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我国最为人熟知的君王是谁,那一定是汉武帝刘彻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我国历史上最雄才伟略的君王之一,历史常常会将他和秦始皇相提并论,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秦皇汉武,独领风骚”一句的来源。
的确,论功绩汉武帝的成就只有秦始皇才能与之相提并论,他在位时期,是整个中华民族最为扬眉吐气的时期。在刘彻的手中,原先嚣张跋扈的匈奴被打得仓皇北逃,西域各国纷纷前来长安朝见刘彻。
就连远在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也都对东方的大汉帝国充满了好奇心,汉族之所以在今日能被叫做汉族,和汉武帝刘彻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霍去病和卫青
作为刘彻手下最为强悍的两位天才将领,霍去病与卫青是刘彻手中最为锋利的两把利剑,卫青与霍去病叔侄两人在当时是世间最强的名将。
他们用一场场的战争,成功地改变了匈奴与汉民族之间的局势,将匈奴人的气焰狠狠地打击了一次又一次。卫青和霍去病一度成为了匈奴的噩梦,二人创造性地利用骑兵军团,为大汉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同时,也为我们汉族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称得上是我们汉族的民族英雄!只可惜,天不假年,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冠军侯”,霍去病英年早逝,年仅24岁。
看来上天也嫉妒这样一位天才将领,不然怎么会对他如此残忍呢?值得一提的是,霍去病24岁离世,一生戎马的他连娶妻生子都没有过。
按理说,霍去病应该要面临绝后的悲剧才是,可是这一切却并没有发生。霍去病留下了一个儿子和两个孙子,都是有史料记载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战神霍去病的发展史
知道卫青历史的人一定都明白,他的出身极其卑微、草根,作为卫青侄子的霍去病也和卫青出身差不多。按理来说,要是出身如此低微的话,自然不会有什么机会能成就一方事业。
正如那句古话说得好,时势造英雄,那个年代注定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靠着雄才伟略的汉武帝,卫青和霍去病最终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之上。
汉武帝刘彻不拘一格起用人才,使得卫青有了能够为大汉效力的机会,卫青年轻敢作为,且对自己的主人刘彻极为忠心,缺少亲信的刘彻便彻底的将卫青当做了自己的亲信。
就这样,在刘彻的扶持之下,天才将领卫青飞速成长着。汉武帝第一次对匈奴用兵,令卫青为代车骑将军,领一支军队进攻匈奴,当时的名将李广等人,普遍看不上依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卫青。
可是,尽管卫青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但他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汉武帝的眼光,三只大军出征,却只有卫青一支军团得胜归来,这令汉武帝非常欣慰。
从此,卫青就开始了坐火箭的晋升之路,很快按照军功晋封为大将军,成为了汉武帝手中的头号良将。随着卫青的飞黄腾达,作为卫青外甥的霍去病,也进入了汉武帝的视线之中。
刘彻对这个年轻人感觉很不错,也就让卫青把霍去病领到了自己的跟前,想看一看霍去病是不是有真才实学。
不看不要紧,一看刘彻就发现,霍去病虽然出身不好,但是却和年轻时的自己有着几分神似,都有那种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
霍去病在兵法的学习上并没有过多的深究,但是却根据兵法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行军之道,更令刘彻感到非常的好奇,但是毕竟军队作战是需要进行实战的。
只有实战才是检验一个将领最好的考卷,因此为了测试霍去病,也为了磨砺打磨霍去病,刘彻把霍去病交给了卫青,让他好好地磨砺磨砺他。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刘彻的眼光,霍去病就像是一把趁手的利刃一样,用起来极其舒服。卫青第一次将霍去病派出去,后者就将单于王庭给搅了个天翻地覆,连大单于的祖父都成了霍去病的刀下之鬼,足见霍去病的能耐。
在用兵上,霍去病与他的舅舅卫青可以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流派,卫青代表稳重,稳重中施展杀机将对手击溃。霍去病则不同,他充分利用了骑兵的机动性,将手下部队变成了一把镰刀。
那是一把死神的镰刀,所到之处匈奴人无不恐惧,利用闪电战的特性,霍去病建立了无数战功,更是有了后来封狼居胥的神话,由于这些战功,霍去病被刘彻大赞“勇冠三军”。
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吧,霍去病成为了冠军侯!当然,如果说霍去病最让刘彻满意,那就是他坚定的意志了。汉武帝本来有心相助他成家,但是却被霍去病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所感动。
只可惜,天不假年,年仅24岁的天才将领霍去病突然去世,让刘彻悲痛不已,此时霍去病依然没有结婚。如上述所言,生前并未成家的霍去病应该绝后了才对,为什么史料记载霍去病还有后代呢?
兄弟情深,过继一人
话说,尽管霍去病,一生都没有娶妻,但是他的确有着属于自己的儿子,名唤作霍嬗。没有人知道,这个孩子究竟是怎么来到世上的,有一些野史说霍去病有一个妻子,名叫蓁娥,影视剧《霍去病》也是如此的剧本。
不过很可惜,这个孩子在10岁时便夭折了,照此情形发展下去,霍去病怕是真的要绝后了。但后来事情却出现了转机,霍去病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子,却不能阻碍弟弟霍光报答霍去病。
如果说,卫青是霍去病的伯乐,令霍去病有了纵横沙场的机会的话。那么,霍光日后能有如此的地位,最应该感谢的就是自己的哥哥霍去病。
年纪尚小的霍光,经常被霍去病带在身边,在不出征时,。霍去病便会教导自己的弟弟霍光各种治军理政之道。与哥哥不同的是,霍光在内政方面的才能,要远大于霍光在军事领域的才华。
可惜霍去病走得早,霍光又还没有成年,出于照顾侄子的心理,卫青和卫子夫皇后也承担起了教导霍光的责任,就连刘彻都会亲自教导霍光如何理政。
在众多长辈的教导之下,霍光逐渐成长起来,成年后的他也成为了刘彻的亲信。在朝廷中身居高位,还成为了刘彻的托孤大臣,这份如山的恩情,霍光又怎能不报答?
霍光在汉武帝后期已经发迹,被汉武帝所赏识的他,也常常为皇帝排忧解难、分担政务。刘彻是个知人善任的君主,面对与霍去病完全两种性格的霍光,他也能最大程度发挥穷自大的才能。
汉武帝颇为照顾霍光,还将自己的身后事托付给了霍光,可尽管身居高位,霍光心中依然将霍去病看得很重——要是没有自己的兄长,也就没有今天的自己,哥哥英年早逝没有后代,就让自己的后代成为哥哥的后代。
就这样,霍光将自己的两个孙子过继到了霍去病的名下,令英雄不至于绝后。可以说,这是历史对霍去病功劳的最大回报,无论如何,民族和国家都不会让如此一个民族英雄就这么香火断绝。
可惜的是,这过继的两个儿子,在此之后竟然仗着霍去病的威名骄奢放纵,不把刚登基的汉宣帝放在眼里。正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最终两人还是引来杀身之祸,霍去病还是彻底断了后路,可悲可叹。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