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克斯科技、添加剂双标,海天的这瓶酱油,咋越抹越黑了?

2022-10-06   生活像爬山

原标题:海克斯科技、添加剂双标,海天的这瓶酱油,咋越抹越黑了?

家人们,晚上好!

又到了一天一度的深夜吐槽茶话会,今天晚上的男主角是酱油,对,就是那个传得沸沸扬扬,被网友传为双标男的海天味业。

事情是这么一回事儿,我打飞的去岛国买了打酱油,回来一尝,居然比我从楼下超市买的酱油更好吃,一下子就实锤了海天渣男双标。

当然,以上都是我刚刚睡着的时候梦到的,毕竟已经我披某人是月入1000元的高收入群体,不屑于打飞的,真相应该是这么一回事儿。

有热心网友调侃,海天的酱油是人类科技天花板——海克斯科技的产物,话里话外都表示:海天你这个渣男,酱油里料真多,不掏掏还真不知道。

海天一听,你在说啥?我堂堂国产调味品龙头,能受你这么个鸟气?真是越想越生气,于是,海天就甩出了第一份声明,心想:小样儿,我还治不了你!

作为总结大师偷懒行家,披某人我仔细地看了看,调子起得挺高:你们制造焦虑,妖魔化食品添加剂,黑化全国食品安全,但通篇说下来,一共就三个点:

1.别乱瞅,我家的产品都是符合《食品安全法》的。

2.我们的添加剂都是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内添加。

3.你们造谣的给我等着,律师函伺候,专业的那种。

狠话都放这里了,就不信你们不怕。不过,还真有勇士表示,真的吗?我不信。遂海内外中国胃不约而同地开始分享自家的酱油使用经验。

温哥华的热心人表示,我家的海天酱油是不是买亏了,配料表只有6种成分(水、大豆、盐、糖、小麦、蘑菇)。岛国的热心网友也表示,我家的岂不是更亏?你好歹有6种,我只有5种,累觉不爱。

国内的网友一听,好家伙,那我岂不是赢麻了!同等价格甚至更便宜的价格,我家买的酱油就是正宗,配料表比你俩都长,海天诚不欺我。

一来二去,第一波事情还没整明白,海天酱油就又多了一顶帽子——双标,这帽子绿不绿咱不知道,但海天肯定不想要,直接又出了一份小作文。

怪不得人家说你是渣男,毕竟你这么喜欢写小作文,正经人一般也不这么干呀!

披某人再次拜读了小作文,还是熟悉的味道。开局敲山震虎:我海天只是引子,你们这是在对中国调味品行业、中国食品行业攻击。

讲真,你这样说我很难相信呀,总不能啥都还没说清楚就给人家戴这么高一个帽子,多少还是缺点说服力。

接下来就是两板斧:

1.各国食品添加剂法律法规不一样,添加剂不能说明产品优劣。

2.双标的说法纯粹是搞事,各地法律法规不同,产品添加剂使用也不同,大家都这么干,况且咱家产品标准大部分都比国家标准高。

眼见大家都不太买两篇小作文的帐,大佬调味品协会也出来贴了一篇小作文,也说了几点:

1.支持因舆情受影响的兄弟(主要是海天)依法维权。

2.各国饮食和消费习惯不同,所以同类产品标准会有不同,但标准不存在高低之分。

3.食品添加剂审批严格,按规添加的产品是合格的。

4.科学使用添加剂能提高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

大佬不愧是大佬,说话确实有水平,不过抛开其他不讲,第二点我是不太敢相信的,什么叫标准不存在高低之分?你随便找个人都不敢这么说吧。

反正吧,一套组合拳下来,有没有把你们打懵我不知道,但我是懵了的,咋滴,这三篇小作文白写了!海天这酱油咋越抹越黑?

我仔细想了想,咱就是说,大家关注的重点其实不在于有添加剂,而是有没有双标。海天也好,调味品协会也好,仅仅只是回应合法合规,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多少有点不走心。

其实吧,披某人以我不发达的头脑想了一下,你说没有双标,那就讲事实摆证据。

和国内同款的出口产品,版也好,版也罢,既然说没有双标,就把这些不同版本的产品配料表拿出来对一对,哪些不一样?

不一样的那几个添加剂,拿着当地相关的法律法规比照,这几个不一样的是不是按照法规来的?亮一亮相,有没有双标一目了然。

与其空泛地喊口号呼吁大家不信谣言,暴力地用律师函去堵悠悠众口,不妨多拿一点证据,正视消费者的关切,须知群众关切无小事。

大家只是想吃放心的酱油,只是想知道有没有双标,就这么难吗?

当然,也不乏有人比较节俭,拿着5块钱想买8块钱的酱油,拿着买添加剂产品的钱要买零添加的,买不到就开始声讨,这合理吗?虽说节俭是传统美德,但这个节俭法,还是自己手工酿造最靠谱。

其实,咱们平头小老百姓,该吃的添加剂还是得吃,钱包就这样了,还能咋办?总不能真拿着5块钱非要去买8块钱的东西吧。

(图文素材源自网络,其中比较图均为网传引用,侵权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