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关注时尚类的号比较多,最近打开微信,肯定会被易烊千玺代言蒂芙尼的新闻刷屏
这次代言的消息在微博上被转了一百多万次,据说官宣当天甚至直接让Tiffany卖断货了。
PS:这也是我第一次听说大牌珠宝都能被粉丝买到断货的。
关于这个代言的新闻,这里要补充一下:
其实四字弟弟还有一个具体的Title,叫“蒂芙尼T代言人”。
易烊千玺,戴的是蒂芙尼T1系列
至于为什么是这个Title,以及为什么选易烊千玺,蒂芙尼的官方介绍里是这么写的:
“T,不仅是蒂芙尼名称的缩写,更诠释了蒂芙尼精神……正如易烊千玺所代表的年轻一代,追随内心感受,自信坚定……”
乍看这段肯定一脸懵逼:
就一个字母T怎么就看出品牌精神来了?和自信坚定又有什么关系?
当然,奢侈品牌发官方文案都是非常谨慎的,也往往都是有依据的。
要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回到上世纪60年代,从《蒂芙尼的早餐》说起。
很多人第一次认识Tiffany这牌子应该都是从这部电影开始的吧,所以不少人都会以为这部电影是品牌砸钱做的植入广告。
其实并不是。据说Tiffany当时没花钱,电影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只是因为这部电影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
小说的原作者杜鲁门·卡波特在书里给女主角安排的重要人设就是:
一个特别喜欢Tiffany的平凡少女,从乡下来大城市闯荡,每天都梦想自己能走进上流社会。
为什么偏偏要设定成喜欢Tiffany,而不是别的牌子呢,只是因为他家钻石卖得特别贵吗?
并不完全是这样。翻翻原书,会发现作者卡波特借女主角之口是这么解释的:
“(你每次觉得心绪不宁的时候)会怎么办?”
“也许去喝一杯吧。”
“我也试过喝酒,还试过阿司匹林,甚至试过用一些药物来麻痹自己,但都没用。后来我发现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跳上一辆出租车, 去蒂芙尼的店里,那会让我立刻平静下来。因为每当看到那些西装革履的Sales们站在柜台后的样子,都让我觉得在这个地方,永远都不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再仔细品一品这段话,是不是哪里有点不对?
居然有人会专挑心情不好,兜里也没钱的时候,跑去大牌店里找虐,还觉得挺解压??
一般来说当然是不会的。
但,除非你是在纽约,除非你是在蒂芙尼的店里。
《蒂芙尼的早餐》曾入选过《时代周刊》的“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但最初,它只是准备发表在美国版《时尚芭莎》上的一篇小短文,写给时装精们看的。
小说的作者杜鲁门·卡波特当初也算是半个时尚圈人,很了解各个大牌之间的差别。
蒂芙尼就是他特意挑的,书里那些推动剧情发展的小桥段,也几乎都是围绕这个牌子本身的特点来定制,可能换另一个同样也很昂贵的珠宝品牌,就不一定成立了。
比如,电影里有一段让Sales听了想打人的名场面:
“——我们的预算不多。
——请问有多少?
——十美元。。。”
“——我们可以在这(戒指)上面刻字啊。
——但这戒指这不是在蒂芙尼买的吧。
——不,事实上这是买巧克力送的。。。”
“——原来如此。。。这情况并不常见。但蒂芙尼是很周到的,请把名字缩写告诉我,明早便会做好。”
兜里揣着十美元去大牌珠宝店里血拼,不仅没被翻白眼,还得到了高级的服务,这段是不是演得有点太那啥了?
最终两人拿着这只买巧克力送的戒指,还成功在蒂芙尼刻上了字
看起来确实有点那啥, 但确实是以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为蓝本的。
上世纪中,蒂芙尼在杂志上登过一篇广告,售卖一枚标价17万6千美刀的戒指。
被一个11岁的小朋友看到了,然后写了一封信去蒂芙尼:“你好,我很想把这枚戒指送给我妈妈,但我每周零花钱只有50美分,请问有什么办法吗?”
品牌还真给他回信了:
不愧是纽约的牌子啊, 纽约人最喜欢聊的就是梦想,还爱标榜包容,平等,自由,就连卖珠宝也是。
老佛爷Karl Lagerfeld当年在纽约接受《名利场》的采访,被问到哪个电影最能代表纽约精神时,就秒答:
“《蒂芙尼的早餐》。”
毕竟 把珠宝都能卖出一股平等自由正能量味儿的,也就纽约了。
如果现在去美国的网上书店搜索“Tiffany”,能找到好多好多书——好多好多并不是珠宝图册,而是专门教你怎么提高生活质量的书。
这些书都是Tiffany官方出版的。
不少美国人在青少年时代都从长辈那儿收到过一本叫《蒂芙尼餐桌礼仪》的书,里面会教会你怎么得体地吃大餐。
还有《蒂芙尼婚礼指南》、《蒂芙尼派对指南》、《蒂芙尼餐桌布置指南》等等,包罗生活的方方面面。
要划重点的是,这里面有好几本是杰奎琳·肯尼迪参与编写的,在里面分享了自己一辈子积攒下来的生活经验和好品味。
杰奎琳·肯尼迪在做总统夫人之前就是图书编辑,晚年时又重操旧业,她在80年代为Tiffany编写过六本书
想想看,前总统夫人当图书编辑,和大牌珠宝一起教你怎么过好生活,这简直是太纽约了。
所以说,在西方,尤其是美国,Tiffany与其说是个珠宝品牌,倒不如说更像一个符号。
至于它究竟象征的是什么,《纽约时报》曾经给过一个答案:
"A symbol of striving aspiration, whether it be for love or a more lavish, gleaming life. The name Tiffany became an expression of the American promise of a better future."
“(Tiffany这词对我们来说并不止于一个品牌)它象征着向上的渴望,无论是为了爱,还是更盛大,更闪亮的生活,反正只要看到这几个字,就好像为自己许下了一个更好的未来。"
早年有记者采访Met Gala的创始人Eleanor Lambert时,她也说过一句关于Tiffany的评价,更简洁精炼:
“就是一个让人做梦的牌子。”
这才是为什么卡波特让“喜欢蒂芙尼”这件事变成了女主角的人设。
因为只有Tiffany传递的氛围和精神能让女主角霍莉坚定地认为,自己有一天肯定也能过上这种闪闪发光的日子。
当然,Tiffany终归是个珠宝品牌,不能总是靠卖书,或者给人送免费大礼来造梦。
他们想到了另一个好办法:
再回到《蒂芙尼的早餐》这部片子的开头,女主角霍莉走下出租车,走到蒂芙尼的橱窗门口,开始吃起了牛角面包。
她在看什么呢?不只是大钻石,还有里面如梦似幻的设计。
实际上,当年无论能不能消费得起蒂芙尼的珠宝,只要走在纽约的第五大道,谁都会在蒂芙尼家的橱窗外慢下来,多看两眼。
Assouline出版过一本专门介绍蒂芙尼橱窗的书,就收录过这个名场面
顶级的橱窗设计师都在这里,极尽梦幻之能事,任何人看了都会精神为之一振。(之前写过一篇关于Tiffany橱窗的故事,戳 这里 回顾)
关于橱窗设计,上世纪80年代,蒂芙尼的创意总监John Loring是这么打比方的:
"(We)Only use ideas that fall on everyone like rain."
“我们只用那些会像雨滴一样无差别落在每个人身上的创意。”
用中文来讲,大概是雨露均沾?
结果就是,这个纽约的牌子比全世界任何一家珠宝品牌都要热衷于设计,尽管他们用的也是真金白银。
上世纪的Tiffany广告
在这里,毕加索的女儿会设计戒指和手镯。
毕加索的女儿Paloma Picasso,以及她给蒂芙尼设计的珠宝
就连店里的圣诞小卡片也得是Andy Warhol画的。
后来,Andy Warhol给蒂芙尼设计的圣诞卡片还被集结成册出版了
哦,对了,甚至不用去蒂芙尼的店,也能享用到他们的创意。
打开任意一张1美元的纸钞,上面的国徽,就是当年美国官方邀请Tiffany重新设计的。
还有比这更雨露均沾的么?
有趣的是,不止是美钞,很多我们完全想不到的设计,都是Tiffany当年做的。
比如下面这顶纽约洋基队的棒球帽
这个纽约的首字母缩写也是Tiffany设计的。
1887年,前纽约市警察局长官Big Bill Devery委托Tiffany设计了一枚奖章,用来表彰英勇牺牲的警员。
蒂芙尼在1887年的原始设计
尽管只是一枚银制的奖章,因为Tiffany的字母设计,变得别有风味。
再后来,警察局长觉得NY这个logo很好看,完全可以把它当做纽约精神的一种象征,制作成运动球队的队徽。
就这样诞生了洋基队NY logo的爆款传奇,就算不看棒球的人也会把它当做纽约的象征,戴在自己头上。
也许是受到这件事的启发,到了上世纪80年代,蒂芙尼自己也冒出了一个想法:
既然人人都把Tiffany这个词看成梦想,以及拼尽全力获得好生活的象征,
那何不 像给纽约洋基队设计的NY那样,把自己品牌的缩写T也设计成珠宝,将所有的精神都浓缩到小小的字母里呢?
上世纪80年代,Tiffany T系列的雏形
这就是开篇四字弟弟手上戴的那个T1系列的雏形。
仔细想想,全世界除了蒂芙尼以外,似乎是没有第二个以珠宝起家的品牌,会拿自己的首字母缩写来做成一个有名有姓有分量的系列。
超模Vittoria戴着蒂芙尼T1系列
可能就是因为他们从最一开始,主打的就不完全是大钻石,还有大梦想。
再回头看开篇说易烊千玺官宣是蒂芙尼T代言人,就很好理解了。
抛开带货这一点,T这一个字母里浓缩的那种拼尽全力、独立、自信、梦想,易烊千玺几乎都能对得上,且没人比他更适合了。
乍一看T系列的理念好像很简单,就是个首字母缩写,
拉开时间线,才知道实际上比其它系列经历了更多:从80年代就开始构思,直到21世纪才实现。
因为T这个字母只有两笔,想要设计得层次丰富且高级,不容易。
整个系列成型以后,一路上改了很多次,最开始是两个T,直到今年只留下了一个T,形态更简洁,但层次更丰富了。
左:蒂芙尼T系列;右:蒂芙尼T1系列
于是最后把这个 新设计叫T1,不再仅仅寓意美好未来,还有自己的独一无二。
少了一个T,层次还能更丰富,秘诀在于不对称的设计。
这是T1系列设计的精髓,就算是全部镶钻的款式,左右也要镶嵌不同切割手法的钻石。
这样就多了些流动性。
蒂芙尼现任总监Reed Krakoff的T1系列手稿和设计作品
不过,虽说气质是灵动的,但整体线条依然很凌厉,所以才适合叠戴。
甚至可以戴满钻,满手都是也没问题。
像易烊千玺那样。
据说当年卡波特写《蒂芙尼的早餐》,其实也是因为自己喜欢蒂芙尼,只不过当年他觉得不适合把一个爱珠宝的主角写成像自己一样的男人。
而转眼到了21世纪,男人可以戴起钻石,女人也不用再把买珠宝作为好生活的唯一标准,这也是包容、平等、自由的一种吧。
易烊千玺广告的这个场景也致敬了《蒂芙尼的早餐》,只不过赫本抱着吉他唱《Moon River》的画面,如今换成了跳街舞这么有力量感的场面
对了,和《蒂芙尼的早餐》电影里圆满的大结局不同,小说是以悲剧收场的。
杜鲁门·卡波特并不完全赞同自己笔下的女主角霍莉只爱享受生活的态度。
因为好生活不是人生的全部。
他说过下面这段话:
“我对名利并非心存忌惮,它们也在我的日程表上。但我更希望到了实现那天,在美好的清晨醒来,去蒂芙尼吃早餐时,依然能与自我相伴。”
把这话放今天换成易烊千玺来说,似乎也挺合适。
消费,欣赏,或者花痴,请随意。
今天就到这里啦,晚安。
(本期编辑助理:do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