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梳梳理效能的量化分析与合理使用顶梳的技术措施(上) (紧接上期)
二、现代顶梳梳理工艺的发展状态
与顶梳的合理使用的技术措施
2.1 现代顶梳梳理工艺的发展状态
2.1.1 提高顶梳针尖密度与在线吹气顶梳的结合
在现代精梳梳理工艺中,前进给棉工艺已经成为首选,其顶梳的针尖密度和梳理作用也引起人们极大关注,为了提高顶梳梳理质量,通过提高针尖密度当然能降低成纱棉结/千米,但增加针尖密度的同时,顶梳梳针嵌花、充塞的几率也增加了。精梳梳理元件制造厂家推出了在线吹气顶梳设计理念,是将压缩空气引入顶梳梳针间,根据实际情况对顶梳针条进行定时、定次、定量的清洁。
2.1.2 设计不同针密间隔的空隙几何形状
生产厂家做了不懈的努力,首先在设计不同针密间隔的空隙几何形状,然后确保针片穿刺纤维,控制针间摩擦力的针形以及制作具有的超薄齿片、特殊针型和精细抛光工艺,仍能保持耐磨性及足够强度和弹性。颠覆了传统顶梳的设计概念,在针密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梳理通道与梳理点来共同完成的,在减少了顶梳的梳理力、减轻顶梳负荷的同时,顶梳梳理时减少了对纤维的损伤与嵌花的几率。
2.2 充分发挥顶梳梳理效能的技术措施
2.2.1.结合实际合理选择顶梳规格
我们知道增加顶梳齿密度会明显改善成纱质量。但也会导致顶梳嵌花的几率增加,而通过改变清洁周期并加强清洁检查来解决顶梳针嵌花的问题。也是挡车工和管理人员的正常工作之一。但是,我们注意到:现在的挡车工更换频率太高,与十几年前人员的稳定不能相提并论,在白班基本上还能按顶梳的清洁进度表进行,而在中夜班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权衡利弊关系,不宜选择太密的顶梳齿密度,以确保精梳条质量的稳定,在纺细绒棉品种时,顶梳齿密度可在29N/cm、30N/cm、32N/cm范围内选择(尽可能选择自清洁顶梳),如果所纺制特殊品种以及小卷定量较轻,也可以考虑使用针密为35/cm的顶梳。而纺长绒棉时可选择32N/cm、35N/cm齿密度的顶梳,当对所访的品种有特殊质量要求时,可考虑采用38N/cm齿密度、甚至使用40N/cm的齿密度顶梳,以满足客户的质量需求。其实这只涉及顶梳针的制造技术及顶梳清洁系统,增加的顶梳针密,首先要合理选择顶梳规格、不同针密间隔空隙的几何形状,譬如德国施尔顶梳S+U创新开发35N/cm的顶梳,针齿的梳理通道空间仅相当26/29/32N/cm顶梳。其目的也是确保针片穿刺纤维,控制针间摩擦力,保持耐磨性及足够强度和弹性并减少嵌花的几率。
2.2.2 顶梳品牌的正确选择
综上所述,在前进给棉工艺中,顶梳梳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顶梳齿片必须具有较高的锐度、硬度、弹性、光洁度以及对棉须丛优异的穿透性能,瑞士Graf Ri-Q-Top comb以及德国施尔S+U Top cmob顶梳,完全满足顶梳对须丛末端的精细化的穿刺梳理,以达到精细化梳理须丛,形成梳理成单根纤维化程度的效果。瑞士Graf Ri-Q-Top comb以及德国施尔S+U Top cmob顶梳品牌是首选!国产品牌顶梳与国外品牌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前进给棉工艺以及纺棉麻品种时,建议不易采用。否则会影响棉网须丛正常的分离结合,甚至会频繁出现棉网的破洞。
2.2.3 顶梳隔距与钳板开口量的调整
(1)细节决定成败,顶梳隔距(进出隔距和高低隔距(插入深度))与钳板开口量的调整影响顶梳梳理效能,应引起管理人员的关注。
顶梳隔距进出隔距,顶梳越靠近后分离罗拉,顶梳梳理效果就越好,其标准隔距为:量规和上分离罗拉之间的距离前端位置-顶梳x定规的间隙0.1mm。如图3所示。
图3 顶梳进出隔距的校正标准
当调整落棉隔距后也必须调整顶梳的进出隔距,设备维修人员在放大落棉隔距时并不做此调整,会导致顶梳梳理效果降低。增加顶梳插入深度会提高顶梳的梳理效能,但是同时顶梳嵌花的几率也增加了,权衡利弊建议选择+0.5的插入深度较好一些。若采用+1的插入深度,必须在39分度检查测量顶梳和锡林的安全距离,如图4所示。用塞尺测量顶梳针齿端部与锡林针面之间的距离A≥0.5mm。如不满足安全距离A,需重新调整顶梳插入深度,以避免顶梳与锡林接针。
图4 测量顶梳和锡林的安全距离
在放大落棉隔距的调整后,同时要调整钳板的开口量,若不做调整会导致钳板开口量过小,钳板会提前闭合,上钳板钳唇下压将分离丛丛下压,棉网过早脱离顶梳,顶梳梳理时间缩短,将影响顶梳梳理效能。而开口量过大会导致有效纤维流失并出现断棉网现象的发生。
2.2.4 锡林与顶梳梳理工艺的优化组合
锡林的规格、使用状态和工艺上机与顶梳的组合方式对提高精梳成纱品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锡林齿片严重嵌花,会使单根纤维梳理度降低,不利精梳锡林排除短绒与结杂,在梳理时有损伤纤维之虞。也会将锡林梳理负荷部分转嫁给顶梳而导致顶梳嵌留短绒、杂物的几率增加,这里面就涉及到了棉卷定量、落棉隔距、锡林梳理隔距、给棉长度、锡林齿密度尤其是前区齿密度等诸多因素(这里不再累述)。
2.2.5 关键梳理器材的清洁方法
顶梳的齿片内嵌塞的棉腊、糖分等粘附的粘稠物的清洁,通常是用汽油或酒精来进行清理,清洁效果均不好,而实施温热水清洗操作法其效果较佳,揩车时将顶梳侵泡在温热水的容器中约5分钟,用板刷能彻底干净的清洁顶梳针齿间嵌塞的粘稠物,清洗干净后用压缩空气气管吹干顶梳梳针内的水分,这点很重要。在清洁顶梳的同时,设备维修人员用温热湿布清洁揩擦钳板上下钳唇、分离罗拉、牵伸罗拉、三角气流板的上部等所有棉条通道的棉腊、糖分等粘附的粘稠物,然后用柔软的干布和滑石粉抛光。
三、结 语
(1)顶梳可分为标准型顶梳、双排顶梳、自清洁型顶梳、吹气型顶梳和在增加梳理通道的同时增加顶梳的齿密度等的五大类型顶梳,适合客户个性化的选择。
(2)顶梳在分离接合阶段的清除棉结可分两部分,其一是顶梳的阻隔作用,其二是顶梳辅助棉卷的自清洁功能的截留作用,而两者将所阻隔、截留下的杂质、棉结和短绒被滞留在棉层中,最终由锡林清除。
(3)棉卷的重定量工艺,可使棉卷自清洁作用增强,但是,由于棉层过厚而导致上部棉层梳理不充分的不利影响,要远大于棉卷自清洁的效果。因此,不宜选择较重的棉卷定量。
(4)在前进给棉工艺中,顶梳排除落棉中竟高达60-70%,顶梳在短绒排除指标上为14%个百分点,略逊于精梳锡林,而顶梳对棉卷中棉结的排除上,与锡林的排除率几乎各占50%的份额,因此必须重新认识顶梳规格的选择。
(5)增加顶梳齿密,成纱质量有明显改善。但是,也会导致顶梳嵌花的几率增加。为确保精梳条质量的稳定,在纺细绒棉品种时,不走极端工艺,可在29N/cm、30N/cm、32N/cm范围内选择,如果所纺制特殊品种以及小卷定量较轻,也可以考虑使用针密为35/cm的顶梳。而纺长绒棉时可选择32N/cm、35N/cm齿密度的顶梳,当对所访的品种有特殊质量要求时,可考虑采用38N/cm齿密度、甚至使用40N/cm的齿密度顶梳。
(6)顶梳隔距与钳板开口量的调整是否到位,直接影响顶梳梳理效能。
(7)在前进给棉工艺中,顶梳梳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顶梳齿片必须选择具有较高的锐度、硬度、弹性、光洁度以及对棉须丛优异的穿透性能,国产品牌顶梳与国外品牌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前进给棉工艺以及纺棉麻品种时,建议不易采用。
(8)锡林齿片严重嵌花,会使单根纤维梳理度降低,不利精梳锡林排除短绒与结杂,在梳理时有损伤纤维之虞。也会将锡林梳理负荷转嫁给顶梳而导致顶梳嵌留短绒、杂物的几率增加
(9)实施温热水清洗操作法其效果较佳,揩车时将顶梳侵泡在温热水的容器中约5分钟,用板刷能彻底干净的清洁顶梳针齿间嵌塞的粘稠物,清洗干净后用压缩空气气管吹干顶梳梳针内的水分,这点很重要。
作者:刘允光 聊城允光精梳技术服务中心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
END
向微信后台发送“行情”,获取最新行情
向微信后台发送“加群”,邀请您加入300个纺织群
向微信后台发送“招聘”,获取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