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制“惰性”?《弟子规》里有答案

2024-01-20     樱花细雨话文字

原标题:如何克制“惰性”?《弟子规》里有答案

定期推送传统文化课程信息传统文化新闻精彩善文传统文化用品、礼品传统文化修学书籍、音像等诸多优质内容,一站式传统文化学习资讯服务微信平台!构筑您的幸福人生!

定期推送传统文化课程信息传统文化新闻精彩善文传统文化用品、礼品传统文化修学书籍、音像等诸多优质内容,一站式传统文化学习资讯服务微信平台!构筑您的幸福人生!

定期推送传统文化课程信息传统文化新闻精彩善文传统文化用品、礼品传统文化修学书籍、音像等诸多优质内容,一站式传统文化学习资讯服务微信平台!构筑您的幸福人生!

郭文斌:

接下来我们给大家分享《弟子规》的第三部分“谨”。“谨”我们看这个字的会意,它是一个“言”和“堇jǐn”这两个字合成的。“言”不用多解述,是我们讲的话,写的字。“堇”,我们看这个字它是一种植物。它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这个植物,如果人们受伤了,把植物敷在手上,它会在短时期内让我们的伤口复合。这样的两个字放在一块造成的一个字,它有什么的意思?它有疗愈性,同时它有短暂性,同时它有慎重的意思在里面,《说文》讲“谨”,直接就是慎重的意思。我们从会意就可以看出来它的一种象征性,说明这个“堇”它是带有小心的意思,谨慎的意思,当然带着妥善和圆满的意思。古人有一句话:“守身如执玉,积德胜遗金”,就是说持守我们这个身体就像拿着一个玉一样要小心翼翼,这就接近于“谨”这个意思。

“谨”这一篇,它从哪一些养成的环节开始讲起呢?它从“朝起早,夜眠迟”讲起。为什么要讲“谨”?要从对待时间讲起。因为古人早就认识到,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特别是对于我们三维空间的生命来讲,时间就是常量,它不像四维空间时间可以折叠,不像我们三维空间这么显得可贵。三维空间时间就是生命,过了一分钟,我们的生命减少了一分钟,过了一分钟又减少一分钟,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所以《弟子规》在第三部分“谨”,首先从“朝起早,夜眠迟”来讲起,可见这个“谨”还有珍惜的意思。

为什么我们要“朝起早,夜眠迟”?因为生命是宝贵的。在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逻辑,要想真的做到生命“谨”的这样的一个境界,我们就要反惰性。所以“朝起早,夜眠迟”它是反堕性的一个课程。曾国藩在他的《家书》里面反复地讲过早起的意义。曾国藩讲:“傲为凶德,惰为衰气,皆为败家之道”。就是说在德行里面最可怕的就是傲慢。我们在前面课程里面讲过,霍金斯的能量级用科学实验告诉我们,负能量的第一个台阶,175级就是骄傲,大家有兴趣可以到《醒来》我的小册子里面看,我有详细的分析。就是说骄傲它是我们负能量的第一个台阶,换句话说是灾难的兆因。曾国藩说“傲为凶德”,就是“吉凶”的“凶”,他把“傲”作为“德”里面的最可怕的,所以曾国藩是很厉害的。“惰为衰气”,就是这个“惰”,它是最丧失、耗散我们生命力的。这两个是败家的最厉害的两个方面,“皆为败家之道”。

接着曾国藩讲到,这是他跟他的弟弟的信里面写到的,他说:“戒惰莫如早起”,就是怎么样我们才能把惰戒掉呢?把“惰气”克服掉呢?最好的方法,早起。我们能够早起,时间长了把“惰”就戒掉了。而骄傲呢?“莫如走路少坐轿”。他跟他的弟弟讲到,一个人怎么样才能把“傲”除掉,少坐轿子,用现在的话来讲少坐车多走路,因为坐轿子你很容易骄傲。为啥呢?坐上轿子你就有一种威风的感觉,一种颐指他人的感觉。曾国藩他把早起作为治惰的方式,把走路、不用仆人作为治傲的一个方式。这在今天跟我们十九大里面的许多倡导非常吻合,我们要走群众路线,要为人民谋福利,为民族谋复兴,那么我们就一定要“戒惰复勤,戒傲复谦”。

古人有一个对联说:“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上有太和”,说一个人如果能勤奋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没什么难事了;如果一个人能忍的话,这个家就太和了。所以有人总结中华民族的品质,就把它概括为两个字,一个“勤”,一个“忍”。“忍”其实是和平的代名词,“勤”是奉献的代名词。就是说用奉献和和平就可以基本上表达中华民族的品质。这样的两个品质对应在《周易》里面的一句话就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即是“勤”,也是“和平”。“厚德载物”侧重于讲和平,“自强不息”侧重于讲勤劳,这是中华民族美德的核心,人格的核心。

《弟子规》在“谨”这一部分,我们说弟子的人格成长是一个大树的话,“孝”就是“根”,“悌”是“枝干”,那么借助于“谨”和“信”这样的分枝要完成,而在“谨”这一部分我们看到首先从早起晚睡讲起。大家也许会说:郭文斌,你在前面的课程里面讲说要早睡,怎么要晚睡了?《弟子规》里面讲的晚睡跟我们现代人的晚睡相比,已经是不算晚了。我们现在的晚是太晚了,《弟子规》意思说不要天一黑就睡觉,它在这里着重的是讲早起。但我个人也有体会,原来总觉得晚上写东西容易出活,所以往往是晚上写作,白天睡觉,时间久了就把身体搞坏了。

近年来我就有意识的调整,有时候三四点起,有时候五六点起,总之不睡懒觉了,我感觉确实身体比以前要好一些,更重要的是有一点我发现焦虑度降低了。这些年随着我帮助一些焦虑症朋友,我发现焦虑症的患者有一个特点:晚上不睡觉。你会发现焦虑症这些患者你去看他的微信,看他的QQ,他在深夜还在活动,这一般是个特点。就是说要帮助焦虑症,从焦虑和抑郁中走出来有一个方法,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让他多晒太阳,就是能早睡早起,慢慢的焦虑就会大大缓解。但是一般人很难改过来,你会发现稍稍好一些,他又开始熬夜了。也许有些朋友说我这工作需要熬夜,工作熬夜和在那里耗时间,不是一个概念。我们在前面讲了工作的熬夜用的是正念,耗时间的熬夜用的是一种也不敢说邪念,但至少是负能量的。

主持人:

上一节郭文斌先生带我们开始了《弟子规》第三部分“谨”的学习之旅。那么“谨”是什么意思呢?《弟子规》想通过“谨”这一章节告诉我们什么呢?郭文斌先生首先通过解释“谨”的字形字义告诉我们:“谨”是一个人的严谨力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生命力保持性内容。“谨”这一章所说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小细节,但千万别忽视了这些小事情、小细节,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一切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在日常小事当中养成的,这是成大事业者共有的品质。

接着郭文斌先生以曾国藩为例,告诉我们“朝起早,夜眠迟”的关键是要克服惰性。“朝起早,夜眠迟”是日常生活小事,然而能做到的人并不多。因此“谨”的修养重点要在行动力和持久力上下功夫。而要保持行动力、持久力热情,就要在敬畏感上做文章。古人说“诚于中,形于外”,生活当中的细小行为都是内心思想的折射,如果心里一放松,放纵自己,行为就一定失谨。古代有不少智者之所以能透过现象和局部看到本质和整体,甚至预知未来,正是来自这种诚和敬,这就是《中庸》讲的“至诚如神”。

郭文斌: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在这里它一开篇用对我们对时间的珍重,一下子把“谨”带向一种时空坐标轴的时间线,让我们对生命产生一种警惕。为什么呢?你看在后面,它接着追了一句,“老易至,惜此时”。那么真的“老易至”吗?也许许多小朋友说我还很年轻。是,如果把人生放到一万年里面,这一百年真的是白驹过隙,我当年打死也不会相信,我这现在一晃已经是天命之年。我现在查资料,我查一些名人的词条的时候,我第一个去看他活了多少岁,我对时间,我对他的寿命有一种特别的敏感。我查到的相当多的人,几乎一半的人,真的都是五六十岁就告别了人世。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候,我就特别紧迫,我常常跟我太太讲,我说我把我的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过。你细细想,当一个人把他的每一天当最后一天过的时候,他还有什么事看不开呢?还有什么事放不下呢?他还有什么从心上拿不掉呢?他就会选择最重要的事情来做,哪一个事情最重要,从梦中醒来;同时让我们的亲朋好友,让跟我们有缘分的人也从梦中醒来。

主持人:

在本堂课里郭文斌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生动地解读了《弟子规》第三部分“谨”的开篇“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并以晚清名臣曾国藩为例,告诉我们这句训喻是克服惰性的必修功课。

在下一堂课里,郭文斌先生继续就“谨”部分之“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等训喻开导我们如何珍惜生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人孜孜以求的君子之道,其中“修身”要求我们内外兼修。古人所谓“诚于中,形于外”,就是要求我们要知行相合,表里如一。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注重诸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等生活细节。把对生命的保洁、保健,上升到敬畏层面,只有如此,才能让良好的生活卫生和健康的作息习惯成为自觉,为最终成为修齐治平的国之栋梁打下身体素养的基础。

好,这一堂课我就给大家先分享到这里,我们下一堂课接着分享《弟子规》“谨”的部分。再见。

本文节选自《郭文斌解读<弟子规>》

- END -

文章版权属于作者,文中观点不代表发布方,仅供参考。

阅读原文诚敬儒文化微商城,学习中华文化,经营幸福人生!

点击"在看"日行一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60636a234234828bfa64b30d44469b5.html

















喜结金顶!

202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