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开山大典”如何牵动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之魂?

2023-09-24     影视前哨

原标题:这场“开山大典”如何牵动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之魂?

导读:让“传书”不拘泥于大典,让“传承”不囿于当前,让文化的“火种”开启乡村振兴的时代新篇。

文|三木

“我是若隐若现的二酉山。”

“我是血脉偾张的二酉山。”

“我是柔肠百转的二酉山。”

……

当陈铎、许文广、鞠萍、任鲁豫、朱迅的深情朗诵飘荡于整个沅江酉水,二酉深处的铿锵之音伴随声声擂鼓渐渐清晰,沅陵二酉山这一“中华书山”也向世界发出了第一声对话,“我是知识的庇护,我是智慧的凝聚,我是英雄的孤胆,我是天下的精魂”。

书山诵《我是二酉山》是由诗人杨晓华专门为2023中华书山开山大典原创的抒情长诗,以直白真挚的语句向世人介绍了二酉山的壮与美、险与奇,时光的流转、历史的沧桑。那句“我是二酉山,壮哉二酉山”的齐声合诵更让不少网友发出“真是听得热血沸腾”的感慨。

9月22日,由中共怀化市委、怀化市人民政府主办,怀化市宣传部、怀化市文旅广体局,中共沅陵县委,沅陵县人民政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央视网、湖南总站联合承办,央视(北京)娱乐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2023中华书山开山大典在央视频客户端、央视网共同播出。

高山仰止,继往开来。2023中华书山开山大典通过“开蒙启智”“勤学笃行”“朝圣祈福”三大篇章,带领观众开启沉寂两千年的文化圣山,触摸历史的纹路,感受中华文脉的赓续延绵、华夏精神的薪火相传。

在“为什么”的追问中,

回到文明起点,抵达历史深处

为什么是沅陵?相传两千多年前,秦朝博士伏生从咸阳启程,越过千山万水,划着渔舟,将乃凌大壑的典籍私藏于二酉山中。自此,伏生藏书的故事流传于世,成就中华书山;刘禹锡逆水而上,睹竞渡盛况;林则徐途经沅陵,借清水自喻;沈从文客居芸庐;金庸流连忘返……中华书山,被历代文人墨客视为天下名山而敬仰崇拜,留存了文化的火种,传承着文脉的生生不息,种出了文明的熠熠荣光。

如何与中华书山共赴一场千年之约?2023中华书山开山大典回到文明的起点,顺着“开蒙以求教化、勤学以扶天下,朝圣以知乾坤”这一脉络,踏寻中华文脉的脊骨,追溯华夏文明。

在泉水的叮咚声中,来自音乐人赵照和孩子们的歌曲《声律启蒙》用懵懂的清脆童声讲述他们心中的中华书山,“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走过发蒙泉,二酉山路345级台阶每一阶都印刻着书卷典籍中的文字,蕴涵着“勤学”“笃行”的启迪。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家梁晓声站在二酉山下,以一段饱含深情地主题演讲歌颂冠绝天下的二酉山,并真挚地向观众赠言,“书籍是人类消除寂寞最好的良师益友”。

无论是“我是二酉山”的反复诵读,还是孩童们的咿呀吟唱,2023中华书山开山大典一开始就让观众以第一人称视角沉浸其中,在逐级而上的台阶与层层递进的情绪之中抵达历史深处,探寻究竟是怎样的历史与传奇成就了“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文化符号,穿过时光的对望,沿承先贤之路,续写文化荣光。

有追问,也有“复现”,2023中华书山开山大典在挖掘书香文气的同时,将“伏生藏书”在二酉山下求开山门的故事用颇具感染力的形式加以“再现”。首次被山神拒之门外的伏生未曾心灰,作揖道“这山一日不开我敲一日,十日不开我叩十天,百日不开我等百日”;被沃野国仙女游说的伏生未曾动摇,只想护住书简,“日照大地,从不谓艰,圣贤传道,从不怨难”……

短篇戏剧《中华书山》将原本寥寥数语的传说进行戏剧化、艺术化的创编和演绎,不仅演员倪大红在演绎结束后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出戏,也由此激发大众对这段历史的兴趣,在“什么是书”的追问与回答中,感知秦朝博士伏生从凡人成为圣贤的心路历程,感受伏生的生命厚度与中华文脉的历史底蕴。

正如倪大红所说,“从北京到沅陵,1600多公里,很难想象伏生当年是怎么走完这么一段可能比这还要长的路。见贤思齐,致敬伏生,致敬中华书山。”2023中华书山开山大典与历史对话,与时代共振,激发人们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认同感和自豪感,也让观众在追溯历史的过程中,传承古代先贤上下求索、笃行致远的精神。

用创新性的艺术表达,

体悟书山风骨,唤起文化共鸣

2023中华书山开山大典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追根溯源,对文化传承、文脉赓续的生动展现,还在于其通过发挥多种艺术形式的视、听、传播长处,用创新融合的方式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古乐演奏《颂·黄钟大吕》让古老的音乐穿过历史伴着岁月流淌,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种中华民族传统乐器合鸣,以整套秦制编钟为核心凸显整场大典的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在与古琴、大鼓、埙、萧等乐声的碰撞融合中,传承千年文化,奏响时代新声。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兰蕙国风舞团的舞蹈《炎黄血脉》中,舞蹈演员身着极具中华民族色彩符号的服装,用柔美的舞姿阐释那段恢弘的历史,更舞出中国人对美好生活最真诚的期待。

多种艺术形式交汇交融,加上文化名人、艺术大家、文艺工作者的创新演绎,2023中华书山开山大典不仅为观众铺开了可知可感的文明画卷,更全方位、多层次展示出“中华书山”的风骨与魅力,帮助观众汲取更多的文化养分和生活智慧,坚定文化自信。

而在整体视觉呈现上,2023中华书山开山大典的舞台设计也别出心裁。主舞台依山就势,以山门为中心打造一个可自由开合的舞台荧幕,契合“开山大典”的主题同时,进一步凸显其文化内涵和美学精神,并让观众在山水美韵间移步换景,与千年前的文人大家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谈,传递古今融通之意。

此外,2023中华书山开山大典为了让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文明以更为具体的方式变得可感可知,也为了让观众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书籍所承载的文明印记,特别设置了“中华汉学典籍藏书中华书山”捐赠仪式,将充满仪式感氛围烘托到极致,唤起大众的文化共鸣。在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长篇小说《家山》的作者王跃文看来,此次捐书行动为二酉山这座文化家山添土栽树,但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向全社会发出倡议,让大家爱读书,爱藏书,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在匠心打造之下,这场跨越千年的古今对话也成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赢得多方好评。9月22日,2023中华书山开山大典在央视频、央视网多终端同步直播,直播期间观看人次超300万。截至9月23日14:00,微博端活动相关话题阅读量达1.2亿,央视网多终端活动累计曝光破千万,活动相关短视频热度持续攀升助力#第二届怀化旅游发展大会#登上抖音实时上升热点。不少观众不仅在节目开播前提前锁定预约,观看节目期间,仿佛也置身二酉山脚下,在烟雨朦胧中驻足徜徉、渐入佳境,深度沉浸于这场文韵悠长的视听盛宴。

探索持续有力的央地联动,

点燃文化火种,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新篇

“我们皆因文明,有缘遇见沅陵。接下来,就到了最令人激动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开山门,传书香!”

2023中华书山开山大典最后,在主持人任鲁豫、朱迅的倒计时中,现场嘉宾共同推杆,开启二酉山书山之路。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华书山的正式启幕,画家黄永玉题写的“中华书山”也随书简缓缓展开,此刻的二酉山也因此更显风骨傲然,仿若迎接着古今读书人“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

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始终将目光投向更具文化性、历史性、社会性以及引领性的内容的深度挖掘,在发力“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以及“助力各地文旅出圈、出绩、出彩”的当下,2023中华书山开山大典的举办恰逢其时。

一方面,2023中华书山开山大典充分发挥央地联动、台网联动的优势,有效地将创意资源、渠道资源和技术资源等综合利用,完成了一次高水准、高质量、极具特色的内容呈现。沅陵厚重的历史积淀、独特的人文景观、深厚的文化内涵、多姿多彩的文旅业态与“中华书山”有机结合,让这个书香浓厚、景色宜人的湘南之滨更加可感可知、可触可及。正如歌曲《书山有路》中唱道,“书山有路,莫问来处,山峦的起伏见证了华夏的纹路;清风作伴,皓月如初,穿越五千年触摸着岁月脚注。”

另一方面也以此为契机,沅陵多年来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得以被提炼出来、传播出去、推广开来。据悉,作为曾经的国家级脱贫攻坚重点县,沅陵顺利脱贫后紧紧把住乡村振兴战略开局之机,依托“互联网+旅游+农业”乡村旅游模式,正倾力打造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在这个意义上,总台推出的2023中华书山开山大典以跨领域的力量持续“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做出了一次极具成效且可持续的尝试。

当然,对于永无止境的文脉传承而言,2023中华书山开山大典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但毋庸讳言的是,依托于总台的融媒体传播优势,2023中华书山开山大典更好地释放了作为一次极具引领性的文化活动的社会意义,让“传书”不拘泥于大典,让“传承”不囿于当前,更让文化的“火种”开启乡村振兴的时代新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47588c05e1092b8d943380cd19fe8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