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东北明星都是长在笑点上,
那在齐齐哈尔出生的沈腾,不光长在了广大网友的笑点上,还长在了微博热搜上。
连续三天,#沈腾一天就吃这么一点菜#、#沈腾说沙溢不是校草#、#沈腾头像#,三连热搜霸榜。
换别的明星如此横扫热搜,估计资本运作的叫骂声早已四起,但网友不但不气,反而和沈腾在评论区斗得风生水起。
网友刚留言:打开你的前置摄像头,看一下脸,连这点菜都不该吃[笑哭]
沈腾便不甘示弱地回复:江苏的是吧 好勒[微笑]
你甚至都能想象得到他那“欠揍”的的语气。
都说好看的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而沈腾便是既有万里挑一的灵魂,又生得一副好皮相——虽然是XXL SIZE的。
01
看过沈腾作品的朋友一定能感受到,沈腾的搞笑的并不是故意扮丑、亦或咋咋呼呼的低级演绎,而来自于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与精密把控的节奏感。
那出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的默剧,剧情反转,再反转,当路人逃离,只有小偷为沈腾包扎伤口的剧情余威还未散去,
镜头突然定格在沈腾脸上,那种悲悯与不解眼神,一下让刚还在哄笑的观众收住了声音,沉浸在一种莫名的情绪中。
这是一个高级演员对表演的全盘掌控,而这个一直扮演轻浮冒失角色的演员,远远比我们想象地更有深度。
如果成为演员只是为了出名,沈腾已经成功了,2012年春晚“郝建”一炮成名,这个贱兮兮的角色一下成为了小人物的代名词。
但沈腾曾明确表示过:他并不满足一辈子只陪郝建到老。
02
他有太多东西想表达,也有太多形式想去尝试:
从深耕16年的话剧,到近4年异军突起的电影事业,即便已经跻身票房百亿俱乐部,沈腾依然愿意去做吃力不讨好的冷门题材。
他在《爸爸爸爸爸爸》中关注走失儿童,也在《西虹市首富》探讨金钱对人的异化,大胆讽刺道貌岸然、沽名钓誉之辈,也绝不对为梦想奋斗的小人物们吝啬赞美。
“郝建”单薄的人设装不下如此澎湃的思考。
从郝建到夏洛,再到王多鱼,还有前不久的张弛, 每一次对角色的演绎,都是沈腾的自我蜕变,“贱兮兮”的背后,总有一个在不断裂变进化的灵魂。
网络上曾流传过一个说法:每一个喜剧,都是对悲剧的重新演绎。而每一个喜剧演员都顶着最深的悲伤,去逗乐台下的观众。
就像是天生的诅咒一样,人们在哄堂大笑后,很少会去关心台上的他们是否快乐。
听了百遍的笑话会无聊,演了千遍的段子令人厌恶,人们总是期待更好更新的段子,然而创作中的痛苦一点不比其他工作来的轻松。
曾有记者问沈腾:如果让你打个比方,你觉得喜剧演员和什么最相似?
沈腾是这么回答的:“如果教师们没有意见的话,我想把喜剧演员比作蜡烛,我们确实是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压力我们担着,轻松和快乐送给观众。”
也许是喜剧人的因子已经彻底融进沈腾的身体,即便后半句是如此厚重的话语,他也不忘在开头自我打趣一下。
03
这一点,他像极了老一辈的表演艺术家,将演艺事业真真切切当做生命来爱护,将自己的灵魂放置在创作的磨石上压榨,而这背后的苦楚只有他一人知道。
而每一次创作都能感受他最深切的爱。
你每次都能在他扮演的世俗的小人物们身上看到,最真实而温柔的底色,而故事总会在最后令人心生柔软。
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并将爱散播至所有人。
这便是沈腾,一个朝着伟大一步步努力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