演员,经此一剧直接飞升一线,从此算是在娱乐圈站稳了脚跟。
但王乐君是个例外,很难讲究竟是因为角色不够讨喜还是演绎不够精彩,总之后来的结局是王乐君饰演的程锦云,作为女主角被于曼丽(宋轶 饰)和汪曼春(王鸥 饰)全面“艳压”,角色本身没什么水花,演员本人当然也吃不到红利。
所以斯文其实可以理解,王乐君为什么会对《伪装者》耿耿于怀。要是我自己去演女主被女配压成这样,那我肯定也会忍不住复盘,产生类似“当时没受伤就好了”、“那我状态说不定会更好一点”、“结果就会不一样”这样的想法。
她提起自己锁骨受伤的时候,有网友在评论区讲当年追剧没有get到她,只看到俩女配争奇斗艳,后来在别的晚会上终于get到王乐君,并夸了她的颜值气质独一份,其他网友回复说“这部戏女主是大姐”,王乐君会特意强调,“合约我是女一”。
多少能感受到一些她的执念和怨念吧,但斯文也不得不说,这事儿放在当年算稀奇,但搁现在尤其是今年,那可不要太常见咯。咱就随便数一数,从年初开始大爆的《狂飙》,吃到最大红利的就不是主角张译,而是饰演反派的张颂文。
演技毋庸置疑如张译,把安欣演成了整个黑道角色心中的“白月光”,也扛不住有观众质疑安欣的人设会不会稍显单薄、片面。反而高启强这一路从卖鱼小贩到黑道大佬的成长线,显得更加有血有肉、鲜活饱满。
女性角色这边也一样,更出圈的是人狠话不多、又飒又美的“霸气大嫂”女配陈书婷,而非开朗善良的女主角孟钰。好在《狂飙》的配角上桌,主要体现在配角热度反超主角,主角虽然吃到的红利略逊一筹,但至少还没有损伤自己的羽毛。
之后的几部影视作品情况又不一样,我们见过全员上桌吃饭,从主角到配角每个人都吃到不少角色红利的《封神》,也见过配角(指孙阳)因为某几段戏大出圈,跟其他配角共赢了反而男主没什么水花的《孤注一掷》。
也见过不论热度还是口碑,配角几乎把主角按在桌面摩擦的惨烈竞争。比如《长月烬明》播出期间,陈都灵饰演的“腹黑白莲”叶冰裳大杀四方,尤其是她看似温柔娇弱拈花佛手,嘴里轻飘飘吐出一句“杀~”的片段,在b站首页一度是真·杀疯了。
女主白鹿则恰恰相反,不仅惨遭吐槽“颜值被女配艳压”,还因为人设的不合理之处被嫌弃“恋爱脑”、“自私”、“离谱”,剧越热播观众看得越烦,这份逆反心理甚至从剧里延伸到了剧外,网友扒出她出道前期的不当发言,白鹿本人的风评也由此一路下滑。
斯文刷到过有人调侃“自从《长月烬明》播了白鹿都不爱笑了”,同样因为一部剧达成“笑容转移”成就的还有隔壁《我的人间烟火》,大家应该还记得整个内娱纷纷上桌发“洋难财”的盛况吧?
剧中男女主各有各的槽点,男主演技浮夸油腻被网友狠批,女主被骂恋爱脑白眼狼没良心,更神奇的是杨洋和王楚然在剧播之前就传过绯闻,网友更容易从角色上升到演员个人,扒出王楚然疑似爱翻白眼、不讲礼貌等黑历史。
王楚然作为女主,最惨的时候被网友冲掉过代言,《猎罪图鉴2》因为网传女主将由王楚然出演,被网友威胁过一波“有她就不看了”。跟杨洋演过同类角色的男演员纷纷上桌,稍显清爽可爱的都被网友猛夸,更别提这部剧本身的男二号。
被网友狠狠羡慕“家里还缺女儿不”的亲情线暂且不提,就在爱情线这块,剧中的人物高光几乎全落在孟宴臣身上,因为成功演出了一个隐忍深情不油腻的霸总哥哥,魏大勋出道多年一举爆红,美美实现杨迪口中的“老来得粉”。
还有杨紫主演的《长相思》,她作为女主倒是没出什么岔子,但这部剧中她有三条感情线,偏偏是邓为饰演的“男狐狸精”涂山璟靠着颜值高、人设新先一步出圈,檀健次饰演的相柳又凭借强大俊美、爱而不得的破碎感后来居上,再次爆红。
而张晚意饰演的男主则要略逊一筹,甚至因为人设平平无奇,被网友调侃为“这是第一个吃到演员红利的角色”,正因为张晚意本人演技、口碑、路人缘都在线,网友才会对男主欲骂又止,但要说后期有多么喜欢、怜爱他,那真的不至于。
以及最近讨论度颇高的《云之羽》,路透阶段大家都在讨论虞书欣是怎么瘦的,没想到等到剧真的播了,男主张凌赫和女主虞书欣反而没什么水花。甚至有相关数据统计过,这部剧里最吸粉的就是男二丞磊和女二卢昱晓,女主只排到第三位。
各家粉丝之间还因为导演“对配角有多偏爱”吵起来过,郭敬明为了突出虞书欣辛苦拍戏,曾经说过“谁天天熬大夜谁戏份多”,可虞书欣粉丝也能拿出“维权”证据,那就是虞书欣作为主演,在第14集总共只出场了10分钟。
还有些缺德网友调侃大家今年同样都是“配角上桌”,但《云之羽》开创了“只有配角上桌”、“不带主角”玩儿的先河,体现在扫楼的时候配角团一起出动没带男女主,官博积极配合宣传,后来张凌赫白天独自扫楼,官博这边却没什么动静。
有网友指出这是郭敬明的一贯操作,他会请来流量比较大的演员撑场面,再暗戳戳捧自己家的新人,给足角色人设高光、戏份安排,让观众在不知不觉间爱上他精心设计的人物,也让自家的新人演员顺利吃到角色红利。
当然,事实如何咱也不清楚,斯文只能说站在观众视角,虽然大家都在讲今年好像是“配角上桌元年”,但在我的记忆里,类似的情况只是今年格外多,并不代表往年就没有。
我们随便一数,就能想到《延禧攻略》里的“白月光”姐弟,富察容音和富察傅恒,许凯从这部剧开始被观众熟知,秦岚也一举翻红,接了不少“姐姐”类型的角色。
迪丽热巴大圈粉是在《克拉恋人》里饰演女明星高雯,而那部剧的女主唐嫣则被骂惨。后来迪丽热巴主演的《长歌行》,刘宇宁和赵露思的cp感反而更出圈。
陈伟霆在内娱打开市场,最早是凭借《古剑奇谭》里戏份并不多的“大师兄”一角。王楚然在“白粥”梗被骂之前,也曾凭借“表妹”柳惜音和贵妃张妼晗刷屏惊艳过观众。
现在想想还是蛮唏嘘的,正常情况下,一部影视作品的主角往往倾注着创作团队更多的心血,从编剧到导演,从拍摄到后期,他们通常是所有主创最精心的作品,而当下影视市场的行情是,主角通常会由名气更大的演员来演。
这也是粉丝热衷撕番的原因之一,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偶像是作品中最亮眼的那一个,却忘了有时候“亮眼”本身就意味着需要经受更多目光、也更严格的审视。影视作品总要交给观众检验的,人设、剧情、造型、表演,但凡有一环崩塌,观众都会立刻发现不妥。
我之所以会说“配角上桌”其实很好,是因为它能够直观反应出观众的喜好,我们能够通过让配角出圈的方式,来表达和强调自己的审美。就像八年前《伪装者》的女主被女配抢风头,如果说女主因此难以释怀的话,斯文其实可以理解(但泼别人脏水不可)。
但事到如今,尤其在今年,再看到类似“配角上桌”的情况,斯文只想说一句:大人,时代变了!别再执着于什么主角配角,只有能打动观众的角色,才是货真角色的“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