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的璀璨舞台上,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以坚定而有力的声音,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而明确的信号:面对美国日益加剧的技术封锁,中国科技企业不应畏惧,而应勇往直前,利用自主研发的系统和芯片,开创属于自己的科技未来。
近年来,美国通过投资控制、出口管制、审查机制等多种手段,在AI治理、芯片战争、数据规则等领域对中国科技企业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AI这一前沿科技领域,西方国家在芯片、技术等方面对中国进行了全面封锁,试图遏制中国科技进步的步伐。
然而,这种封锁非但没有让中国科技企业退缩,反而激发了它们更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
在数博会的演讲中,陶景文以华为为例,展示了中国科技企业面对封锁时的坚定态度和实际行动。他指出,华为在多年创新过程中,成功将AI引入企业,使其成为真正可用、能带来价值的技术。面对美国的封锁,华为没有选择屈服,而是积极寻求自主突破。
华为在贵州建立的基地已成为全球三大企业数据中心之一,为华为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同时,华为云Stack大模型混合云的推出,为AI生产链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在研发、生产、消费等环节应对复杂挑战。
陶景文的演讲充满了对中国科技企业未来的信心和期待。他强调,中国企业不应惧怕美国的封锁,而应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潜力,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实现自主可控的发展目标。他呼吁中国科技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外部挑战,推动中国科技的全面崛起。
华为的成功案例是中国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生动写照。在AI、芯片等关键领域,中国科技企业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在半导体领域,中国企业在高端芯片研发方面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2023年,国产芯片产能达到了3514亿颗,同比增长了6.9%。芯片出口则占到了全球的64%,超过美国、韩国等半导体强国。这些成就不仅展示了中国科技企业的实力和潜力,也为未来的自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中国科技企业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它们应该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水平。同时,中国科技企业还需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总之,美国的技术封锁虽然给中国科技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困难,但也为中国科技的自主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在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的带领下,中国科技企业将不断突破技术封锁的束缚,实现自主可控的发展目标,为全球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