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风波:骂国人不配有精神生活,腾讯方犯的错误有多严重?

2019-12-24   边城码头青年


你去一家饭馆吃饭,按照菜单的价格点了几道菜,边吃边赞,不错不错。
老板看到后,拿着勺子冲出来,一把抓住你的筷子,说,既然这么好吃,那要加钱。

你肯定不乐意,据理力争:这太欺负人了吧?我是按菜单价点的,你不能事先不告知,来个突然涨价啊。而且隔壁饭馆跟你家一样的菜,便宜,量又足,还没那么多事。

老板说:他们家的菜谱是偷我们家的,是盗版,你要是去吃了,就是支持盗版。

见僵持不下,效果不好,老板又说,不加也可以,但你要等饭菜冷了才能吃。


对,这就是一些平台前段时间干出来的事。

最近,大IP《庆余年》电视剧大火。之前对收视率没底的平台方,见收视效果好,看的人多,赶紧开VVIP收费,推出超前点播服务,VIP会员再交50元可在更新时多看6集。之前播《陈情令》时,平台方已经这么干过,狠割了一拨韭菜。

但这次踢到石头上了。

追《庆余年》的群体明显更成熟更理性。一时,网友喷,官媒抨,骂他们吃相难看制造焦虑。其实懂风向的人,见此情况,只要躺倒认怂,象征性表个态,等风头过去,新的热点出来,也就没啥事了。

可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会变得愚蠢而胆大,当然,也可能是一向都蠢。

猪队友“新闻哥”,看到同门受辱,拔刀相助,在公号上发表一篇题为《中国人不配拥有精神生活!不配!》一文。

新闻哥的观点是中国人喜欢支持盗版,宁愿排队一小时买杯30多块钱的奶茶,宁愿花200块买根口红,也不愿花几块钱买本电子书,更不愿充钱提前看庆余年。广告不愿看,内容不愿买,导致视频平台很穷,内容行业很惨,中国手艺人快饿死了。最后,新闻哥得出中国人不配拥有精神生活的结论。

这下惹了大麻烦。

本来只是钱的问题,但现在变成不是钱的问题了,变成要命的问题了。

我做过七年头版编辑,曾经因为标题问题,导致报纸被全球媒体关注,还被新闻联播连续批评,教训惨痛。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群众更喜欢看标题,一是因为字号大,二是因为它代表你的态度。内文长篇大论,大家不耐烦看,即使哪里说得不妥,大家也懒得找出来传播。但是提炼成标题以后,它就成万众瞩目的焦点,藏无可藏。那么大字号,一个截图,全网皆知。

我怀疑“新闻哥“的操刀人没在传统媒体历练过,更没隔三差五学习过有关精神,否则怎么敢起这么样的标题来和中央精神对着干?

既然你敢给中国人贴标签戴帽子,那我也来给你戴一顶帽子,看你能不能承受得起。

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需要的美好生活,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整个国家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之际,”新闻哥“公然和中央唱反调,说中国人不配拥有精神生活。而且,标题上还加重语气再次强调:不配!

这不是反天了吗?

两天后,才意识到错误有多严重,才有了昨天凌晨“新闻哥”的道歉。这是有多迟钝啊。

道歉有用吗?我不知道。但我不相信有关部门那里,会不给你记上这笔账。不是你们做公司的才有KPI考核,有关部门也有考核。

这些不好细说的事,就不说了。

我们来聊一下中国人到底配不配拥有精神生活的事。

新闻哥的观点是,视频网站亏得一塌糊涂,是因为很多国人不尊重版权,不愿为了正版影视资源付费,更不愿意去买超前点播。但是,我纳闷的是,既然这个行业不好做,为啥大公司心急火燎地要进入这个行业?既然一直赔钱,还赔了上百亿,那为啥不干脆关门走人呢?没见过这么做慈善的呀。

经过滴滴等互联网公司烧钱圈地运动以后,大家对资本家的算盘看得越来越清楚,也越来越难被忽悠。你现在烧钱,是为了跑马圈地,等取得垄断地位以后,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关门打狗,不给钱不能走。

想想滴滴刚进入市场时,大把的补贴,那时坐车多便宜。等到用户习惯养成,竞争者被干掉,滴滴开始收割。当初洒出去的钱,统统都赚了回来。你现在用滴滴打车,有比出租车便宜很多吗?开滴滴的司机,被平台抽成多少,你知道吗?

明明是为了赚以后的钱,还要怪消费者不上道不配合,把自己描述得多么多么地高尚,这不是蠢,而是坏。

我是靠写文章维持生计的,我的粉丝中,相当部分是北上广深以及新一线城市的吃瓜群众。他们很少给我打赏,我有骂过他们不配待在北上广深宁杭成渝吗?他们即使这样对我,我还不是得经常点灯熬油写点他们爱看的,宠着他们惯着他们吗?我能做的,就是努力揣摩他们的喜好,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让他们看得舒服看得顺眼。否则,他们取关我,我只能干瞪眼。天底下那么多号,取关一个有什么打紧。

是不是这个理?

所以我很不能理解,为什么新闻哥敢这么怼自己的目标群体,店大欺客?

而且支持视频网站也不等于支持原创。

视频网站是中间商,中间商赚的就是差价,一边极力打压原创的价格,一边高价卖出观看原创的价格。

所以,消费者并不欠平台方什么。

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的现状,和你们平台有没有关系呢?

这几年,无论是电影还是网剧,流量明星的片酬成本已经成了制作成本的大头。而流量明星动辄几千万上亿的身价,也跟各大平台盲目崇拜流量有密切的关系。你把成本抬上来,自己亏损了,还怪用户吝啬抠门不充钱。

除了少数的几部,中国的视频网站播放的都是什么垃圾?平台投资的剧里,有几部能看的?互联网公司真的懂拍片吗?大数据、流量、IP,它们真的能衡量一切吗?剧本质量、演员演技,真的不重要吗?

自己喂人吃一堆垃圾,还怪人营养不良。

难道你们认为,中国人就只配拥有这样的精神生活?

别又把锅都甩到广电头上。

看看隔壁的日韩和印度,他们的有些题材,在国内确实没法拍,但那些日常生活的题材,总没人摁着你的手不让拍吧?有钱也宁愿送给外国人,买人家的版权翻拍,却不愿意找几个国内的好编剧写原创剧本。

国内没好编剧吗?肯定不是。那么多国产经典电视剧,没有好编剧是怎么出来的?只要钱到位,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何况这些编剧根本就不贵,小鲜肉片酬的零头就够请一个最好的编剧写完一整部剧了。

这次事件,其实也打乱了视频网站的资本布局。

多收了上亿点播费,对于上百亿的亏损来说,杯水车薪。但是本来已经在舆论场臭大街的看盗版行为,突然一下子被视作对抗大资本的武器,很多人看盗版竟然不用觉得良心会痛了。

眼看韭菜长势喜人,突然不方便立刻收割了。现在,你说谁的心会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