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犯人即将被处死的时候,有一匹快马冲来喊着“刀下留人”,然后刽子手就立马停下来了,历史上真的会有这种情况吗?古时候如果给一个犯人定了死刑,那基本上就等着秋后问斩吧。古人十分看重信用,一般情况下是绝不会返回自己的决定的,更不用说是做官的了,这样很容易导致自己丢掉为官的威严,老百姓也不会怕了。
但是这只是电视剧面的套路,在真实的古代真的会有这种情况吗?在古代也是有法律法规的,有谁犯了错就会扭送衙门,让衙门的官员来审问,情节严重的人会被判处死刑,啊古代的死刑一般在秋后才会执行,所以那些犯人一般都会被那些官员先押送到监狱里面。犯人们如果被判处死刑,那将不会有刀下留人的情况了,如果说官员们连那么大的决定都可以。随便改变。那百姓对于衙门就不会有了敬畏之心。
原来在宋朝的时候,当时的国家已经有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作为一个大国,当时宋朝的经济发展的十分快速,所以,在给犯人判处死刑的时候就会尽量的放宽政策。在大宋的法律中清清楚楚的写着这样的十三个字“凡死因临刑叫冤者,再斟问陈奏”,就是这样的十三个字,才能让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的时候立马停手。那么,小编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十三个字的意思,这十三个字的意思就是当犯人在被处死刑的时候喊冤了,那么当地的地方官就要重新的审查这个案子。
如果有充足的证据,还能将最终的判决结果更改,这也能看出宋朝是一个足够开明的朝代。宋朝时期,我们国家的经济与文物都十分繁荣,宋朝在我国历史上也属于开放程度特别高的朝代。很多人不知道,宋朝的富裕程度超越了盛唐时期,这是非常罕见的。这一切其实都得益于宋朝完备的法律体系,保证了不错杀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