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易代时,世界各国都在干什么?清华教授称:明亡不可思议

2022-07-13     历史新视角

原标题:明清易代时,世界各国都在干什么?清华教授称:明亡不可思议

明、清是最后两个封建王朝,因为两个封建王朝末年的历史,也常常有人会将它们放在一起对比,明粉、清粉各持一词。

在“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以及“剃发易服”、“慈禧西逃”影响下,推崇明朝的人更多,清华教授甚至说:明清易代似乎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明王五十年前的万历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时期之一,紧随而来的是明朝灭亡,这确实有些不可思议。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朱棣都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先后出现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多个经济、文化高峰期,期间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郑和下西洋,向外宣扬国威时,也引入了西方文化。

明朝出现衰退是从明英宗时期开始的,朱祁镇9岁继位年龄尚小,太监王振开始干涉朝政,随着张太后、元老重臣“三杨”死后更无人遏制宦官,王振还撤下太祖设下了禁止宦官干政的敕命铁牌。

明英宗对宦官十分信任,宦官加紧盘剥旷工,导致旷工起义,此时就埋下了严重的宦官隐患,明英宗又连续对瓦剌发动征讨,王振更是怂恿明英宗亲政,结果50万人折损过半,明英宗还遭俘虏,“土木堡之变”也成为了明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宦官一直都是明朝隐患,到了明末还出现了魏忠贤这样权倾朝野的宦官,崇祯帝朱由检大力整治宦官,然而没有宦官的遏制,东林党再度崛起,这些士大夫继续蚕食国库,加上天灾不断,更是带来了一场全国性饥荒。

朱由检殚精竭虑,却没有动摇到封建体制的根本,他在位17年,就颁发了六次罪已诏,明亡似乎也成了一种必然,只是大多数人都难以接受,明朝之后偏偏是清朝。

明朝军事、科技都领先于世界,军队都装备上了火枪,清朝大力推行“剃发易服”,这些先进的科技也都慢慢消失了,“康乾盛世”时期,西方先进的技术已经传入了清朝,但康熙、乾隆都觉得西方是“蛮夷之地”,大清朝怎么能用蛮夷的东西,“康乾盛世”一过,清朝也开始走下坡路。

明清易代是历史上趋势,也是封建制度最后的挣扎,那么明亡之时,世界各国都在做什么呢?

1640年,明朝已经是岌岌可危,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内部的矛盾也非常尖锐,资本主义迅速崛起,新贵族愈发不能忍受封建王权,但查理一世始终坚持“君权神授”,于是内战爆发,查理一世被斩首,然而新政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直到“光荣革命”后,这才重新确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

英国先后经过都铎王朝和伊丽莎白女王时代,冲破了罗马教廷的束缚,发展了文艺复兴,工业革命,19世纪也进入了英国扩张时代。

法国在明亡时期,也来到了路易十四亲政时期,路易十四削弱贵族,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法国迎来了极盛,路易十五、十六又走向了衰弱,紧随而至是法国大革命,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时代开启。

总而言之,明清易代时期,欧洲也出现了一场巨大的变革,他们开始摆脱“君权神授”的幌子,在侵略当中发展了科技,英法两国在海上逐鹿,沙皇俄国则充当了陆地上的宪兵角色。

俄国一直虎视眈眈黑龙江一带,并驻扎在雅克萨,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出兵雅克萨,此时俄的军事实力并不是特别强,康熙拿到了一定的优势,但是只有康熙一撤兵,俄军就卷土重来,清军拿他们是毫无办法,就提出了谈判。

俄国虽然强硬,但此时又在跟奥斯曼帝国争夺黑暗出海口,不能同时兼顾两边,最终还是选择了和谈,签署了《尼布楚条约》,康熙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列强的野心和军事能力,依旧自娱自乐,闭门造车。

康熙后期清朝就已经严重衰退,雍正继位后十分勤政,又给大清续上了半条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ec16fe473021374a1fa14c6756d4b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