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为A股史上IPO撤回量最多月份,有企业因回复函质量不佳被“点名”

2023-12-29   红刊财经

原标题:12月为A股史上IPO撤回量最多月份,有企业因回复函质量不佳被“点名”

据Wind统计,12月以来(截至12月28日)已有39家企业的IPO终止审核,原因全部为企业主动撤回申请,因此,12月不但是2023年IPO撤回数量最多的月份,也是A股历史上IPO撤回数量最多的月份。

12月份,医药行业有6家企业撤回,选择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医药企业,业绩仍处于亏损状况;也有企业其IPO从受理到终止,整个过程不足6个月;还有企业因为问询函回复质量不佳,被交易所“点名”。

又一家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企业

IPO终止

在撤回IPO申请的医药企业中,华脉泰科专注于主动脉、外周及冠脉、神经介入及通路领域产品及疗法的创新研发与应用,目前已有8款产品取得了NMPA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其中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已获批上市,在主动脉、外周及冠脉、神经介入及通路领域则有20余款在研产品。

作为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华脉泰科选择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华脉泰科选择第五套上市标准是因为其业绩表现。截至目前,该公司尚未实现盈利,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其累计亏损额达3.06亿元。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系公司产品上市时间相对较短,已上市产品尚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未形成明显规模效应。”

图1: 华脉泰科报告期经营业绩情况

来源:招股书

2023年12月25日,华脉泰科因撤回申请IPO终止,成为今年以来,除力品药业、华昊中天之外,又一家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而未能成功上市发行的IPO公司。

图2:华脉泰科IPO终止公告

来源:上海交易所

从受理到终止

有企业IPO过程不足6个月

另一家撤回IPO申请的医药企业皓天科技的主营业务是面向医药创新企业,提供高端药物原料药及其关键中间体、佐剂等功能分子的设计、合成、功能化应用过程中的CDMO和CRO服务。

在业绩方面,2020年至2022年,皓天科技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1亿元、2.44亿元、2.8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970.38万元、3032.75万元、4732.62万元。

与多数医药企业苦等上市结果不同的是,皓天科技上市进程较为短暂,从2023年6月30日拟科创板上市的申请被受理,到2023年12月21日因撤回申请而终止IPO进程,整个过程还不足6个月。

图3: 皓天科技IPO进程情况

来源:上交所网站

从营收结构来看,皓天科技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药物化学CDMO及CRO两部分,其中,CRO占比甚微,2020年,仅为2.49%,2021年该部分营收直接挂零,其CRO的开展并不算顺利。

图4:皓天科技主营业务收入构成 单位:万元

来源:招股书

国内医药外包服务行业整体呈现多、小、散的格局,市场集中度较低。目前国内大多数CRO企业的业务集中于药物研发的某一阶段或者某些阶段,有各自的核心竞争力。皓天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其为行业后进入者且业务相对聚焦,与国内部分起步较早、布局齐全、产业链涉及范围广的医药外包服务行业龙头企业相比,其市场占有率较低,规模效应不明显。

有企业因问询函回复质量不佳

被“点名”

近期,华联医疗的IPO也因撤回申请而终止。华联医疗主要从事医用敷料、运动防护、应急救援等卫生材料及医疗用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覆盖医疗器械I类、II类产品,具体包括医用胶带、创可贴、橡皮膏、敷料贴、运动胶带、急救包和口罩等。

图5:华联医疗IPO进程情况

来源:北交所网站

从业绩表现来看,华联医疗2022年实现净利润3989.67万元,同比增幅为71.21%;2023年前三季度,则为2317.09万元,同比下降35.82%。业绩存在较大波动。

实际上,华联医疗2023 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就开始下滑,下滑幅度为46.47%,接近50%,营业收入同比上升22.99%。 这一情况引起了北交所的关注,要求其详细说明营业收入增长的背景下净利润下降的原因,并论证发行人净利润是否存在进一步大幅下滑的风险,进行充分的风险揭示。

华联医疗的重大诉讼情况也引起了交易所的关注。 根据资料显示,昆山电子羽为华联医疗2020年第一大供应商,当年,华联医疗向该供应商采购口罩类产品1.17亿元; 2023年1月,昆山电子羽就其与华联医疗及子公司卓见医疗之间的买卖合同纠纷向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钟楼区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卓见医疗赔偿昆山电子羽损失1795万元并由华联医疗承担连带责任; 2023年3月,钟楼区法院判决卓见医疗向昆山电子羽赔偿损失150万元,卓见医疗、昆山电子羽均提起上诉。 2023年6月,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开庭审理该案,目前尚未作出判决。

北交所要求华联医疗补充说明诉讼争议产生的背景、原因,案件最新的进展情况,并结合一审判决结果、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数据,说明若二审判决败诉,对发行人财务数据、现金流以及未来持续经营能力是否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据招股书显示,自2021年开始,曾经的第一大供应商昆山电子羽就从华联医疗前五大供应商名单中消失了。

此外,是否存在商标侵权也是北交所对华联医疗关注的重要问题。 问询函显示,华联医疗在橡皮膏产品包装上使用的图样与义乌嘉铭第39989483号商标图案近似,背景色有较大区别,是否属于侵权存在较大争议。 因此,北交所要求华联医疗说明与义乌嘉铭存在相似商标的背景、原因及对应细分产品金额、利润占比,若其承担侵权责任对橡皮膏产品及公司生产经营的具体影响。

然而,华联医疗及其中介机构针对首轮问询的回复,并没有让北交所满意,在二轮问询中,北交所提出要求: “请发行人及保荐机构切实提高问询回复质量,并在第二轮问询回复中对首轮问询回复中的论证过程与结论不匹配、漏答、格式错误等问题予以补正并说明具体补正内容。 ”

在二轮问询中,华联医疗收入真实性核查情况也引起了北交所的注意。

申报材料显示,报告期内,华联医疗外销收入和贸易收入占比较高,外销收入占比分别为 85.24%、61.31%、58.11%、49.36%,贸易收入占比分别为14.64%、40.89%、41.58%、50.85%。

其贸易商主要为境内客户,中介机构通过实地走访终端客户进行穿透核查占贸易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2.27%、8.67%、6.55%、6.23%,实地走访终端客户比例低。 中介机构函证内销应收账款回函一致金额占应收总金额的比例分别为 30.52%、56.15%、48.78%、57.96%,中介机构函证内销收入回函一致金额占内销总金额的比例分别为 62.30%、59.13%、58.01%、63.10%,客户对收入和应收账款回函一致比例低。

鉴于上述情况,北交所要求华联医疗中介机构提高贸易商进销存、终端客户穿透核查比例,并详细说明未核查的具体客户情况、金额、占比及原因; 补充进行现场走访,并逐家详细说明未实地走访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等。 不过,还未等到华联医疗公布二轮问询答复,北交所便因企业主动撤回申请,于2023年12月20日终止了其IPO审核。

图6: 华联医疗IPO终止审核公告

来源:北交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