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无双》:总要有一些东西,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细细咂摸

2023-06-02     影视前哨

原标题:《国风·无双》:总要有一些东西,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细细咂摸

导读:国风表达从来没有一个标准的公式,而是一个需要去不断尝试的发现探索。《国风·无双》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本”,用创新的艺术手段增“色”,融入开放包容的创作心态放飞对“国风”的缤纷想象,但对于主创团队来说,这只是“埋下了一颗种子”,“认准了你做的是对的,坚持就会有好结果。”

文|棉和

作为浙江重大文化传播平台Z视介客户端正式上线后的首档全网独播文化节目,《国风•无双》以“江南美学”为切入点,通过多样的艺术手段融合全新的视觉呈现,打开东方美学新境界,缔造出一场持久的国风视听盛宴。5月28日晚,节目正式于浙江卫视播出,虽然节目此前已经引起全网热议,但这次对全体主创而言更像一次终考。

好在结果不负期待:截至发稿前,节目全网曝光量近3亿,全平台斩获47个热搜,荣获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宣传例会暨精品网络视听节目推介会”重点推介,获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光明网等多家权威媒体点赞。

在文化题材内容里,《国风•无双》无疑是“新物种”。短片如何而来?每支视频背后暗藏怎样的匠心与诚意?在影视前哨(ID:yingshiqianshao)的采访里,多位主创反复提到“文化传承”,它也构成了节目的创新逻辑和探索尝试的核心驱动力。

极致的东方美学带来

新领域、新实践、新感知

“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要有传承的新样态。”总导演陈学武表示,Z视介上线之际,团队希望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创作出“能肩负文化传播和传承、坚守文化灵魂特质的内容,结合互联网打法,尝试一些少见的表现形式”。

——“群英”登场,风格迥异又各有担当

《启·无双》将视与听、民乐与风景结合,既在声声古韵中感受华夏之美,也暗含“四方有形、万象无边”的哲学思辨;《意·无双》以舞蹈为切入点,融合刀、剪、剑、伞与自然景观,展现技艺之美与自在意境;《乐·无双》将古典民乐和现代体育结合,让观众在韵律与运动的交融中感受国潮之潮、竞技之美;《画•无双》利用AIGC技术对《富春山居图》进行修复,通过数字人谷小雨的讲解,展现最前沿的科技成果。

《国风·无双群英会》正片及《国风·无双群英会》宣传片则是“新国风和老国风”的融合,口技、折纸、沙画等传统技艺一一登场,诗词融合舞蹈实现感染性极强的镜头表达,中国装束复原小组的汉服复刻再现传统服饰的国韵色彩。副总导演陈若川认为,只要是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在华夏大地上滋生出来的,都可以称为“国风”。

“展现更全面的国风匠人和他们的作品,是要带给观众乍看惊艳、久看惊喜的体验。”总导演陈未央表示,节目的初衷就是想集结更多国风匠人,展现国风的更多可能,“其实还有很多想法,但好东西总要慢慢往外拿”。

——东方美学的极致呈现

谈及《国风·无双群英会》创作前期面临的人物感与叙事感的呈现问题,陈未央与陈若川坦言,团队设计了十几版方案,最终决定以故事片的形式配合影视化镜头,不仅“让大家看到是从何而来、如何做成的”,更要带动观众情绪,“让观众接受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东方美学”始终是文化节目的重要表达。至于最后能否成为主创想象的“超级视频”,陈学武认为“且待评价”,但“通过我们的理解、掌握与加工,以所谓的‘超级视频’呈现出来,其实是给大家带来了新的领域、新的实践、新的感知。”

多元的融合表达

意在守正、重在探索、贵在传承

对于传统文化的融合表达,《国风·无双》大量使用CG制作、XR技术、动作捕捉、穿越机、水下拍摄等多种手段,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国风。

——《棋·无双》的技与意

汉字棋子还原成“车马象士”,代表传统的武术演员指挥商周彩陶兵马,代表现代的街舞演员指挥镭射雕塑兵马,通过镜头运动、音乐节奏变化以及观众熟悉的经典诗句,观众迅速被带入象棋的情境当中。

但“炫技”不是首要目的。副总导演姜阳建介绍,主创团队放弃传统XR的制作方式,按照电影的制作逻辑,提前预设好所有分镜头脚本,不仅让整个画面经得起特写镜头的考验,也让传统武术和现代街舞为“对弈”赋予全新表达。

——《意·无双》的“多重对话”

《意·无双》中,“剑是火,伞是水;剑是矛,伞是盾;剑是刚毅,伞是柔美。”执行导演胡昊民直言,面对重重困难,团队坚持实景拍摄火剑舞以凸显侠客精神,尝试圆画幅的呈现方式渲染江南纸伞、雾雨西湖与中国园林的古典意境,以及《意·无双》最后一个镜头,也具有指代象征,“一边青砖黛瓦,保留江南水乡韵味;一边高楼林立,承载杭州数字化发展的美好期待。它既是过去与未来的连接,更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文以载道”的创作原则贯穿始终

“在改编版《大风吹》里,我们专门设计演员一只脚动,一只脚不动,一只手动,一只手不动”,陈学武透露,这样是在告诉大家,“守正,我们有一条腿是站稳的;探索,我们也关注文化的多元融合。”在他看来,《大风吹》“吹”的是“国风”,“舞”的是“潮流”,画面精美是多元融合的初级表达,让镜头背后的意义更丰富是团队的共同追求。

《国风·无双》在以融合表达创新文化样态之外,更关注的是年轻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在陈学武看来,他们的态度预示年轻群体的未来,也决定传统文化的未来。

探寻传统文化精神内核

要经得起推敲、看得出思考

对陈学武而言,《启·无双》作为其中具有统领性的篇章,饱含了团队探寻传统文化精神内核过程中“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的愿景。

——《启·无双》《乐·无双》的心思与思考

无论是以雪山、沙漠、海洋、竹林指代四个方向,展望平台“无边无界”的全新征程;还是4根镜面柱意指“擎天之柱著功勋”,凸显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在陈学武看来,融视、听、感于一体的《启·无双》,体现了Z视介的平台特质,也给大家带来更值得琢磨的价值。

即便是看似直白的《乐·无双》,深究起来也不简单。副总导演李建国表示,古筝、笛子、马头琴、绛州大鼓展现民乐的四种演奏方式,选取广泛传唱的曲目搭配动态运动场景,既凸显竞技体育的魅力,为杭州亚运会喝彩,宋韵文化的绵密深厚也能跃然屏前。

——文化内容创作的坚持与坚守

对精神内核的挖掘,有时候远要比观众看到得多,节目从创作源头让观众能够更有思辨性地参与到一场对文化传承的讨论和反思中,“不只普通观众,我们主创都在不断发现新理解、产生新收获。”在陈学武看来,文艺创作要有自己的坚持,“不止我自己,我对大家的要求,也是要所有作品经得起推敲、看得出思考”。

这种坚持,潜藏着新的生命力,也是主流媒体行稳致远的底气。

至于未来国风的边界还将如何拓展?采访最后,主创团队展现出更多信心,“趁我们还有想法、有兴趣,还保留初心,静待‘东风’,对传统文化继续努力深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43991180d3e504aebaf937456e090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