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增强内需主动力

2024-06-25   中国经济时报

刘彦 蔡潇彬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扩大内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消费基础日益坚实。过去十年,居民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推动我国逐步形成超大规模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3.8万亿元增长到44万亿元,年均增长6.3%。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健全、服务持续优化,推动服务消费迅速增长,从27.5万亿元增长到64.2万亿元。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带动投资增长,内需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日益明显,过去十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为7.8%,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90%,其中有3个年份超过100%。

增强内需主动力,应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为此,我们要立足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聚焦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领域,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更好满足新需求。稳定大宗消费,聚焦房地产、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汽车消费、促进成品油消费、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提升家装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巩固和扩大传统消费,扩大餐饮服务消费,丰富乡村消费,促进文体会展消费,提升健康服务消费。

增强内需主动力,应增加国内有效投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力提效用好增发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府投资,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以投资带动消费,形成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聚焦“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及其他经济社会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补短板项目建设,以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进而促进社会消费。

增强内需主动力,应完善消费设施。加快培育多层级消费中心,着力补齐消费基础设施短板,健全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政策。加强城市商业体系建设,发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配齐家政、邮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发展文化、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培育国家消费中心和区域、地方特色消费中心。深入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增强内需主动力,应优化消费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要加强金融支持,优化消费服务,提升消费意愿,强化消费保障。引导金融机构按市场化方式,加大对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领域的综合金融支持力度。加强消费信贷用途和流向监管,规范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等。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线上线下公平竞争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经营主体应秉持诚信为本、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商品和服务。

增强内需主动力,还应聚力民生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收入是消费的前提,要加强促进共同富裕顶层设计,尽快研究制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低收入群众增收相关措施,夯实居民消费基础。就业是收入的前提,要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加快实施促进青年就业三年行动,为农民工等返乡创业提供平台支撑。要促进服务消费,分类分步推进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鼓励有条件地区提供多样化品质服务,壮大服务消费。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大力发展产教融合,推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扩容,优化区域布局,促进非义务教育产业化发展,促进教育消费。要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鼓励非公立医院产业化发展,促进健康消费。要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促进老年消费。

(刘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评估督导司四级调研员;蔡潇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文图片:摄图网授权

总 监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制丨李丕光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邹 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