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教书育人路上十九载, 纪台二中的教师郎旭钦一直做着 最平凡的教学工作,在与学生相伴 的6000多个日子里,他一路付出, 一路收获:他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 活,每当有学生遇到困难,他都会 尽己所能给予帮助。他是一名优秀 班主任,但他更像温暖的太阳,用 自己的能量温暖着每一名学生。他 说,他愿做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带 领学生朝着美好的未来不断迈进。
一心付出,在学生成长路上奉献爱
19 年来,郎旭钦一直从事班主 任和语文教学工作。为了帮助学生 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他坚持深入 钻研、细心挖掘教材,了解学生的知 识基础,精心备写每一个教案。付出 的是汗水,收获的是成长,郎旭钦的 语文课生动有趣,深受学生们喜爱。 课余时间里,郎旭钦牺牲自己的休 假时间,指导学生作文,他指导的 《梦拥寒窗》《涩涩的爱》等多篇学生 作品在国家及省市级大赛中获奖; 结合教学实践,他撰写的多篇论文 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2008年被 评为“寿光市电教能手”。
在 19 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郎旭 钦用心呵护、培育每一位学生,做学 生的知心朋友,引导他们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为了帮助学生 摆脱心理烦恼,课余时间里,郎旭 钦坚持自学心理学知识,2009年取 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2012年完 成在职教育硕士的学业。郎旭钦热 爱阅读,并喜欢为学生推荐好的读 物,帮助他们提高作文水平;郎旭 钦喜欢跑步,参加过寿光马拉松及 东营国际马拉松的比赛,他用自己 的故事激励学生,要勇于挑战自 己;他用自己做社会公益的经历影 响学生,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乐于 助人的良好品德;他倡导感恩教 育,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今天我当 家”“日行一孝”等活动,引导学生 体会父母不易,分担家庭负担,学会 感恩。
在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中,郎旭 钦关注全体,并善待个体。他经常同 任课教师交流,及时掌握每个孩子 的表现。建立班级微信群,就孩子的 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家长交流,对 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点赞、晒图,让家 长及时知晓孩子的表现及进步。他 还坚持不定期进行家访,坚持多报 喜,巧报忧,常以故事的形式,把先 进的教育理念告诉家长,委婉地提 出自己的建议,通过一次、两次、三 次……多次的交流让很多家长对孩 子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有了明显 的变化。
做困难孩子的“爱心爸爸”,精心呵护每位学生
工作之余,郎旭钦积极参加我 市的传统文化宣讲、交通执勤、心理 咨询等公益活动,被评为2017年传 统文化宣传先进个人、2017 年寿光 市优秀交通志愿者。
十多年来,郎旭钦用自己助人 为乐的精神无私帮助着很多孩子, 特别是对那些留守学生和家庭贫困 的孩子,他总是给予无微不至的关 怀。一个偶然的机会,郎旭钦得知学 校有两位九年级的学生是“留守孩 子”。父母在外打工,他们随年迈 的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年纪大了, 在教育孩子上心有余力不足,两个 孩子常年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学 习上和性格上都产生了部分问题。 郎旭钦了解情况后,主动做起了两 个孩子的“爱心爸爸”。他经常利 用课余时间与他们谈心做游戏,给 予他们父母般的关心和疼爱。放学 后给他们补习功课检查作业,牺牲 双休日到他们家中家访,与孩子的 爷爷奶奶一起商量教育方法。在郎 旭钦的帮助下,两名孩子转变很大, 不仅学习成绩渐渐提高,生活上养 成了好的习惯,性格也变得乐观开 朗起来。
此外,郎旭钦还先后与 20 多名 家庭贫困的学生结对帮扶。为了给 予孩子们更多生活上的帮助,郎旭 钦的生活十分节俭,平时很少给自 己添置物品。但是逢年过节,郎旭钦 总要给他帮扶的“孩子”们买衣服、 礼物,为的就是多给这些特殊的孩 子一些温暖。在这些孩子们的心中, 郎旭钦就是他们的“郎爸爸”。
“我热爱教师这份职业,因为 这份职业给了我帮助更多孩子成长 的机会。19年来,我虽然付出了很 多额外的时间和精力,也牺牲了很 多陪伴家人的时间,但是我无怨无 悔。”郎旭钦说,他是孩子们成长 的领路人,看到孩子们健康茁壮成 长,他的内心就会感到无比满足。
本报记者 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