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了985的学校,我却没去读”

2019-11-01   叫我闰闰闰闰火哥



​大家还记得10月10日

是考研报名的第一天

本以为会等来各位考生

吐槽研招网又又又崩了

没想到当天却是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歧视”

迅速冲上了微博热搜前三


原来在最近校招季

有不少学生反映

一些企业在招聘环节

明确表示不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

更有HR直言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差别可大了

非全日制=本科生”

一时间引发网友热议

也引起了很多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不满



非全日制研究生遭歧视

近年来

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上升

2018年考研报名规模已达到290万人

多少人挤破脑袋想要冲出重围

但身在研究生圈子的人

也不是那么顺心如意

也有倒不完的苦水

就比如研究生的学历鄙视链

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非全日制研究生

让非全日制研究生们

一直饱受歧视

湖南大学69名学生弃读研究生

最近有一则新闻引起了很大轰动

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示

宣布取消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

而这些学生都是因为录取未报到

主动放弃入学资格的

录而不读无疑有浪费教育资源的嫌疑

更让网友们不能理解的是

考上985学校还不去读

这些学生到底怎么想的?


但其实通过这份名单

与湖大2019级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对比

可以发现

放弃入学的69人名单中

就有54人为非全日制研究生

湖南大学法学院的招生办工作人员介绍

今年法学院放弃入学的10名研究生中

9名是非全日制研究生

均是因为报考全日制研究生未被录取

调剂到了非全日制研究生

与这10名同学沟通发现

他们主要是因为高昂学费

找到工作等原因放弃入学

但高达78%的比例也在向我们强调

“非全日制研究生”

明显是大部分同学录而不读的诱因

HR直言“非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

为什么那么多考研学生

对“非全日制研究生”避而远之呢

很多同学考研的目的

是提升自我价值以获得更好发展

但企业招聘时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歧视

完全是对其含金量的否定

以至于学生被就业歧视引导

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产生抵触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

国内某大型建筑公司

在2020秋招中就明确表示

不招收非全日制的学生

某房地产公司HR也坦言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大了去了

非全日制=本科生”

这说明招聘单位在很大程度上

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质量持怀疑态度

一些非全学生过关斩将进入最终面试环节

却因为一个“非”字惨被拒绝

真是冤上加冤

社会认可度较低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歧视”

登上热搜后

网友对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在新浪财经发起的“你怎么看”投票中

参与投票的27万人中

有一半网友认同

非全日制是不能等同于全日制的


很多人在听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时

不免会因为一个多出来的“非”字

产生很多想法

甚至将非全日制与在职研究生混为一谈

认为既然区分开来

就一定是有其不如全日制研究生的地方

歧视也是在所难免的



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的区别在哪儿


非全日制研究生其实并不同于在职研究生

在职研究生从未列入过国家统考

而非全日制在16年12月提出时

教育部就强调了

虽然将研究生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

但是非全日制也是参加国家统考

与全日制研究生统一划线

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那么问题来了

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

到底有着哪些区别呢?

报考条件及专业选择

全日制的报名条件是比较宽松的

只要满足报考条件即可

而非全日制则要参考招生单位及专业的要求

例如暨南大学、山东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部分高校

就在招生简章中明确规定

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定向类别

所以报考非全日制是有一定限制的

在专业选择上也有所区别

全日制的专业选择较多

学硕专硕均可填报

而非全日制主要以专业硕士专业为主

学术型硕士专业只有少量能填报

学习方式及授课时间

全日制研究生按照规定

需要全脱产在校学习

授课时间一般在周一至周五

而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方式相对灵活

可以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

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

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周末

这样对于非全日制学生而言

虽然给了他们更自由的发展空间

但是也造成了社会大众和用人单位

对非全日制学习很“水”的刻板印象

学费、奖学金及住宿

与全日制研究生8000元上下的学费相比

一万至几万元不等的高昂学费

是非全日制研究生选择弃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加上大多数学校

并未给非全日制学生设立奖助学金

一般也不会提供宿舍

在经济上的大量投入

对比就业时可能会面对的不公待遇

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现状

导致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调剂遇冷

授位证书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

同样会在毕业时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只是在非全的毕业证书中

会明确标明“非全日制”

很多用人单位仅仅因为这一点

就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有所看法

但其实拥有双证的硕士毕业生

其含金量是完全相等的


“他们”有话说

企业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实际水平

就对其简单粗暴地一刀切

社会大众不清楚其中区别

就随意看轻非全日制研究生价值

倒不如来听听

最了解非全日制的人是怎样说的

教育部早有规定

教育部在2016下发的

《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

不仅明确了非全日制和全日制

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而且在培养方面也作出规定

统一组织实施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录取

也就是说在招生时

非全日制和全日制是执行的相同政策和标准


不仅严进而且严出

教育部强调在研究生教育方面

两个研究生类别也要坚持统一质量标准

所以在教育部的规定下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选拔和培养

是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差无几的

可不要再说非全学生很水咯



学生们怎么看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

《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

近半数考生表示不考虑非全日制

近7成考生不愿意调剂到非全日制

很多高校也面临非全日制生源不足的问题

主要原因就在于

考生担心非全日制学历不被社会认可

以及难以负担的高昂学费


但一些非全日制研究生同学也指出

虽然歧视是存在的

但自己选择报考或调剂非全日制研究生

是因为其“隐形利益”大于争议

读研还是会让自己比本科生更具竞争力

会对自己的学识、个人能力、人脉资源

以及未来升职都有很大帮助

也许在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制度还未成熟的当下

会遭遇一些一时的歧视

但从长远眼光来看

其利益是大于困扰的

高校、官媒不断发声

非全日制研究生受歧视的热搜出现后

许多高校、官方媒体不断站出来

力挺非全日制研究生

高校开出非全日制研究生推荐信

官媒纷纷科普非全日制的含金量



从他们的态度可以看到

非全日制学历受到了国家、学界的普遍认同

所以不要再把偏见套在非全身上

形式固然有差别

但其硬核实力不容小觑

老师谈非全日制歧视的根源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就指出

这种歧视要从高校的招生和培养中找原因

要形成自己的培养特色

发挥出高等教育与工作实践联系方面的优势

才能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

以专业型硕士为例

在2009年开始招收时

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并不高

社会认可度也很低

但是在近几年的发展中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特色逐渐突显

使得专业型研究生越来越热门

在2017年招生人数甚至超过了学术型硕士

这也说明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

还需更进一步

其实不管是读研是工作还是生活

歧视是我们避免不了的

除了坚决不向它低头

我们做的就是努力让自己强大起来

用实力击破歧视链

- END -

网易游戏猹叔编辑部整理编辑

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或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