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艺”三代艺术家“快闪”献礼——冯远征对话本报谈幕后

2019-09-23   黑龙江广播电视报

什么是献给祖国70载华诞的最好礼物?有着辉煌历史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人艺)用一场快闪活动做出了回答。

9月8日,在北京卫视《新闻联播》结束后,一段独特的视频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始建于1954年的首都剧场,一场特别的“演出”即将开始。红色的幕布缓缓拉开,92岁的蓝天野,79岁的吕中,66岁的濮存昕集体亮相,为大家带来一段深情的朗诵。

随后,动听的旋律响彻剧院,在全体观众的欢呼声中,宋丹丹、冯远征、梁丹妮、吴刚、岳秀清、陈小艺、王斑、何冰、徐帆、王茜华、于震、王阳、程莉莎、王雷、杨佳音、闫锐、辛月、刘智扬、孙茜、蓝盈莹、李小萌等“人艺”老中青三代演员手持五星红旗,高唱着《我和我的祖国》相继出场。“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毫无准备的观众们被歌声感染,不由自主地起立放歌,自发加入到大合唱中。一时间,鲜艳的五星红旗四处舞动,剧场成为一片红色的海洋;动情的歌声响彻四方,不少观众心情激荡、热泪盈眶。

歌声如一条飘带,将现场所有人连接在一起;快闪视频则如同一本光阴的画册,书写出人艺的故事。今年67岁的北京人艺,制作过300余部戏剧精品,在新中国戏剧发展历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院长任鸣在排练厅拨响的导演铃,象征着人艺的传承;徐帆在后台展示的旗袍,是她1995年主演《阮玲玉》时穿的戏服;陈小艺手中的剧本,源自她2008年主演的话剧《莲花》……还有镜头中的后台长廊、人艺博物馆、话剧名录和戏剧书店,它们共同记录了人艺的成长足迹,记录了新中国戏剧发展的重要时刻。

人艺演员队队长冯远征告诉本报记者,剧院想了很多种方式为祖国庆生,最终决定组织快闪活动。“如果以戏剧的方式为祖国庆生,从创作到排演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但快闪不用,真的是很‘快’就能够完成,能让演员和观众都参与进来,而且能达到一个很好的临场效果。”

本报记者还采访到了家乡演员原雨,她说,如果用词语形容当天的场景,那就是“感动”和“自豪”。“剧场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台上台下打破了界限,我们和观众站在一起,唱在一起,特别开心也特别振奋。”歌唱到最后,一股自豪感在她心中油然而生,“为我是人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而骄傲,为我们的伟大祖国而骄傲。”

冯远征说,这是演员们当天的普遍状态。“大家都很支持这次快闪活动。濮哥(濮存昕)本来在天津有演出,专门坐高铁回来,剧本朗读结束后又折腾回去了。92岁的天野老师克服困难,大老远地赶过来。很多演员都是专程从外地回来的,参加70周年庆祝活动是大家的一个共同心愿,活动结束后大家都很激动,对我们来说,这像一次回家的大聚会,也是新老演员沟通的一个机会,是北京人艺充满凝聚力的体现。”

在大家齐心协力下,第一遍快闪录制就很成功,为了补录一些镜头,当天一共录制了三次。剧院宣传策划处处长孙丹告诉记者:“其实我们很担心观众会疲劳,没想到大家比我们还兴奋,第一遍唱完了就有人喊‘再来一次’,还没唱够!大家一方面为表达爱国之情而感到激动,另一方面也能看出他们对人艺是有真感情的。”

节目播出几天后,好评与反馈仍如潮水般涌向人艺。冯远征说:“现场有观众都唱哭了,在喊‘中国我爱你’的时候,都是发自内心的。”很多观众在人艺的留言簿中为活动点赞,“北京人艺,灿若星河”“感动!北京人艺!我们的祖国!”更多观众在观看视频后向祖国“表白”,为祖国送上祝福,这或许是这次快闪活动的最大意义——用艺术的语言祝福祖国,一同歌唱祖国壮丽的新时代。 本报记者 李熙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