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来源:荆楚湖北大视野)
不知不觉,已近8月中旬,暑假进入倒计时,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
就在刚刚,襄阳五中高三老师易永堂,致毕业生的一封信火了。
他说:并不一定是文凭越高越有文化,好多人知识不少,文化不多,并不一定是文凭越高越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一席肺腑之言,引发无数人共鸣。
易永堂,男,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省中语会会员。曾获“襄阳市首届十佳教师”,“襄阳市首届青年教师标兵”等荣誉称号。曾获湖北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致19届毕业生的一封信
襄阳五中2019届14班班主任 易永堂
立秋了,学生们马上要独自远行了,家长们都在忙着准备行装,作为曾经的班主任,我还想最后唠叨几句。
一、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十几年来,孩子们要么待在家里,要么在学校待着,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和挣分数。不管在哪里,都在家长和老师的视线里;不管分数高低,人身都是安全的。
现在,离开了家长的监护,没有了老师的严格管理,还是有很多隐患的!我们的孩子涉世未深,绝大多数都比较单纯,对世事了解不多,对人心认识不足,稍不留心,就将带来终身遗憾,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影响。
所以,这段时间,请家长们多陪陪孩子,多给孩子补补人生课、社会课,让孩子认识到,这社会不仅有阳光面,也有阴暗面;世上的人,不仅有正能量的人,也有负能量的人。
不管怎样,首先得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的!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父母永远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二、学业为重,兼及其他。
高中功课太重,学习太苦,好多孩子(包括家长)都有在大学放松一下的想法。实际上,一不小心,放松就变成了放纵!放纵就带来了颓废,甚至是毁灭!
每年,每所大学(包括北大清华)都有不少人被劝退,更有甚者,入狱!大学的管理和高中大不同。我们的高中管理是圈养式的、喂养式的、保姆式的,随时随地都有人盯着,学生学好不容易,学坏也很难。大学的管理是以学生的自我管理为主,没有人对学生严防死守,一切全靠学生自觉,学生学好不容易,变坏却很容易。有的学生,大学几年,学业一塌糊涂,吃喝玩乐倒是样样精通。
所以,上大学了,家长和学生都不能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要让孩子明白,大学是个新的开始,要有新的目标和追求,得学业有成!
大学是学生一生中较为幸福的一段时光,在搞好学习的前提下,得好好享受这段时光。
1、我认为,大学期间,每个人都得学会至少一种体育项目。好处有三:一是可以锻炼身体,好的身体是一切事业的“本钱”,是幸福生活的基础;二是多一点体育活动,多交一点朋友;三是多一点体育活动,生活将会多一点快乐。
2、我觉得,大学里的社团活动很多、很杂,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参加一点,目的是培养兴趣、拓展社交、锻炼能力等,但,绝不可因此误了学业,干本末倒置之事。
3、我觉得,大学期间,谈一场恋爱也是应该的。前提是,不能是为谈恋爱而谈恋爱。应该是发自自然,发自天性的相互爱恋。
三、多读点书,多走点路。
读书分两类,一类是功利性地读书,这么多年来,大家一直都在,还将继续在,苦读!这点就不多说了。另一类是非功利性读书,这样的读书,是一种本能,是一种需要,是一种享受。
这样的书籍,将会滋养我们的心灵,将会让我们受益一生,将会让我们幸福更多一点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些非功利性读书!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多出去走走,世界那么大,趁年轻多出去看看。不一定是欧美、日韩、新马泰,先走走看看祖国大好河山再说吧;不一定是飞机、高铁、自驾游,绿皮车、自行车、徒步行走也不错啊。
时间长有长的安排,时间短有短的打算。只要不宅在家里玩手机、打游戏就好。多走走,多看看,多想想,定会受益多多的。
四、学会独立思考,不盲从。
自小到大,我们的孩子是很乖的,是很听学校老师的话的,这点没错。大学老师,整体来说,专业素养好、综合素质高,这点可以放心。
大学老师大多有海外学习经历,见识广,履历丰富,但,极个别老师可能会有意或者无意地传播一些负能量。要让我们的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不盲从。
我们的国家,人多、民族多,底子薄,起步晚,是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面对问题,牢骚是没用的,唯有先做好自己才是正道,要坚信,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最可怕的是,几年后,专业课很好,身体很好,但是,思想意识很不好。
五、不忘读书之初心。
我们读书的初心是什么呢?答案是各种各样的,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是当今这个开放的时代,更是会有让我们想不到的答案。
不管世事怎么变化,我觉得,读书的初心还是那句古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首先,通过读书,修养我们的身心,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对上照顾好自己的父母,对下抚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经营好一个家庭,让自己的幸福家庭,成为家族、邻里的楷模,效仿学习的样板;最后,用所学知识为国家、社会、人类创造点财富,帮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生活,同时也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
上大学,努力学习、用功读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方式。我们好多同学,为了文凭而读书,为了学位而读书,为了证书而读书,这本身无可非议,但是,好多人读着、读着就忘了读书的初心,变成了为了读书而读书,变成了不知道为了什么而读书。
本科、硕士、博士,并不一定是文凭越高越有文化,好多人知识不少,文化不多;并不一定是文凭越高越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读书不一定要在校园,随时随地均可读。
希望这封信,对你能有所启发。
(图文来源:今日头条--“荆楚湖北大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