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投资业发生了大地震。大名鼎鼎的“涌金系”创始人,被业内人士誉为商界天才的魏东跳楼自杀了。
企业资产高达200亿,个人财产超70亿的魏东突传自杀,一时之间,满城风雨,各式各样的谣言满天飞。那么他究竟为何走上这条不归路呢?
涌金系不能一日无主,魏东的遗孀陈金霞继承了庞大的商业帝国。然而她却饱受外界质疑,涌金元老纷纷出走另谋出路。在重压之下,她能否带领涌金系走出黑暗呢?
2008年4月29日,北京紫竹院附近的小区内传来一声声哭叫声,惊恐声。
循声而去,人们发现小区某处绿化带内躺着一个血肉模糊的男人,惨状不忍直视。
家人因为悲伤过度,瘫软在地,号啕大哭。同住一个小区,不少居民认出了正在哭泣的家人,继而也知道了男人的身份。
对此,他们深感震惊,男人名叫魏东,刚过不惑之年,家庭美满,事业有成,是涌金系帝国的掌门人,不折不扣的人生赢家,怎会一时想不开呢?
作为投资界呼风唤雨的大佬级人物,魏东的自杀很快就成为了热点新闻,也成为了股票市场的重磅炸弹,涌金系旗下的九芝堂、国金证券等知名企业股票应声下跌,被紧急停牌,市场信心严重受挫。
一时之间,谣言四起,其中有关魏东因为卷入政府高层的贪腐案,不堪重负,一死了之的传言甚嚣尘上。为了证明丈夫的清白,陈金霞无奈将丈夫的遗书公开。
魏东在遗书中表示自己常年累月经受严重强迫症困扰,再加之巨大的外部环境压力,使得自己身心俱疲,无奈之下,只能用死解脱。
严重者无法控制行为,从而产生极度的痛苦,继而引发焦虑症、抑郁症等病症。
魏东就是如此,饱受多种精神疾病的困扰,他失眠抑郁,对一切事物失去信心,最终走上了绝路。
遗书的最后,魏东表达了对家人尤其是妻子陈金霞的愧疚和爱意,并希望她能担负起照顾老人孩子的大任。
遗书的出现让谣言不攻自破,魏东也终于能安息了。澄清了谣言,处理完丧事,这还只是个开始。
因为魏东的遗书中并未提及名下企业的继承问题,因此魏家人在内部协商后,一致决定由陈金霞担任涌金新一代掌门人。
同年6月,陈金霞正式上任。看着办公桌上丈夫生前摆放的全家福和公司成立时拍的照片,她五味杂陈,数度哽咽,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1968年,陈金霞出生于上海一户小康家庭。她从小对化学兴趣浓厚,立志成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但后来听从家人意见,选择了更加稳定的会计专业,并进入了上海财经学院学习。
魏东1967年出生于北京,其父亲曾就职于国家财政部,之后进入中央财经大学担任教授,是中国会计专业的权威人士。
之后,他考上了中央财经大学经管系。本科毕业后,他继续攻读本校研究生学业,并顺利毕业。
一个在北方,一个在南方,那么俩人是如何相遇的呢?这一切都离不开一家叫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的公司。
1990年,魏东就职于这家信托开发公司,俩人成为了朝夕相处的同事。
他们的相爱可以说是一场棋逢对手,相互钦佩的恋爱。
俩人共事时,互相被对方的才华和能力吸引,就此步入爱河,成为了公司里人人称羡的神仙眷侣。
魏东不满足于朝九晚五、一尘不变的工作,萌生了利用所学专业,成立财经顾问公司的想法。
陈金霞不仅是魏东的女友,还是他志同道合的工作伙伴,在这件事上,她坚定地站在了魏东的身旁。
1994年对他们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他们喜结连理的同时,辞职创业,在北京成立了涌金实业有限公司,主营投资咨询。
彼时,投资咨询在内地算是蓝海,夫妻俩凭借对新兴市场的预判和运营能力,很快就赚得盆满钵满。
南北涌金相互配合,兵分三路,首先瞄准了最为稳妥的实业企业,以投资飞龙实业为起点正式进军湖南资本市场。
涌金还通过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规划,成为了飞龙实业和酒鬼酒等湖南知名本土企业的十大股东之一。
其次,涌金采取用品牌打响品牌的策略,通过控股百年老字号九芝堂和千金药业打响自己的名气。
在此期间,魏东的亲哥魏锋加入涌金,成为了他的左膀右臂。魏锋负责公司战略布局,魏东主打人际关系,陈金霞则负责后勤保障,涌金铁三角由此形成。
在三人的合作下,涌金踏足多个行业,规模日益壮大,涌金系由此形成。
2002年,魏东野心勃勃,联合妻子,通过迂回收购控股的方式成为了九芝堂集团的实控人。
在这之后,涌金系继续引领投资潮流,于2005年证券市场整体低迷时期,顶住压力,果断进入国金证券。
事实证明,他们赌对了。证券行业很快拨开了乌云,涌金系用最低的成本寻求到了前景大好的的金融平台,由此走上了巅峰。
国金证券借壳成都建投,于2008年年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涌金系股票随之大涨。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个多月后,魏东却以终身一跃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往事一幕幕漂浮在脑海中,陈金霞泣不成声,她在心中暗暗发誓要让丈夫的心血涌金系走得更远更久。
不可小瞧
陈金霞有这份心,涌金系的员工们可不一定有这个信心。
这种负面的想法是涌金系绝大多数员工的共识,不少涌金系的分析师和高层领导担忧未来的职业前景,纷纷选择出走。
其实,员工的担忧不无道理,魏东的能力的确无人能及,但他们太过小瞧了陈金霞。她非等闲之辈,这从她早年的工作经历就能看出。
陈金霞曾先后就职过安达信咨询有限公司、昆明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和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
工作没多久,陈金霞便和丈夫一起辞职创业。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开放程度远不如现在,能下定决心辞掉中国经济开发信托公司这个铁饭碗,她可以说是胆识过人。
有能力,又兼具胆魄,这也是她和魏东互相欣赏的原因。万事开头难,在创业初期,她陪伴魏东风里雨里地跑业务,拉投资,涌金这才赚到了第一桶金。
在这之后,涌金在魏东的出谋划策中逐步壮大,子公司遍及南北数个城市。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越来越多的精英加入了涌金系。陈金霞在此期间接连孕育了两个孩子,按理说她完全可以做个贵妇太太,安心在家相夫教子。
然而,陈金霞并没有做出这样人之常情的选择,一方面是她能力不俗,在家庭和工作中游刃有余,不需要做出舍弃;另一方面是涌金系和魏东都离不开她。
陈金霞作为涌金的创始人,哪怕涌金群英荟萃,但没有人可以比她更了解涌金的发展历程、商业布局以及未来规划。
此外,作为魏东的妻子和精神支柱,她对丈夫的心意了如指掌,这也是他们一次次配合战打得天衣无缝的原因。
举个例子,2001年,陈金霞正式被接纳成为了湖南涌金的新股东。在外界看来,这无可厚非,毕竟她是涌金老板娘。但实际上,这是夫妻俩下的一盘大棋。
成为股东后,魏东以2800万元的高价将他在湖南涌金的全部股权出售给了陈金霞。
之所有能如此快地与杭州五环实业达成有效合作,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陈金霞。
2000年,陈金霞在上海创办了纳米创投。纳米创投率先与杭州五环合作收购了四川湖山的股份。这一次成效卓越的合作为两家公司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了杭州五环的支持,九芝堂的股权收购自然不在话下。收购完成后,陈金霞又将持有的涌金股权悉数转回给了魏东。事到如此,人们才明白原来夫妻俩玩的是左手倒右手的障眼法。
在涌金系的发展中,夫妻俩这样的配合并不是孤例。这种配合并不只是简单的倒手,还需要吃透市场环境和政策,并掌握一定的社会资源,当然最重要的是夫妻俩要彼此信任。
在涌金的发展中,陈金霞的作用远不止于此。涌金实行三位一体的发展策略,即实业、高科技、品牌,而实业是涌金的基础,也是魏东最为看重的一个模块。
2001年,陈金霞成立了主营实业投资方向的上海汇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大举买进新疆广汇实业的股份,收益可人。
由此可知,陈金霞在涌金的快速发展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那么她能如愿带领涌金走出困境吗?
再创辉煌
40岁当了寡妇,接管公司后,人才流失严重,再坚强的女人也会承受不住这么多的打击。
每当此时,丈夫的嘱托就萦绕在陈金霞的耳旁,为她筑起了铜墙铁壁,让她无坚不摧。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陈金霞统筹人才招聘工作,与国内一流财经高校,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展开校招合作。
在此期间,涌金易主,被涌金收购的九芝堂等上市公司管理层对公司原先与涌金集团协商一致的人员独立、财产独立等问题心生担忧。
不怀好意的竞争对手趁乱放出谣言,暗指涌金实际控制人的变更将会将九芝堂、千金药业等公司的老员工清走,重新布置涌金直系员工,以此加强权力集中和控制。
谣言越传越凶,公司员工人心惶惶。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陈金霞果断出具了有关保证上市公司独立性的承诺函。
有了新人才,又有了老员工的拥护,陈金霞接下来要做的便是与时俱进,创新管理理念。
不同于丈夫无限扩张版图的横向化经营模式,陈金霞偏向纵向深入。涌金涵盖了医药、金融等多个板块,她取其涌金最擅长的金融,逐渐淡化其他板块。
在之后的几年里,陈金霞逐渐出售其他板块参股公司的股权,其中不乏有涌金的成名作,千金药业和九芝堂。
截至到目前,涌金旗下原有的13家企业仅剩下一家国金证券。虽然公司涉及的面不比从前广,但单单一个金融业却为涌金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最大化利润。
陈金霞以国金证券为圆点,用参股投资等方式画圆,将微众银行、阳光保险等纳入涌金系中,由此形成一个稳定可持续的金融圈。
陈金霞也凭借着超凡的智慧和商业眼光将从丈夫那继承来的70亿遗产翻了好几倍,达到了340亿元,成为了上海女首富。
现如今,陈金霞已经55岁了,儿女已长大成人,可以替她分忧了。自40岁守寡后,她便未再婚,单身至今。
年少时她就有成为中国的居里夫人的梦想,梦想遥不可及,从前她只能通过给科技馆捐款的方式弥补遗憾,现在的她终于有时间和精力,成为一名普通的科技馆义工,换一种方式圆年少的梦了。
亚洲首位奥斯卡影后杨紫琼曾表示女性不应该被任何人定义,要永不言弃。
不惑之年丧夫,一手撑起涌金的陈金霞就是如此,不被风言风语所击败,勇往无前,她带给涌金以及人们的信念和力量将永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