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招,立马解决预制菜问题

2023-09-12     抱朴财经

原标题:只需一招,立马解决预制菜问题

预制菜当然可以存在,但是要给食客知情权和选择权。

作者:李捷(抱朴财经评论员)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预制菜的讨论可谓排山倒海。

比如,近期一位博主晒出一份当地学校的午餐,据该博主描述,午餐来自于中央厨房,孩子反馈肉非常咸,腐竹很酸,根本吃不下,两个小孩都没吃饱。从照片中也可以看到,很多孩子根本没有吃完,剩了大半盒饭菜。

社交媒体上,家长对预制菜进入校园意见很大。

在东方甄选去年的一次直播上,王志纲说:“我从来不吃,预制菜是猪狗食”。

那么,我们到底要不要吃预制菜?学校、餐厅该如何处理预制菜的问题?

这其实是一个涉及万亿产业、社会稳定,以及学生身体健康的大事,既涉及经济领域,也牵扯社会问题。

01 预制菜不是魔鬼

预制菜是魔鬼吗?

我认为不是,很多国家都有预制菜行业,而且绝大多数人都吃过预制菜。

比如你在网上买的速冻包子、速冻饺子其实就是属于预制菜的范畴。

预制菜的定义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和/或预烹调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依据该定义,业内将预制菜分为四大类:即食(如八宝粥、即食罐头);即热(如速冻汤圆、自热火锅);即烹(须加热烹饪的半成品菜肴);即配(如免洗免切的净菜)。

家长们反对的是半成品菜肴。

那么,预制菜有没有行业标准?

应该说2022年以来,全国各地均出台了预制菜行业相关标准帮助整个市场慢慢脱离“野蛮生长”的阶段,逐渐变得规范。

比如,2022年6月2日,中国烹饪协会联合多家机构和头部餐饮企业代表共同制定《预制菜》团体标准,对预制菜的原辅料、产品标准、生产过程卫生等均作出明确规定。

2022年7月21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立项制定《预制菜术语及分类要求》《粤菜预制菜包装标识通用要求》《预制菜冷链配送规范》《预制菜感官评价规范》《预制菜产业园建设指南》5项预制菜地方标准。

有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5100亿元,2026年将提升至万亿元级别。

所以说,预制菜不是魔鬼。

02 把选择权知情权还给食客

回到个人层面,比如我是一个食客,我是不愿意吃预制菜的,因为味道差一些,营养流失了一部分。

但我不会支持打倒预制菜行业?为什么?因为市场确实有需求。

比如,某工地突然增加了1000人干活,来不及炒菜,预制菜至少可以顶上去,让大家不至于饿肚子。

预制菜行业有它生存的意义和空间。

我出去吃饭,如果遇到一家现场炒菜的餐厅,菜肴鲜美无比,颇有“锅气”,厨师用心用力,我会记住这家餐厅。

另外一家餐厅只有预制菜,10分钟可以上菜,甚至连个正经的厨师都没有。我会认为这家餐厅是没有追求的,只想赚钱,我不会复购。

所以,预制菜当然可以存在,但是要给食客知情权和选择权。

不久前,浙江杭州一对新人为了能给亲朋好友留下一场难忘的婚宴享受,特意选了市区一家知名酒店,定了一款价格不菲的宴会套餐,但婚宴后新人被亲友悄悄告知:婚宴性价比不高,16道菜有七成是预制菜。

这对新人在网上发文吐槽后,立即引发网友共鸣:“知道现在预制菜流行,没想到花了大价钱的婚宴也多是预制菜。”(据9月1日《法治日报》报道)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餐厅应该告知食客:“本店供应的是预制菜”,否则就涉嫌欺骗食客。

我也提个建议,应该尽快出台有关法规,要求餐厅、食堂等标明预制菜,把选择权和知情权都还给食客。

虽然,现场炒菜也未必能保证安全健康,请想一下“潲水油”,但是,不能因此剥夺知情权、选择权。

03 学校有多个选择

再说说学校的事情,其实也是知情权和选择权的问题。

学校和教育系统,尤其是公立学校,不过是服务于公众的服务机构,因此,更要倾听家长的意见。

现在的情况是家长对预制菜不放心,那么,有两个选择:

第一,取消预制菜,在学校食堂炒菜给学生吃。我读高中和大学的时候,没有听说过预制菜,食堂的炒菜味道其实也很一般,但部分学校确实有这个实施条件。

第二,将招投标过程完全透明化,引入家委会全程监督,优中选优,选出家长信任、学生满意的预制菜供应商。

一昧责怪家长不懂科学,不理解学校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某些新闻就在最近发生。

比如,德国女孩在青岛国际啤酒节吃到假羊肉串,喝到假的德国原装啤酒,获官方确认,得到了双倍赔偿。

比如,某知名火锅品牌给食客赔了几百万,因为旗下的子品牌卖的羊肉卷里面有鸭肉。

所以,你让家长完全相信预制菜,这样的信息冲击之下,谁敢?

有没有解决方案?当然有。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制定,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

《规定》明确:

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集中用餐学校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集中用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这规定有几个学校落实了?

我提个建议:

废除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餐厅、校长“小灶”(如果有的话),设立举报专线,一经发现即对校长降职、降薪。

教师、校长和孩子们一起吃预制菜或者炒菜,我相信味道一定还可以,不信,咱们试试。

在少数学校,学生食堂成了某些校长的“取款机”,真的是黑了良心,干这样的事,是要下阿鼻地狱的。

在某制度到位的国家,校长是要最先试吃食堂的饭菜,确认食品没有问题,才会让学生和教师进餐。校长不过是干活的人,是服务员,不是领导。

预制菜讨论之所以掀起滔天巨浪,皆因为其关系孩子们的生命健康,在这方面空喊口号毫无意义,仅有措施、政策是不够的,一定要把措施、政策执行到位,让校长、教师和学生吃一样的饭菜,每天全程直播,一定可以解决问题,大家说对不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4c4f9a80b2fd335a3e16d95c6c64b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