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外不是人:德国从亲中亲俄改为强硬反俄,却再遭乌克兰的羞辱
在二战期间,乌克兰曾一度成为纳粹德国铁蹄下的牺牲品。然而,数十年过去后,乌克兰似乎已“翻身做主人”,成为了骑在德国头上作威作福的主子。反而是曾经一度在欧洲叱咤风云的德国,即便遭到乌克兰人一再的羞辱,却还甘愿为其进行“自残”。
自从俄乌冲突后,西方一直有人称:“由于默克尔执政时期过分亲俄的政策,滋长了俄罗斯的野心,才会让俄罗斯在这次的乌克兰问题上表现得如此强硬”,德国总统甚至为此公开致歉,承认之前对俄政策的失误。此外,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提出:“默克尔执政时代过于亲中,需要遭到清算。”他们重提默克尔时期的对华政策存在重大失误,想要以此进一步煽动德国民众对中国的敌意。
德国舆论刚刚又被乌克兰驻德国大使的推文给气坏了。据上观新闻报道,乌克兰驻德国大使梅利尼克日前在转发德国媒体文章时,刻意给文章配了一副象征着德国的黑鹰,全身被黄色的能源管道给缠住,管道上还有红色的闸门。并配文称“德国,在罗网中”。根据德媒的报道称,这意味着德国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梅利尼克的这幅配图很快的就引发德国舆论的强烈不满,很多德国网民大骂乌克兰“忘恩负义”,甚至还有人再次要求柏林将他驱逐出境。在此之前,这位乌克兰大使已经多次通过推特发表令德国舆论感到耻辱和愤怒的言论,以至于有上万德国民众联名要求将他驱逐出境。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乌克兰政客对德国政府和民众的羞辱,几乎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德国不愿意提供致命武器要挨骂、不愿意停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也挨骂,甚至援助其武器的时间延迟还得挨骂。显而易见,乌克兰将德国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甚至更像是德国欠下他们的债。
诚然,难怪德国舆论对于来自乌克兰的羞辱会感到如此愤怒。要知道,自俄乌爆发冲突以来,德国对乌克兰已经提供包括反坦克火箭弹在内的一大批军援。近期,德国还在美国的施压下,决定向乌克兰提供包括主战坦克、装甲车和自行高炮在内的一大批重型武器装备。最终换来的,却是乌克兰人一次次的羞辱和谩骂。
掏空自家军火库为乌克兰提供军援,这还不是德国为乌克兰做出牺牲的全部。德国政府因为乌克兰问题而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最终却给自己制裁出超过7.5%的通胀率来。为此,德国经济和民生当下正承受着能源和粮食价格不断飙升的痛苦折磨。
为此,德国民众一开始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在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上的不作为,给德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更多的麻烦。德国为了支持乌克兰已经付出来惨重代价,然而他们所得到的,却是来自乌克兰贪婪无度的索求、还有忘恩负义的羞辱。
所以,有很多德国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泄自己的愤怒情绪:德国用大量的武器支持乌克兰,并接收他们的很多难民,而梅利尼克却只懂得不断向德国勒索和羞辱,甚至连谢谢都不愿意说一声,这样的外交官最好还是离开的过吧。
不过,德国民众的愤怒,并无法改变柏林继续支持乌克兰姿态。据观察者网报道,随着德国的转而支持,欧盟准备批准对俄罗斯石油禁运的可能性正进一步增加。另外,在欧盟和英国决定使用卢布支付对俄能源进口款项之后,德国财长林纳德日前表示,柏林拒绝使用卢布支付俄罗斯天然气款项。
德国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安·林德纳刚刚表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德国都拒绝使用卢布支付俄罗斯天然气。林德纳强调:“德国不会被勒索!德国将不会用卢布支付俄罗斯天然气。明确一点:德国正尽最大努力,尽快使德国在能源供应方面不依赖于俄罗斯。”
很显然,德国在玩文字游戏,理论上德国确实没有支付卢布,还在使用欧元付账。因此德国财长才有拒绝“俄国勒索”,拒绝以卢布支付的猛话。
按照俄方的安排,德国能源进口商需要在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开设一个卢布账户。而按照美欧制裁条款,天然气工业银行并没有受到制裁,可以进行正常的欧元结算。
德国按合同以欧元为基础支付天然气款项时,德国能源进口商向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的账户打入欧元,然后由天然气工业银行兑换为卢布,最后支付给俄罗斯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这种付款方式的意义在于,欧洲国家表面上没有支付卢布,还是以欧元付款。俄罗斯实际收到的还是欧元,只是加了一个卢布兑换程序,俄气公司最终收到的是卢布。这样双方都有面子。
德国目前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很严重,因此不能完全拒绝俄方的要求,德国到今年年底才能将对俄天然气依赖降至25%,大约两年以后才能降至零,因此德国现在有求于俄罗斯。尽管嘴上说着硬话,但实际操作肯定会按照俄方要求进行。
所以说,德国口里嚷嚷着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但在无法短时间内获得其他进口来源的情况下,德国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等于就是在“经济自杀”。而面对乌克兰一再的羞辱德国,柏林当局却迫于美国的压力,不得不为支持乌克兰而伤害自家的经济和民生利益,这也就难怪德国网民要骂朔尔茨当局为“脑残政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