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城市的别名从何而来?

2019-10-07   大地理馆

【帝都】

曾做过王朝、帝国都城的地方,今天多指北京。北京地区,西周时期建城,春秋时期成为诸侯大国燕的都城,辽为陪都南京,金中后期为都城燕京,元明清为都城。

帝都又叫帝京。如汉代《汉武故事》说:“顾视帝京,乃自作《秋风辞》。”白居易诗《琵琶行》有句:“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明代有历史地理类笔记《帝京景物略》,详细记载了明北京城的风景名胜、风俗民情。

|出处| 历史出处为清乾隆皇帝的《帝都篇》文章。当代,日本动画片《中华小当家》:“帝都北京,黑暗料理界的魔掌”的传播,加深了北京与“帝都”联系。

|造句| 《正阳门下小女人》是以帝都为地理背景拍摄的。

帝都北京




【魔都】

约定俗成的上海别称,多在网络话语中出现。魔,字面意思是魔幻的意思,也有一说,认为跟“摩”联系在一起,有“摩登(时尚)”之意。汉字中的魔,是道教用语,与仙相对。魔都在网络上的传播,跟日本小说《魔都》、动漫作品的推动有关。

魔都上海


|出处|

  • 之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旅居上海的日本作家村松梢风出版小说《魔都》,这里魔都即上海。“魔”,用来形容上海那错综迷离的世相。


  • 之二 随着日本动漫文化的渗透,ACG(动画、漫画、游戏英文首字母)界将“魔都”认定为是上海。日本动画片《中华小当家》第34话有“魔都上海,黑暗料理界的宣战”。这种文化迅速蔓延至网络世界,魔都上海,逐渐被大众熟知。


  • 之三 2010世博会期间,曾有相关说法形容上海是“魔力之都”,简称为“魔都”。


|造句| 徐光启是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明晚期松江府魔都人氏。

在帝都的魔都人——【伏帝魔】

帝,帝都;魔,魔都。伏,潜伏。造词源出“伏地魔”,指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大反派。伏帝魔,顾名思义,就是在帝都的魔都人——用以描述在北京长期居住、工作的上海人。

一个“伏”字,并非仅因为凑巧乱用,而是精妙反映了上海人在北京的状态。对于常人来说,上海人北上帝都工作,不可思议。为了避免交友上的尴尬,更怕江湖朋友误解,他们深居简出,低调地隐藏口音,以至于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族群。

动漫里的伏地魔


|北京新近积分落户的上海人有18人|


|出处| 至少在2012年,豆瓣就有人提出这一说法。较为深刻定义、传播这一概念的文章是2018年7月25日公众号“doriskeke”的推文《你好,我是伏帝魔》

|造句| 北京、上海两座都市,共同孕育了伏帝魔这一群体。


|同比例尺、同范围的北京与上海城区对比|




【妖都】

指广州。相对帝都与魔都,妖都说法产生的时间较晚,一定程度上是附会前两者而生。11区(日漫文化中对“日本”的称呼)的帝都、妖都分别指东京、大阪,京都和奈良分别为“大魔都”“小魔都”。日漫文化中描述中国时,妖都指香港。离香港很近的广州由于动漫业飞速发展,渐渐取代香港,称为“大妖都”,后者则称“小妖都”。

此外,“妖”可以理解为妖娆,广州地区四季鲜花盛开,文化多元杂糅,堪称妖娆之城。广州新地标“小蛮腰”,也跟“妖”发生谐音。

广州夜景

广州塔——小蛮腰


|出处| 日漫《魔卡少女樱》剧场版中有一部演出时,把香港称为“妖都”,后来广州动漫业越来越繁荣,取而代之;大众语境中“妖都”是为附和帝都、魔都而生。

|造句| 如今的妖都市,有一种类似唐代长安的现象,昆仑奴数量众多,成为南国一大风景。

【腐都—天腐之国】

富饶的成都平原


指成都、重庆或四川盆地。

随着帝都、魔都等城市名号的出炉,网民们纷纷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包括成都在内的其他城市寻找代号。基于四川盆地安逸舒适的环境下,造就的“腐文化”,他们为成都想出了“腐都”称号,由于成都平原古称“天府之国”,于是有了“天腐之国”。

重庆夜景

成都夜景

除了成都,也有人将腐都称号用于重庆,理由是:重庆风气开放,不仅盛产美女,还盛产腐女,对腐文化包容度高,日漫文化在这里颇受欢迎。另外,无论成都还是重庆,对同志现象都比较包容,他们对巴蜀双雄充满好感。网传的某“中国十大GAY都”排行榜上,成都第三、重庆第一。

重庆举办过的“男男接吻大赛”、日番腐漫漫展等在别处可能会尴尬,但在当地据说并不见怪。

|出处| 具体时间地点不详,原因如上。

|造句| 少不入腐都,老不出“天腐之国”。


上二图:艺术氛围浓厚的重庆,是西部当代艺术中心,也是宅文化、腐文化活跃重要城市。



|出处| 具体时间地点不详,原因如上。

|造句| 少不入腐都,老不出“天腐之国”。


【废都】

指西安市。西安及周边地区(包括咸阳)曾是周秦汉唐辉煌历史时期的都城所在。几度兴废,旧时古城早已化为灰烬,遗存埋于地下。这里的废,用以形容毁废、颓废,透露着着人在沧桑剧变面前的无奈。贾平凹同名小说的发表,加深了这一名称。

|出处| 作家贾平凹1993年发表的《废都》,故事即以西安市为背景。

|造句| 肉夹馍、凉皮是废都名吃。

西安夜景


|西安-咸阳地区历代古都范围示意图|绘图-大地理馆



【哏都】

哏都,网友对天津市的幽默昵称。哏,意思是滑稽、有趣,在相声中指笑点。对口相声中,两名相声演员扮演的角色称为“捧哏”、“逗哏”。天津又是相声的发源地,又有悠久的油墨文化,所以有了“哏都”说法。2012年12月,微电影《哏都青年》系列正式上映。

天津夜景


|出处| 最早时间不可考,公开传播以《哏都青年》微电影最为明确。

|造句| 大麻花、狗不理包子、泥人张,是哏都三神器。


【鸭都】

一般指南京。南京人向来以喜食鸭肉而闻名,美食品种之多,数量之大,传播之广,堪称全国之最,据说北京烤鸭中的焖炉烤鸭,是由南京传去的。盐水鸭作为南京的城市名片,是当地人民馈赠亲友的不二选择,也是游客到本地必尝的美食。

南京市民排队买板鸭

南京当地有顺口溜:“三天不吃鸭,走路要打滑。”除了名吃盐水鸭,南京还有板鸭、酱鸭、金陵烤鸭、缤纷鸭件、鸭血粉丝汤、咸鸭肫、美人肝、鸭油烧饼……据统计,南京市民一年要吃掉一亿只以上的鸭子,盐水鸭就占了4000万只。坊间戏称,“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离开南京”。南京一带沿江多水,适合鸭禽饲养,除了本地城郊所出,芜湖、马鞍山、安庆一带的安徽朋友圈,也是南京鸭肉美食的供应地。

|出处|因南京人民喜鸭的美食文化而得名。

|造句| 帝都方言里的“沙比”,用鸭都话翻译就是“呆比”。

南京夜景

这些城市的别名从何而来?

南京新街口航拍




【霸都】

指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系网友对合肥的昵称,最早是因为一个网友以小说的方式,描述了中国城市之间的恩怨江湖,他发布的这一连载直播贴子,首次提合肥为“霸都”说法,后来渐渐的被人——主要是热爱地域话题、常常出没在贴吧上的人们,熟知并使用。作为中部省份,安徽大力推行强省会战略,合肥明显领先于省内其他城市,省会“首位度”颇高,就像武汉之于湖北,成都之于四川。

合肥夜景

合肥名人李鸿章

霸都的发帖者,据考证是湖北籍网友。“霸都”合肥作为中部其他城市武汉、长沙的竞争者,从一个外地人口中说出,开始有点“黑”的成分——这里“霸都”有“霸占资源,颇有合而肥之意味”。但因为“霸都”充满霸气、喜感,本地人也逐渐接受,常常自称“霸都人民”。

|出处| 百度网友“合肥中部硬吃”,在中华城市贴吧发表《中国城市发展大会》直播贴,首次公开传播“霸都”——该吧友对“合肥”二字进行了这样一番解释:合,兼并天下之意。肥,海纳百川之实。因“合肥二字颇为霸气”,故称霸都。之后,百度出现了“霸都吧”。

|造句| 李鸿章,安徽霸都人,留下了“宰相霸都天下瘦”的段子。

合肥滨湖新区夜景



【脚都】

指的是长沙。长沙地区娱乐业非常发达,大街小巷分布着许许多足浴店,民间一直流传“脚都”之说。后来有人常说:北京是首都,长沙是脚都——一手(首)一脚,自嘲和他黑,缠绵在一起。

|于建初小说《脚都》封面|

|出处| 最早是民间流传。公开出版物以于建初小说《脚都》最为知名,以长沙地区盲人按摩师行业为背景而创作。小说反映了现实,它的出版又推动了长沙足浴按摩业的发展,安置了数万盲人就业上岗,当地有盲人技师收入甚至达到了一线城市白领阶层的水平。

|造句| 芒果台,坐落在美丽的脚都,那一带被称为马兰坡。

长沙夜景



【神都】

指的河南省洛阳市。洛阳的“神都”称号古已有之,字面意思可能是“神州大地之都”,是唐睿宗及武周时期洛阳的别名。当代因徐克导演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神都龙王”系列的传播,让它重新焕发青春。

|《神都龙王》电影海报|


|出处|“神都”二字连用,最早出现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区。”这里指的是神灵所居之地。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临朝称制的武则天改东都洛阳为“神都”;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以神都洛阳为都城。《唐六典》卷七记载:“永昌中,遂改为神都,渐加营构,宫室、百司、市里、郛郭,于是备矣”。

|造句| 牡丹,是神都市的市花;神都市拖拉机厂,曾是中国著名的大型重工业企业。

复建的神都洛阳城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