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欢收藏一个时代没落的影像,深深烙上自己的记忆,然后,美好的自然是美好的,远离的人注定远离,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熟悉贾科长片的影迷,大概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在他的电影中,他非常注重音乐,尤其是直接引用经典老歌来配合故事情节,尤其喜欢港台地区的经典音乐。
看贾樟柯的电影,很多语言都是他山西的当地方言,再加上千里之外的粤语歌曲,真是视听冲击力极强。
但是大屏幕上的电影是我们最重要的视线。我们还记得,在每个影音厅的最里面,总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那里总有奇怪的声音。
双卡录音机,开到最大声,丢了又捡起来的中国电池,最爱的四大天王,郭富城的头发,学唱粤语歌曲成了时尚……这一切占据了太多的童年回忆。
同时,在那个几乎没有监控的年代,看完一部电影,青春荷尔蒙会促使人们上街找人打架,尝尝人间的滋味。哪怕是满头是血,在女同学面前也有一瞬间的威风。
看贾樟柯的电影,镜头扫过的是很多人记忆中的片段。配上耳熟能详的歌曲,自然能引起深情共鸣。或许,就是这种感觉。
听着她的《焚心以火》《曾经心痛》《潇洒走一回》《伤逝》《祝福》《甜言蜜语》等歌曲,她的中音表达着一种个人的情感,时而悲伤地叹息,时而用力呐喊,时而静静诉说。
现在仔细听Sally的歌,随着年龄的增长,总觉得她的歌声里充满了一个时代的回忆,带着淡淡的感伤,是一个时代已经褪去的无声告别和烙印。
或许,这就是贾樟柯一直爱表达的电影情怀吧。他喜欢收藏那些没落的岁月,将自己的记忆烙印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