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刘邦身边最聪明的谋士——曲逆献侯陈平

2019-10-13   尼古拉斯忆心


在刘邦打天下的时候,陈平作为刘邦的谋士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刘邦被项羽20万大军困于荥阳之时,是陈平出的计谋使刘邦脱身虎口;刘邦再次被匈奴军队困于平城,陈平再次出谋划策使其脱困;当刘邦做了皇帝之后,手下企图叛变时,又是陈平使出奇计让刘邦皇位稳坐。

平在和刘邦的霸业道路上,显然是谋划了数不清的计策,但是这些计谋具体是什么却又无人可以说清。在《史记》中司马迁这样说道:“其计秘,世莫得闻 ”,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这样看出,陈平的计谋既奇且秘,那么这些计策要比较一番就有些难度了。其实从他这一生,以一个一穷二白的毛头小子,在一步一步的打拼中平平安安,最后还成为了光宗耀祖的右丞相,可以看出陈平最好的计策就是他的保身之计“不树敌”策略。


一、领导不行,宁愿另投明主也“不树敌” 在开始,陈平在魏王那里当差,不知是什么原因,他的话魏王一句也听不进去,反而是别人对陈平不爽了,向魏王说陈平的坏话,魏王一点也不怀疑。于是陈平就呆不下去了,去投奔项羽去了。在和项羽的相处中,陈平发现项羽也不是个好相处的领导,于是最终在刘邦那里找到了自己的岗位,一直为刘邦效命。


二、作为同事,“不树敌” 当一位新同事刚来到工作环境中,就获得了很高的地位,任凭谁也会有些不满,陈平当时刚到刘邦那里,也受到了一些刘邦的部下的反对。这时陈平怎么做呢,当然还是“不树敌”。刘邦的老部下周勃,灌婴当时对陈平很不满,于是对刘邦说起了陈平的坏话:“陈平这个人就像帽子上的宝石,看起来很好看,可真正用起来就不行了。他相貌长得英俊,谁知道他到底有什么本事呢。听说他的人品很是糟糕,在家和嫂嫂私通,还朝三暮四,先是投奔了韩王、项羽,最后又到您这里来。这还不算,陈平还收受将士们的财物,谁给的多好处就多。哎,大王怎么会信任这样一个小人呢。” 刘邦也因此对陈平产生怀疑,把他叫到跟前生气的责问,要陈平有个交待。于是陈平坦诚的向刘邦叙述了他离开魏王和项羽的全部过程,对于收受钱财的问题,陈平也承认确实收过,也告诉了刘邦原因,当下他一穷二白,生活没有着落,才收了将士们的一些财物。自始至终没有对那些说他坏话的同事攻击。至此,刘邦也重新对陈平信任起来,并对他道歉,此后更是予以重用,任命了监管全军将领的职位。


三、领导更换,继续“不树敌” 当我们加入到一个好的队伍,对这个团队充满希望时,领导层突然发生变化,自己变得无所事事,看不到队伍的未来,作为曾经的重要人员你是选择奋起?还是潜心忍耐,保存力量?陈平选择了第二种方式 刘邦死后吕后大权在握,朝里的大臣大部分听命于吕后,陈平这时虽然当上了左丞相,但他明白自己现在和吕后力量悬殊,不能以卵击石,因而陈平委曲求全,为吕后服务。因此他能在一次次的宫廷斗争中活了下来,终于在吕后死后,与周勃齐心合力,打垮了了吕氏一族,重新辅佐刘氏掌握皇权。

对于陈平始终奉行的“不树敌”,司马迁有非常高的评价,说:“如果陈平没有很好的智慧与计谋,他又怎么能善始善终,保存自身,匡扶汉室,并被誉为一代贤相呢?”人们常说“皮之不存,毛将附焉”,纵览陈平的一生,他显然早就知晓了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