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搭配——当胰岛素联合磺脲类,应如何优选?

2019-09-30   医脉通内分泌科
病例摘要

患者,男,56岁。12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高,就诊外院,初诊时空腹血糖7.5mmol/L,诊断为糖尿病,未予重视及治疗。7年前患者出现口干,无多饮、多尿及多食,体重减轻约3公斤,出现双下肢麻木,以清晨为主,并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痛、心悸不适,测空腹血糖8.0mmol/L,餐后血糖16.0mmol/L。门诊拟“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收住院。

既往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CI至LAD)。吸烟20年,否认糖尿病家族史。既往曾于当地医诊间断服用二甲双胍,无规律服药。7年前规律服用格列喹酮、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片进行治疗,2年前调整用药方案为格列美脲4mg qd,二甲双胍缓释片1000mg bid,吡咯列酮15mg qd。

查体:体温36.1℃,呼吸19次/分,脉搏60次/分,体重69.9kg,腰围90cm,血压118/68mmHg,BMI 27.6kg/m^2。精神状态可,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心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型肥胖,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膝腱反射正常,双侧跟腱反射减弱,双下肢针刺痛觉、尼绒丝触压觉减弱、音叉震动觉、温度觉正常,双足背动脉搏动正常,kernig征阴性,双侧Babinski征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1)血糖:空腹葡萄糖10.48mmol/L;葡萄糖10.48mmol/L;HbA1c9.3%。2)糖尿病身抗体:抗人胰岛素抗体7.80IU/ml,阴性;谷氨酸脱羧酶抗体6.14IU/ml,阴性;抗胰岛细胞抗体14.85IU/ml,阴性。3)尿常规:葡萄糖阴性,酮体阴性。4)馒头餐试验(0、30、120分钟):葡萄糖(mmol/L)8.31-11.65-14.33;胰岛素(pmol/L)68.770-97.700-297.500;C肽(nmol/L)1.060-0.980-2.500。5)冠脉术后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 qn后辅查脂代谢情况,总胆固醇2.51mmol/L;甘油三酯1.1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5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0mmol/L。

辅助检查:1)微血管病变:眼底照相,双眼可疑出血点或渗出点。眼底荧光照影,双眼各象限网膜未见明显微血管瘤、出血及渗出。OCT:双眼黄边形态尚可,神经上皮层间见点状高反射信号。眼科会诊诊断为左眼玻璃体变性。2)肾功能:肌酐88.6umol/L,eGFR84.12ml/min/1.73^2。尿白蛋白肌酐比值25mg/g。3)颈动脉超声: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狭窄<50%。4)心脏彩超: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异常。5)双侧肾动脉超声:双侧肾动脉未见明显异常。6)双下肢ABI:左侧1.23,右侧1.10。7)胸片:两肺纹理略多稍粗稍紊乱,主动脉硬化。8)常规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缓,T波改变。9)骨密度:骨量正常。10)甲状腺彩超:甲状腺结节。

诊断: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CI至LAD);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左眼玻璃体变性;脂肪肝。

治疗及随访过程

主要治疗方案:糖尿病教育,改善生活方式,减重,自我监测血糖。降糖治疗: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15mg,qd+盐酸二甲双胍片850mg,bid+阿卡波糖片100mg,tid;调脂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qn;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qd;营养神经:甲钴胺500ug,tid,口服。

服药1周后血糖仍高。1月随访结果:血糖下降,无低血糖发生,无体重增加。后调整用药方案: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10mg,qd+甘精胰岛素16U,qd。3月随访结果:HbA1c下降至7.3%,无体重增加,无低血糖发生,血糖逐渐下降,平稳达标;采用早餐一次性给药,患者依从性好,无胃肠不适症状,极少发生漏服药物情况,血糖控制理想,增加患者治疗疾病信心。

图1 关键治疗指标简图

讨论

病例中患者糖尿病病程12年,HbA1c为9.3%,在口服控糖效果差的情况下,外源性胰岛素的使用必不可少。联合磺脲类降糖药可以减少外源性胰岛素的用量,从而降低医源性高胰岛素血症的风险。选择降糖药物除考虑经济因素、降糖效果,同时应注意服药依从性、血糖波动性对血糖控制的影响。UKPDS研究显示以磺脲类为基础的口服药方案死亡率更低,安全性更高。相比较其他口服降糖药,磺脲类药物更能充分保护β细胞的功能。

瑞易宁能够有效、平稳、持久降糖,低血糖风险低,避免了外源性胰岛素带来的潜在风险。

1.患者HbA1c高达9.3%,瑞易宁强效降低空腹血糖和HbA1c,全面控制血糖达标。

研究显示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有效降低HbA1c[1]:这是一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入选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组(5-15mg,qd,口服)和格列吡嗪速释片组(15-30mg,tid,口服),治疗12周。

图2 研究结果

2.瑞易宁长期治疗无体重增加风险。

瑞易宁长期治疗患者体重无明显变化[2]: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1周清洗期、4周安慰剂治疗期后,随机分为两组,用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第1个月5mg,qd,口服;第2个月10mg,qd,口服)和安慰剂各进行2个月治疗后,开放标签,安慰剂组患者换用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进行治疗,共治疗8个月。

图3 研究结果

3.采用控释技术的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平稳降糖,可更有效地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1)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控释技术,零级释放,血药平稳,确保全天血药平衡。

*胃肠道治疗系统(gastrointestinal therapeutic system, GITS)

图4 研究结果

(2)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足量使用优效控糖,无低血糖反应。

在这项双盲试验中,患者被随机分组接受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10-20mg,qd或格列苯脲10-20mg,qd治疗两周。在治疗开始和治疗两周末分别进行一次禁食试验。试验当天,18:00晚餐持续禁食,第二天8:00服药,并继续禁食至17:00结束试验,观察禁食情况下,老年患者服用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后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所有患者3次空腹试验共156人次研究均未观察到低血糖。

图5 研究结果

总结

(1)长病程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HbA1c大于9.0%,多数口服控糖效果不佳,需要加用外源性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联合外源性胰岛素可以机制互补,延缓β细胞的衰退。磺脲类的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可有效降低HbA1c。

(2)老年患者因合并基础疾病多,存在多重用药安全性问题。要注意服药安全性、依从性情况。

(3)老年患者使用磺脲类降糖药,因易出现低血糖危害而需谨慎使用,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独特的控释技术、平稳降糖的特点,可为老年糖尿病提供平稳降糖的安全保障。

(4)老年患者使用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降糖,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宁光,等.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14(3):193-195.

[2] William T.Cefalu, et al. Drug Development Research,1998;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