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选址,两次下马,二汽与十堰那些不解的历史渊源

2020-08-11     十堰广播电视台

原标题:四次选址,两次下马,二汽与十堰那些不解的历史渊源

五十载,进山出山

五十载,跨江跨海

十堰与二汽

当这两个名字放在一起

总有一段故事,让人心潮澎湃

总有一些记忆,让人刻骨铭心

翻阅历史的长卷

让我们回到岁月的开篇

二汽落户十堰

你会发现这当中

有着诸多历史巧合

二汽定址十堰

一共经历了4次抉择……

1

第一次选址,青山之争

武汉青山,武钢所在地。1953年,国家汽车局正式批准二汽上马,厂址在武汉青山,规划生产苏式嘎斯51,63,69,同时仿制伏尔加轿车。

当时的项目筹备人和苏联专家先后六次赴青山考察,但在青山,他们遇到了同样在此筹建武钢的另一拔苏联专家的反对,后经时任湖北省主席的李先念同志的协调,二汽退出青山,另选地址。

次年,有关方面认为武汉距离海岸较近,加之“靠山,分散,隐蔽”的战略实施,二汽青山建设终止。

2

第二次选址,成都之痛

1955年,二汽筹备处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广泛考察,选定成都郊区牛市口一线作为厂址,筹建二汽,工作组在成都考察了12个县,地质钻探216处,建设了近2万平米职工宿舍,制定了五个厂址方案。

1956年初,项目正式上马。但可惜的是,一年以后,因特殊原因,国家停建了一批重点项目,其中就包括第二汽车制造厂和第二拖拉机厂,1957年,二汽成都厂正式下马。

3

第三次选址,湖南之痒

1958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正在实施,抗美援朝即将结束,大批志愿军正在回国,主席说:“调一个师到江南去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于是,汽车局赴湖南选址建厂,名字叫“×××汽车厂”。湖南“二汽”在积极筹备过程中向中央打了大量报告,但由于当时正赶上苏联专家大撤离,国内经济条件恶劣,除了1960年一机部的批复,国家一直没有批复湖南建厂方案,致使湖南“二汽“搁浅,于1960年底再次下马。

4

第四次选址,十堰之兴

1964年,国家决定沿江南正在建设的川汉铁路一线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接到指示,一机部立即组建筹备组赴四川、湖南、湖北进行考察,初步选择了四川泸州、湖南湘西、湖北荆州,并上报了在湖南建厂的“三溪方案”。

此时,襄渝铁路开建,段君毅部长得到消息,立即指示筹备组沿襄渝铁路为第二汽车制造厂选址,并将方案报小平同志,小平同志立即向总理汇报,总理向主席汇报,同意了第二汽车制造厂沿襄渝铁路选址的意见。1965年,齐抗、饶斌同志先后到鄂西北地区考察,并与当时中南局的领导王任重反复协商,最终确定了“二汽”建设的“老营方案”,建设初建,有人以“小隐蔽,大暴露”的理由提议二汽转址,1968年11月,总理批示:“二汽仍在湖北郧县十堰地区建设。”从此,二汽在十堰生根开花。

四次选址,两次下马,二汽最终落户十堰。五十年后,一座现代新车城拔地而起,十堰,正和二汽(东风)一起迈向新征程。

影像留痕,岁月传芳

一组老照片

带你重温那段奋斗的岁月

上世纪60年代,二汽建设者们在进行厂址踏勘。十堰市档案馆馆藏图片

二汽建厂初期的十堰 银道禄摄于1978年

第二汽车制造厂开工典礼

二汽创业者在芦席棚内试装汽车,进行汽车研发和生产

二汽创业之初,人工制作汽车零部件。十堰市档案馆馆藏图片

二汽工人在芦席棚内制造汽车。十堰市档案馆馆藏图片

承载着新中国民族振兴的梦想

十堰从一个三线建设的偏远小镇

成长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

现代新车城,正散发着无穷魅力

请将手机锁定竖屏方向

并旋转90度

看这座现代新车城

银道禄/摄

这,就是十堰

这就是十堰

她见证了中国民族

汽车工业的崛起与壮大

记住十堰的是一种东风浩荡

这,就是十堰

大坝截流,碧波万顷

清澈甘甜的汉江水

从这里折转北上润泽京津

她献给祖国北方

一口大水井

记住十堰的是一种家国情怀

这,就是十堰

以武当山为龙头的文旅资源

正在让越来越多人爱上这里

东方国际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

记住十堰的是一种福寿康宁

武当山

丹江口千岛画廊 胡祖光/摄

郧西上津古镇

竹山沧浪山日出 邵义龙/摄

竹溪龙王垭旅游区

房县野人谷

这,就是十堰

她把生态融进生命

让绿色成为城市永恒的底色

记住十堰的是一种使命担当

追忆历史激荡与争锋

看十堰梦幻般的崛起

岁月更替,改革精神一脉相承

为开放、现代

活力、时尚的十堰喝彩!

今日互动

你与二汽之间

有着怎样的难忘记忆

请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故事

并向十堰与东风的未来

送上祝福吧

十堰广电综合

编辑/郑旭宴 责编/全欣 终审/杜树人

点亮

祝福十堰,祝福东风!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uun3nMBeElxlkkaZt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