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搜上海老字号,为什么出来的是哈尔滨食品厂?

2022-03-21     厨房人类研究所

原标题:在网上搜上海老字号,为什么出来的是哈尔滨食品厂?

大家好,我是小肥良。

哈尔滨食品厂,是一家超过80年历史的老字号。

他们的糕点,那可是一代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哈尔滨食品厂最出名的,是莫过于杏仁排了。

一口咬下去特别软糯,满是黄油味,在舌尖久久不散。

蝴蝶酥,同样是他们家公认的“头牌”。

入口是“酥脆“的,酥皮层层分明。一口咬下去,会给你牙齿明确的反馈。

那种饼皮碎开的感觉,就好像多米诺骨牌,紧密相连又层层分明。

黄油香气恰到好处,奶香也在口齿间崩裂。

很多人会想当然的觉得,哈尔滨食品厂就在哈尔滨。

然而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实是:

哈尔滨食品厂是一家在上海的老字号。

上海哈尔滨食品厂的前身是“福利面包厂”,创始人是山东人杨冠林

他一开始是到俄罗斯学习做俄式点心,后面又去到哈尔滨打工。

这一时期,杨冠林熟练地掌握了俄式点心的技艺。

俄国十月革命后,大批俄罗斯人迁徙避难,上海的俄侨人数一度达到2.5万人,在上海的西方侨民中位列第一。

这时的杨冠林聪明地嗅到一丝商机,立刻南下上海,开创了福利面包房。

他把上海文化和俄罗斯点心结合,制成了既适合俄侨也适合上海人口味的糕点。

后来,福利面包房的生意越做越好,直到后期公私合营以后,改名为上海哈尔滨食品厂

其中的“哈尔滨”实际上,是杨冠林为了纪念自己之前在哈尔滨的学徒经历。

在七八十年代的上海,能够手拎一袋哈尔滨的点心,甚至可以算是时尚的代名词。

上世纪八十年代,哈尔滨食品厂的糕点就很受上海市民的欢迎。(照片来源:1984年2月4日解放日报)

我们经常说,罗马正统在通辽,宝可梦正统在怪猎

但在现实世界中,同样有很多像上海哈尔滨食品厂那样,名字和归属地不对应的情况。

最负盛名的,莫过于石家庄安徽正宗牛肉板面了。

安徽牛肉板面,一种连安徽本地小伙伴都未必知道的面,却在河北石家庄遍地开花

图源:吴学文

十几年前,当石家庄还只有两条环线的时候,安徽牛肉板面店就超过2000家,可以说每个石家庄人心里都有一家属于自己的板面店。

汤底一定要够辣,板面一定要够宽大。

原本安徽牛肉板面中加的是羊肉,后来不知怎么就换成了牛肉

牛肉可以不多,毕竟板面一般比较实惠,但一定要有。

觉得牛肉少了,你还可以加点卤蛋、丸子豆皮,这三样堪称板面界的“三兄弟”。

石家庄的小伙伴丝毫不介意自己的地方被安徽牛肉板面“占领”,他们甚至还将这款美食发扬光大,

前几年,你还能在石家庄看到13800一碗的牛肉板面。

以及20198元一碗的牛肉板面。

没有庞大的受众群体谁敢这么搞呢:

除了石家庄的安徽牛肉板面,上海产的益民肉蓉面也是山西太原小伙伴的必备方便面

山西作为面食大省,太原人却独爱上海冠生园生产的这款肉蓉面。

据说海底捞只在太原的分店,会独家供应肉蓉面。

而山寨肉蓉面的不法分子,会被执法人员扼杀在摇篮里,还会上当地新闻被狠狠批判一番:

作为中国最早的方便面之一,益民肉蓉面在上海当地竞争不过各种方便面品牌,反倒在太原找到了自己的栖息之地。

吃法上,肉蓉面不太适合,它更适合用来

劲道、耐煮是肉蓉面的一大优点。

你打火锅来一个,吃麻辣拌下一个,立刻就能让整锅美味增色不少。

尤其是火锅最后下一个肉蓉面,是许多太原小伙伴一定要有的仪式感

除了以上三个例子,还有很多其他例子。

比如山东德州的特色美食,是安徽亳州鸭煲

安徽亳州鸭煲可能是每个山东德州人必须要跨过的坎。

和兰州拉面、沙县小吃一样,亳州鸭煲星罗棋布在德州的各个角落,从小区省道,你都能尝到鸭煲的美味。

另外说句题外话:重庆鸡公煲虽然名字带重庆,但也不是重庆发源的特色美食。

因为鸡公煲的发明人,就叫张重庆,所以就叫重庆鸡公煲。

这些在他乡大放异彩的地方美食,往大的说,咱本来就是一家人,地方之间有食物的交流发展,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往小的说,这也体现了每个地方兼容并包的可贵精神。

拿石家庄来说,很多外地人在那里打工,自然也给了很多外地食物繁衍的土壤。

安徽板面,只是其中之一。

正是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度,让不同地方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

也是中华美食生生不息的精髓所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42d075dde252911ac8799f958fb2e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