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镇:聚焦群众关切,践行为民宗旨,扎实推进主题教育

2019-10-23   灵武市广播电视台

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临河镇通过开展集中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中,立足自身实际,呼应群众所盼,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难题,不断增强全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张家窑是临河镇上桥村的一个自然村,也是临河镇最远的一个村,尽管离镇政府有40公里的路程,但服务群众却从来没延误过。在主题教育开展中,了解到张家窑村民普遍反映该村道路难走的问题,镇党委、政府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广泛征求意见后,决定利用“一事一议”项目,对全村5.3公里村道进行砂砾路改造,解决全村近90多户群众出行问题。如今,道路路基已整平,近期将铺设砂砾,这一项目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上桥村第十村民小组组长张志明说:“张家窑村的道路过去坑坑洼洼不平,经过镇、村领导和老百姓讨论后,决定把这条路重新进行修整。再有七、八天这条路就修好了,老百姓出行就更方便了。”

张家窑村村民杨豹说:“过去这条路坑坑洼洼的,一下雨老百姓出行很不方便,全是泥坑。现在对这条路进行修整,路也宽了、也平了,老百姓出行方便多了。”

利用“一事一议”项目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还有该镇二道沟村。在主题教育开展中,二道沟村党支部根据群众的反映和实际需求,规划实施了村部门前花园改造项目,通过新建廊道、健身步道,增加绿化效果等,着力建设满足群众休闲和娱乐需求的基础设施。该项目于10月5日开工,计划工期1个月,11月5日前后将建成并投入使用。

如果说实施“一事一议”、美丽小城镇项目真正解决了群众的所需,那么为农村老党员送去“红色移动课堂”手持移动数字设备,则解决了老党员的学习难题。

在上桥村老党员杭山的家中,老人正在收听“红色移动课堂”小喇叭播放的灵武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知识。老人告诉记者,平时想通过报纸电视和手机了解国家政策,但因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看起来困难,而且自己也参加不了村上组织的党员学习活动。现在村上给老党员送来了这个特殊的小礼物,过一段时间,村干部还会对存储卡上的内容进行更新,大家都非常开心。

和上桥村一样,下桥、红柳湾等村党支部按照镇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针对部分农村党员阅读能力不强、视力不好、文化程度有限等实际问题,组织村干部和村里的年轻党员,采取送学上门、送“移动课堂”等方式,帮助老党员学习党的政策,不仅得到了老党员的肯定,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宽了全镇党员学习的覆盖面。老党员杨礼说:“早晨起来打开‘移动课堂’听听习主席的讲话,学习发布的材料。现在政府对我们农民各方面都很关心,月月都能领到养老金。”

长枣产业是上桥村的支柱产业,眼下长枣的采摘销售已全部结束,但在上桥村,记者看到每家门口、枣树地边都堆放着大量的农家肥,村民们正忙着将农家肥倒在之前挖好的枣树田里。据上桥村党支部书记徐韶源介绍,为进一步提高上桥村灵武长枣的品质,结合主题教育的开展,村支部积极协调广大党员将学习教育转化为具体行动,帮助村民解决在为枣树施农家肥、长枣销售、种植技术等过程中的难题,进一步带动了群众增收。

上桥村党支部书记徐韶源说:“今年我们上桥村共销售长红枣350万斤。现在到了秋施肥的时候,我们上桥村老百姓全部用的是农家肥,通过我们党支部的引领和指导,为上桥村80%的农户施了农家肥,从源头上抓好长枣的品质。”

在开展主题教育中,临河镇通过举办主题教育读书班的形式,针对专题调研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带着问题学,不折不扣落实学习教育的各项要求。召开专题教育学习会,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力求通过学习,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增强执政本领、破解工作难题的“金钥匙”,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为衡量标准,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截至目前,临河镇共完成全镇美丽小城镇、上桥长枣市场临河村环境整治等8个项目,实“一事一议”项目4个,同时结合全镇实际,谋划2020年重点项目8个。

临河镇党委副书记李伟东说:“自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以来,临河镇坚持学做结合,将整改落到实处。通过走访群众开展调研,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收集起来,实施美丽小城镇建设和‘一事一议’项目,花小钱办大事,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办好办实。另一方面,为增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覆盖面,通过‘移动课堂’和‘大喇叭’的方式,为老党员送学上门,增强主题教育的学习覆盖面。”

记者:陈玉华

本期编辑:彭雅茹

责任编辑: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