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年4月30日(周六)10:00—11:30
题目如果小行星撞击地球,我们能怎么办?系列科学家精神系列讲座嘉宾李明涛(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嘉宾简介】
李明涛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空间科学系统工程教研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研究方向为小行星防御与利用、航天器轨道优化设计,在空间科学、深空探测领域承担了多项课题。201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2015年、2017年三次带领团队获得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冠军,在行星防御领域提出了“以石击石”“末级击石”、地球领航轨道望远镜等创新任务概念方案,受到Nature、中国航天报等媒体报道。
【活动介绍】
小行星撞击是地球生命共同面临的重大潜在威胁,是白垩纪末期包括恐龙在内全球70%生物灭绝的主要科学模型。2013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陨石事件给人类敲响了小行星防御的警钟,同年联合国外太空司推动成立了IAWN(国际小行星预警组)和SMPAG(空间任务规划咨询组)。
开展行星防御是人类保护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展全球太空治理的重要体现和抓手,也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的必然选择。2018年我国召开了第634次香山科学会议,聚焦小行星监测预警、安全防御与资源利用;2019年,小天体调查、防御和开发入选了中国科协发布的20个重大科学问题与工程技术难题之一。2021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在中国航天日开幕式致辞时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航天将论证实施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工程、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和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拉开新时代探索九天的新序章”。2022年1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明确指出将“论证建设近地小天体防御系统,提升监测、编目、预警和应对处置能力”。
本次科普讲座将简要阐述:小行星撞击地球有哪些潜在危害?如何预警对地球有威胁的小行星?如果小行星撞击地球,我们能怎么办?中国航天未来将如何“对付”小行星?小行星防御系统工程如何牵引中国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
【参与须知】
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要求与中国科学科技馆实际情况,“中科馆大讲堂”《知识就是力量》专场讲座在中国数字科技馆官网、腾讯、蔻享学术、学习强国、《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官方微博平台播放。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中国科学技术馆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