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一个被误解太久的城市!

2020-04-20     甘肃新视觉

兰州新区一直饱受争议,很多人对于兰州新区的印象,大概就是一碗兰州拉面!


然而,这座新城的历史,并不比其他城市缺少积淀;兰州新区的发展,虽不及很多国家级新区,但也绝没有想象中那么差!


对这座新城的争议,很多是不公平的,很多也简单停留在固有的印象里。


“兰州新区是不是没水?却忘了引大入秦工程,那里就是一座“鬼城”,那里一定非常落后”。


每当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总会有想要拉着对方来兰州新区的冲动,想让对方亲眼看看,兰州新区其实一点都不比他想象中的差,想让对方看到兰州新区其实是一座很不错的新城!想让对方用眼前的事实消除他带有偏见的幼稚想法!


诗人纳乔姆·希格梅说:“人的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有人还记得兰州新区最初的面貌吗?


在兰州的北部,有一片广袤的土地,被称为秦王川,据历史学家考证,古代的秦王川也曾水草丰美,气候湿润,但随着气候和地理的变迁,这片土地沉寂了下来。


1968年,中川机场开始修建,两年后,第一架降落的飞机伊尔-14让这里的人民看到了希望。其后,1976年,引大入秦工程正式开工,2012年,建设兰州新区的号角在这里吹响,为秦王川这片古老的土地赋予了新的活力。作为全国第五个获批的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崛起为景色优美、功能完善、产业兴旺的丝路新城。


统计数据显示,兰州新区自2012年成立以来,GDP增长近5倍,经济增速始终保持在两位数。


先后建成舟曲灾后重建转移安置区、保障性住房、2号生态湖、兰秦快速路、第一给水厂、垃圾处理厂、马家坪-中川北-朱家窑铁路、档案馆及图书馆等一大批重点民生项目。


2018年,兰州新区城投各类项目建设任务50项,总投资约356.53亿元。并且兰州新区生态环境也到了很大的改善,累计完成造林绿化18.6万亩,城市核心区绿化率达到31%,2017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6天,形成了以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百花公园、迎宾公园等为主的生态景观体系。


产业兴城推进新区发展


兰州新区开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和“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战略定位,坚持把产业作为推动发展的生命线,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初步培育形成了大数据和信息化、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精细化工、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职教产业等十大产业,一批高精尖产品从新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即将运营的是大数据产业园,预计2019年投入使用,在2018~2020年、2021~2025年分两个阶段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2018年10月18号,精细化工产业园开工建设。


2018年11月13号,新材料产业园举行了开工仪式,已经开始建设。新区有多家企业有涉及新能源汽车制造,预计会将这些企业整合起来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园。2018年12月26日,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开园。


依托甘肃和兰州产业基础,兰州新区发挥区位交通、能源成本等优势,坚持走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之路,累计引进产业项目412个,总投资2500多亿元,150多个项目建成投产,优势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构建。


珠海银隆、兰石集团、佛慈制药、武汉长飞、四联光电、九江德福等行业优势企业入驻,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户、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户、省级创新型企业24户、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2户。北科维拓、凯博药业等4家科技型企业快速实现产业化。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累计引进科技产业项目107个,其中42个项目建成投产、36个项目加快建设、29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在外贸方面,兰州新区在2018年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2018年7月9日,全国首单进口澳大利亚牛肉运抵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2018年10月23日,兰州到伊斯兰堡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首发;2018年10月24日,兰州新区首单俄罗斯进口的原木运抵;2018年11月13日,1344只澳大利亚种羊搭包机降落兰州新区中川机场;2018年12月13日,我国首批哈萨克斯坦进口羊肉运抵新区综合保税区。

兰州新区中川机场


与此同时,兰州新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发展得到了有力推动、各业态融合创新、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旅游经济已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


经过近几年建设发展,兰州新区旅游产业从无到有,崭露头角,已完成投资43.02亿元,建成西部恐龙园、长城影视、兰州国际嘉年华、晴望川—民俗文化村等十余个大型景区。同时,高标准建设了亚太生态园、梅园生态园等一批餐馆、茶庄,打造形成了新区特有的农家饮食文化品牌。

西部恐龙园

兰州新区长城影视基地一角

晴望川民俗文化村


绿色发展开启加速新引擎


兰州新区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积极打造创新驱动引领区和开放发展先行区。


2011年—2017年,虽然兰州新区GDP保持了年均28.56%的高速增长,但仍然面临起步低、总量小的瓶颈和问题。如何走出一条创新突破、转型发展的新路子是新区面临的新课题,绿色发展理念为新区发展指明了方向,于是两区三廊一绿廊的生态产业便随之产生。


兰州新区绿廊


两区:北部生态农业示范区与南部生态林业休闲区,共同形成兰州新区的生态屏障。


三廊:东西向的绿化廊道主要结合北侧的引大东一干渠防护隔离带设置,是石化产业组团与其他功能区之间重要的绿化隔离屏障;中部廊道结合贯穿新区的水系和周边的公共绿地设置,形成具有休闲娱乐等功能的绿化廊道;东部廊道依托东部产业带之间的生态隔离带设置,主要作用是生态防护功能。


一绿廊:依托兰州新区外围山体,在城市外围形成环状绿廊,同时与南北两区联通,构筑新区生态屏障。


事实上,每一年,现有产业都会在往年的基础上实现增长,这无疑是兰州新区发展最好的证据!


兰州高新区承载着兰州经济多元化和产业结构改革升级的重要任务,近些年来,高新区不断引进新的产业模式,积极学习先进城市的发展,引入人才和高新技术,在实现产业链多元化的道路上,每一步走的都很坚实,每一步走的也很艰辛,但从不会放弃。


今天的兰州新区,或许在很多人眼里不起眼,甚至在很多人固有的思想里,是落后的代名词,但是落后并不能代表没有发展的潜力,并不是它发展不起来的证据。


地域开阔,人口密集,资源丰富的平原城市和沿海城市用了40年走完的路,兰州新区可能需要60年甚至是更久,但是兰州新区也绝不允许被人质疑没有发展的可能性。


发展中的兰州新区,孕育着很多人的梦想!


这个梦想,是西北大发展的梦想,是中国全面发展的梦想!这个梦想,是兰州新区的梦想,也是中国的梦想!


这是个备受质疑的梦想,但从来都是坚定不移的梦想!

来源:兰州兰州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rtFlXEBrZ4kL1ViJdx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