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迎来了处暑节气,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意味着暑天将要结束,而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提示人们要适应气温变化,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所以人们在处暑节气也会有各种庆祝和活动,以迎接秋天的到来。比如“吃5样,做3事”,不管有钱没钱,都要遵循老传统,祈福纳吉好过秋。
1、吃鸭子
许多地方也有在处暑节气吃鸭肉的传统习俗,尤其南京有“处暑送鸭,无病各家”这样的老话。处暑节气是夏末秋初的过渡时期,气温虽然开始有所下降,但仍然闷热。此时,人们认为食用鸭肉能够清热降火,是有助于消暑的良好选择。鸭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滋补身体、滋养肌肤的功效。
2、吃龙眼
福建等地比较盛行处暑节气吃龙眼。龙眼是一种具有热带风味的水果,处暑节气正值福建龙眼上市的时候,因此人们往往会选择新鲜的龙眼果实,将果肉剥离出来慢慢品尝,还喜欢拿龙眼来泡稀饭吃。龙眼果肉鲜甜多汁,口感丰富,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和矿物质,有利于补充夏天过热而消耗的营养。
3、吃白丸子
在处暑节气,福州有一传统小吃就是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子。秋季天气渐渐转凉,人们相信吃糯米丸子可以保持身体的温暖并增加体力。同时,糯米也是许多传统节日的重要食材。白丸子的做法也简单,将糯米粉浆搓成花生米大小的小丸子,倒入锅里煮熟,口感Q弹,再打个蛋花,可以煮甜的,可以煮咸的,看各人口味。
4、喝凉茶
在广东地区,处暑时节仍然比较炎热,所以许多老广热衷于喝凉茶。凉茶是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如金银花、甘草、野菊花等,没有茶叶成分,入口虽苦,但回甘,有助于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缓解处暑时的秋燥。但喝凉茶不要过量,不能用过度苦寒的草药,否则易伤脾胃。
5、喝酸梅汤
南方地区的处暑天气仍受到“秋老虎”的影响,余热未消,人容易口渴,喝一碗生津解渴的酸梅汤舒服得很。酸梅汤在苏州人心中占有重要地位,流传着“处暑酸梅汤,火气退光光"的谚语,所以到了处暑这天也是非喝不可的,生津解渴,还能够帮助体内酸碱达到平衡。
1、出游迎秋
老话说“七月八月看巧云”,处暑也可以称为“出暑”,随着处暑到来,秋天的气息渐渐浓厚,天气开始转凉,这也意味着人们在这个季节里适合出门游玩,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因此民间流传着“出游迎秋”的习俗。
2、拜土地爷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人们会选择在这个时节举行各种仪式拜祭土地爷。在农耕社会中,土地被视为农民们的生计来源,因此拜土地爷是为了感谢土地的恩赐,祈求来年丰收。在这一天,农民们会将糕饼、水果、五谷杂粮等供品摆放在土地神位前,同时烧香拜祭,并祈求来年的农作物丰收、疫病平息、家庭安康。
3、放河灯
处暑节气里有一个很普遍的民众的活动——放河灯。因为处暑节气里会进行中元节这样的传统活动,人们将精美的灯笼放在河流或湖泊中,然后点燃灯笼,让它在水面上漂流。这个习俗缅怀先人的同时,也象征着人们希望将不好的事情随着河灯一同漂走,带来好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