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为什么被丈夫和小妾害惨的盛祖母,会放弃改嫁栽培庶子盛纮

2022-07-09     小酥肉美食

原标题:知否:为什么被丈夫和小妾害惨的盛祖母,会放弃改嫁栽培庶子盛纮

寿安堂气氛压抑低沉,盛老太太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眼窝深陷,面容枯槁。

得知祖母是被人下毒,明兰挺着笨重的孕肚,踉踉跄跄倒退到圆桌旁,一拳砸在桌面上,咬牙切齿地吐出“王八蛋”三个字,断了线的泪水怎么也止不住。

面对父亲盛纮为了面子,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明兰忍着挨他一巴掌的痛,嘶吼着:

为了给祖母讨回公道,我就算将所有人得罪干净了,将来再无娘家可依靠,什么诰命,什么荣华富贵的生活,我统统都可以不要!我就要一个公道!还祖母一个公道!

那一刻,多少人隔着屏幕被感动。

当长柏匆忙赶回家,挡在妹妹明兰身前,大义凛然地替祖母伸冤:

这世上亲或不亲,难说得很。父亲并非祖母亲生,我等兄妹更与老太太没有血缘干系。可这些年来,老太太为这个家穷尽心血,一片慈爱纯然肺腑……

……举头三尺有神明,难道真要叫祖母在九泉之下悔不当初,叫天地神灵都知这世上之人,尽是忘恩背义之徒吗?

而这一幕,再度让人潸然泪下。

尤其是看完原著,从孔嬷嬷、房妈妈以及明兰、长柏和王老太太等旁人口中透露出的支离破碎的信息里,得知盛祖母不为人知的前半生,这种情绪就更浓烈了。

身为勇毅侯的唯一掌上明珠,盛老太太真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高门贵女。

房妈妈曾告诉明兰,光是伺候盛老太太的仆人,就乌泱泱的三十几号人,明兰当时听得直咂舌。

盛祖母的闺蜜团也是非富即贵,和静安皇后是发小,和医学世家的贺祖母是手帕交,还有令人叹服的孔嬷嬷,被名望大家余阁老宠成小公主的嫣然祖母……

然而,这样一个出身世家的千金大小姐,却因看多了有爵之家男人的贪花好色,而对其深恶痛绝,她憧憬的是《柏舟》里描述的爱情,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所以,一场簪花宴上,看到新鲜出炉的盛家探花郎现场吟诗,潇洒倜傥、玉树临风的样子一下击中盛祖母的心。

那时候,盛家只是个商贾人家,老太公抓住变革的机会发了横财,但一直想要摆脱低微的门第,便娶了一个落魄的官宦小姐,

后得三个儿子,老二便是让盛祖母一见钟情的探花郎,也就是盛纮的父亲。

一心奔着爱情的盛祖母,不顾家人反对下嫁盛家。婚后的日子,小夫妻的确琴瑟和鸣,过得蜜里调油般美好。

可是有一日,丈夫突然领回了一个娇羞怯懦的美娇娘,说是上峰赏赐无法拒绝,笑吟吟地叮嘱妻子要贤惠接纳。

盛祖母对爱情的美好憧憬,瞬间破碎一地。

但她是谁?金陵城无人不知的勇毅侯嫡女,京城淑女圈也小有名气的徐家大小姐,她怎会低下骄傲的自尊,去和别的女人分享丈夫呢?

于是,盛祖母和丈夫理论,起了争执,她傲娇地端起架子,不肯示弱。

结果,却让丈夫房里看似一直乖顺的通房丫鬟,钻了空子,被抬为姨娘。为了争宠,这位姨娘暗地里不断使绊子,搬弄是非,挑拨盛祖母和丈夫的关系。

因为通房从小伺候丈夫,爱情上或许比不过盛祖母,但在情谊上远远胜于刚进门的女主人。所以,每每祖母向丈夫揭露通房的过错,总是被丈夫认为是善妒。

久而久之,盛祖母在外的名声,成了不许丈夫纳妾的悍妇。

岁月流逝,昔日恩爱的一对璧人,终究情弛爱淡,夫妻渐渐失和。

好在盛老太公还在,总能适时地主持公道,盛祖母也有了身孕,这让她又对生活燃起了新的热情。

十月怀胎,盛祖母平安产下一个七斤六两的大胖小子。而丈夫,在此期间也丝毫不停歇,再添妾室,大概也包括盛纮的小娘吧。

因为有了嫡长子,盛祖母已经无心再管丈夫的这些莺莺燕燕。

可是,儿子却突然丧命,虽然盛祖母深知凶手,但那个女人装得楚楚可怜,就像当年害死明兰妈妈的林小娘一样扮柔弱、巧言令色,最终丈夫还是信了她,却厌恶祖母冤枉好人。

因为丈夫宠爱妾室无度,致使唯一的儿子夭折,这让盛祖母彻底出离愤怒,她在夫家大闹婚姻,一把火烧了嫁妆,几十箱名贵衣料付之一炬。

夫妻最终反目为仇。

正所谓:当初有多奋不顾身为爱,如今就有多恨之入骨。

然而,明明恨丈夫薄情,恨丈夫宠妾灭妻而让唯一的嫡子丧命,盛老太太却在老太公和丈夫相继去世后,做出了人们无法理解的举动:

1、为薄情丈夫守寡,拒绝再嫁的好姻缘。

盛祖母的丈夫,在盛老太公去世后不久,因为一场风寒离开了。

那时候,祖母才二十岁出头,勇毅侯夫妇还健在,就给女儿寻了一门亲事,时任闽浙巡抚的唐安年大人,两榜进士。

唐家是松江世族,唐大人没了正妻,膝下只有两个嫡女、一个庶子,如果盛祖母嫁过去,日后再生嫡子,用长柏的话说“他日必能阖家美满”。

可是,这么好的姻缘,盛祖母却拒绝了,反而选择留在伤心之地盛家。

2、奋力为薄情丈夫和庶子守住盛家祖产。

盛老太公和丈夫去世后,盛祖母一个寡妇守家,又没有嫡子,三房的小叔子立刻像饿狼一样,扑上来争夺家产。

这位三叔的丑恶嘴脸,在明兰第一次回宥阳老家时,就见识过了。

不仅吃喝用度都是大房供给,还纵容自己的女儿私拿淑兰品兰的首饰,甚至连大房儿媳李氏的地契都敢偷,更别说厚着脸皮要这要那。

这还是在盛家大房子嗣繁盛,盛维把生意打理得红红火火,成为宥阳有名望的大户人家时,如此一来,就可知当初盛祖母孤身一人要护住祖产,面对了怎样穷凶极恶的盛家三房。

而她这么做,自然不是贪图那些钱财,因为她一直不缺钱,那些陪嫁即便闹婚姻时烧掉很多,后来抚养盛纮变卖了很多,待到明兰出嫁时余下的部分,依然惊艳了这个傻丫头。

既然不缺钱,又被丈夫和妾室深深伤害,祖母大可幸灾乐祸看着丈夫的家产被三房吃得骨头都不剩。可她偏偏挺身而出。

3、主动抚养薄情丈夫和小妾所生庶子,呕心沥血栽培他,为此和娘家断绝来往。

常言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盛祖母半生的凄苦,正是因为丈夫的薄情,让她失去爱情。又因为丈夫过度宠爱妾室,纵容她们算计害死唯一儿子。

按道理,她应该恨极了妾室和庶子。你想长柏、华兰和如兰,只是目睹了母亲因为父亲宠爱林小娘而伤心生气,就对妾深恶痛绝。

然而,盛祖母却主动把庶子盛纮和他姨娘,从乡下接回来,不仅帮年幼的盛纮守住祖产,还变卖自己大部分的嫁妆,帮他延请名师,考取功名,又帮他打点官场助他高升。

那时候,多少人劝祖母,说不是自己亲生的,养不熟的。然而祖母却不予理会,反而呕心沥血为盛纮付出。

为了盛纮的前程,盛祖母费劲心力替他找寻高门贵女,还因此和娘家断绝了来往。因为徐家想把旁支的女儿或庶女,送给刚中进士的盛纮做正室,被盛祖母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看到这,让人不得不连问,为什么?

按照一般人的做法,丈夫薄情,儿子因丈夫宠妾而亡,盛祖母心生恨意理所当然,报复盛家也能理解。可她为何还要放弃大好前程,一力撑起盛家荣耀?尤其是丈夫都已经离世。

读了很多遍《知否》原著,我才看透了背后深藏的原因。

而这些原因,也恰恰是祖母,之所以让长柏和明兰可以奋不顾身去爱戴,让我们所有观众都感动和喜欢的原因。

1、奋力拼搏终究不过是人亡情逝,因此凉透了心,不肯再嫁。

华兰出嫁,盛府大宴宾客三日。

入夜,明兰躺在床上,给祖母讲婚礼外头的情况。祖母忽然提议,让明兰背首说婚嫁的诗。

明兰眼珠子骨碌骨碌转了几下,搬出《诗经》里她认为最简单的句子,摇头晃脑起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祖母听罢轻轻叹了口气,声音里难掩一抹悲伤,幽幽说道:自己年少时,最喜欢那首《柏舟》,朝也背,晚也背。

而那《柏舟》,讲得就是女子为了中意的少年,誓死不把心来变。

所以,盛祖母一眼相中探花郎后,便违抗疼爱自己的父母,不顾一切下嫁。没想到一心为了爱情,却最终被负心郎伤得遍体鳞伤。

正所谓,期望有多高,失望就有多深。

所以,薄情丈夫离世后,盛祖母不愿再嫁唐大人,并不是因为没爱上他,实在是被情所伤太深,早已心灰意冷。

正如孔嬷嬷说的那样:人亡情逝,凉透了心,不肯再嫁,只想守着盛家过日子罢了。

2、即便后来丈夫薄情让她生恨,盛祖母还是念在最初的恩爱情分上,为他撑起盛家。

盛纮升迁,即将从泉州前往山东登州任正六品知州,他坐在寿安堂向盛老太太回话,坦言要不是母亲大义,自己不会有今日大好前程。

盛老太太不语,半晌才回他:“说不上什么大义不大义,不过全了和你父亲的夫妻情义,总不好让他百年之后坟冢凄凉,好在你总算上进。”

丈夫负了盛祖母,她的恨是真的,但她不会因为丈夫的薄情寡义而抹杀他的好,所以即便爱淡情弛、夫妻早已反目,他死后,她念着他新婚时的那点恩爱,选择了为他守寡,抚育他的庶子。

就像日后,盛纮为了自己的爱情和面子,薄待盛祖母,可祖母依旧对他的子女华兰、长柏和明兰,倾尽心血去慈爱,甚至不惜豁出老脸为墨兰谈成和梁家的婚事。

正因为盛祖母有情有义、爱憎分明,不因薄情而忘了深情,才有了盛纮眼里的大义之举,有了孔嬷嬷眼里不可理喻地为没良心的丈夫守节之举。

3、被冤枉半辈子,背负善妒悍妇之名,实则光明磊落、心地善良,所以才会善待庶子盛纮和他姨娘。

明兰第一次去宥阳老家,水路转陆路后,盛老太太在另一辆马车上休息,房妈妈接棒继续对明兰耳提面命、细心告诫。

因为她出门之前,刚刚在余家逞能,帮余嫣然摆平了上门闹事的朱曼娘。

说着说着,就提及了盛老太太的往事,房妈妈叹气道:

都说盛老太太厉害,拦着夫婿不让纳妾,整日里要打要杀地闹腾,可是……姑娘的爹(也就是盛纮这个庶子),不是好端端的么?

老太太就是吃了这亏,空担一个厉害的名声,其实心肠再好不过。她心地光明磊落,只会一味与丈夫争执,却不防着小人贱婢的下作手段,夭折了自己的哥儿……这才伤透了心。

正如房妈妈所言,如果盛老太太真的是个善妒的悍妇,那么自己的儿子死于妾室算计,自己的爱情因丈夫宠妾而亡,她怎会在丈夫离世后,主动把庶子和其姨娘从乡下接回?

而且,还把庶子记在她这个嫡母名下,拼力帮庶子守住祖产,变卖自己的嫁妆为他请名师授学问,为他聘娶高门贵女并因此得罪娘家?

正因为盛祖母太善良,太光明磊落,她才会呕心沥血、倾其所有栽培庶子盛纮,即便把盛纮记在自己名下,也还让盛纮养在小娘身边,不忍他们母子分离。

4、反省自己也有错,想要在盛纮身上,弥补对儿子的亏欠。

明兰和顾廷烨闹分居,一日午睡初醒,突然发现祖母坐在床边。

祖母慈爱地抚摸着明兰的头,告诉她和顾廷烨这样的男人相处,有事直接说,不要假清高摆臭架子,更不要假贤惠,反而夫妻生隔阂,让旁的女人钻了空子。

末了,祖母无限悲凉地补了一句:你,不要学我。

明兰顿时泪如泉涌,她很早就知道,祖母对自己的种种教诲,多少是在弥补当年的遗憾。

因为祖母当年,就是这样把丈夫“推给别的女人”,最终夫妻不断失和,丈夫越来越宠妾室,纵得她们最终害了自己唯一的嫡子。

所以,当丈夫离世,一切爱恨情仇突然尘埃落地,心灰意冷的盛祖母开始反省自己,看到孤苦无依的庶子盛纮,难免不想到自己的儿子。

或许她无数次懊悔,假如当初面对夫妻感情问题,她肯退让而不是横冲直撞,丈夫就没有移情别恋的机会,儿子也就不会被妾室算计夭折。

因此,对庶子盛纮呕心沥血的付出,多少也是祖母在弥补对亲儿子的亏欠。

盛祖母,是《知否》中我最喜爱的人物角色。

因为在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性最闪亮的东西,尤其是一个人经历被冤枉、被薄情、被辜负、被伤害、被算计、被分手,哪怕半生凄苦,却始终保持善良磊落、有情有义,即便受尽薄待,也依然愿意全心爱护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

这样的盛老太太,谁又能不喜爱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ade5df46661f4c41d790673a4026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