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变身“销售员”,年销售额平均增长100%……

2024-08-06     周到上海

初心如磐援滇路,奋楫笃行家国志。

2021年至2023年,闵行区派出多批援滇干部人才远赴云南省昭通市和保山市,开展东西部协作工作。他们接过援滇接力棒,带着闵行人民的深情厚谊,满腔豪情、锐意奋进、实干担当,给当地留下了一批惠民利民项目,还带去了如清风般的新理念新经验。

为进一步做好东西部协作工作,展示好闵行援滇干部人才风采,“今日闵行”推出“援滇风采”系列,由援滇干部人才们讲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获,传递他们跨越千里的山海情话。

从一个“电脑修理工”到一名“农产品销售员”

文/赵世莹 挂职岗位:昭通市商务局副局长

三年前,我怀揣着对昭通这片陌生土地的憧憬和对东西部协作的热忱,来到昭通,挂任商务局副局长,从事消费帮扶工作。这对于长期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昭通有哪些农特产品

——这些产品的特色、优势是什么

——这些产品的销售渠道在哪里

——这些产品在上海市场的接受度如何

——这些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是谁

——如何尽快转变角色进入状态开展好工作

第六届上海市结对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上介绍昭通特色产品

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了我的援滇之旅。我走访昭通的各个县区,征集各地的特色产品信息,调研当地的龙头企业,了解他们的生产经营情况,并与上海的经销商、经销渠道等深入交流,探讨合作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我摸清了昭通的农特产品情况,并对昭通的龙头企业、销售渠道和目标消费群体有了深入的了解。从最初的发动所有援滇干部进行“每县一品”微信朋友圈“营销推介”,到举办昭通农特产品直播周,到组织企业赴上海参加大型展示展销、供需对接会,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所有援滇干部的配合下,成功将昭通苹果、鲁甸花椒、巧家红糖、镇雄竹笋、彝良天麻、威信魔芋、大关筇竹、盐津乌骨鸡、永善大五星枇杷、绥江半边红李子等优质特色产品推介到上海市场并获得上海消费者的青睐。

闵行区五五购物节上布置昭通农特产品展台

三年来,我从一个对昭通、对消费帮扶工作一无所知的“小白”,成为一名对昭通农特产品如数家珍的“昭通人”,我也最终从儿子口中的“电脑修理工”跨界成了一个“农产品销售员”。

三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昭通农特产品在上海逐步得到消费者认可、喜爱,销售额也逐年攀升:从2021年的1.2亿元到2022年的2.8亿元再到2023年的4亿元,以平均每年100%的增速在增长

三年来,除了做好消费帮扶工作,我也积极推进沪昭两地文旅协作。尤其是职工疗休养工作,从一片空白到2023年累计一万余人来昭通疗休养,带动当地旅游收入三千余万元,成功将昭通“大山大水大峡谷”的独特自然景观推向上海旅游市场。

三年来,我还参加了联络组组织的三次党校专题培训。通过在扎西、老山、杨善洲三所干部学院的专题学习,我进一步深化领会了党的创新理论,增强了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做到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最高位置,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以“奋力一跳、狠抓落实”的实际行动和履职成效,交出高效推动东西部协作发展的合格答卷,争做新时代好领导好干部。

回顾三年,这三年的援滇经历,让我有太多的收获与感悟。

援滇三年,让我更加深入理解了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意义。东西部协作是国家战略,是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沪滇协作是一场双向奔赴、双向赋能的“山海之约”,“上海市场+昭通产品”的协作模式既丰富了上海市民的“菜篮子”,更鼓起了昭通农户的“钱袋子”。看到东西部协作给昭通、上海两地带来的变化,也更加坚定了我为东西部协作贡献力量的决心。

援滇三年,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在援滇工作中,我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践行初心使命,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尽心尽力为昭通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援滇三年,让我更加深切感受到奉献的意义。援滇工作虽然辛苦,但我乐在其中。每当看到昭通的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同时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我心里就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援滇三年,我不仅收获了工作上的成绩,更收获了深厚的友谊。三年来,我与援滇兄弟们并肩战斗,共同为昭通的发展贡献力量。在工作中,我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三年来,我与当地的干部们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我们都有一颗火热的心,都希望为昭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在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和默契。我们一起商讨工作,一起解决问题,一起为昭通的未来共同努力。我被当地干部们的热情和淳朴感动,他们就像我的亲人一样,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

赴昭通机场调研航空物流工作

一次援滇行,一生昭通情。服务昭通,一生可能仅此一次,但昭通的山、昭通的水、昭通的风土人情已然深深融入我的血液,关注昭通、祝福昭通定将会伴随我的今世今生。

如今,我将带着这段宝贵的经历和感悟回到上海,我将永远珍惜这段援滇经历,并将继续努力,为两地交流合作贡献力量。

来源:今日闵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de4b81c72f06ea71c52c917dcb2b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