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从此爸爸妈妈就有了孩子这个甜蜜的负担。
3翻6坐78爬,过了新生儿期,宝宝自发性的动作越来越多,照看孩子时间较多的妈妈或者爷爷奶奶,会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时刻警醒着。当宝宝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了啃啃时,怕不卫生引起生病;当宝宝蹲下玩泥沙捡树叶时,怕弄脏手和衣服…其实,这些都是大人做“错”了,孩子正在探索世界,大人的阻扰可能在无意中磨灭了孩子的某些天分。
从人类发展研究的科学角度来说,每个人在孩童时期都潜藏不同的天赋,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这一时期称为敏感期。如果能把握幼儿成长规律,捕捉住儿童的敏感期,是心智启蒙的最佳方式。
在幼儿0~6的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会频繁出现各种敏感期。当孩子处于敏感期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掌握某种能力,同时敏感期又是稍纵即逝的,很快就会消失,各个敏感期交叉同时出现,并不是一个出现再出现另外一个。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了解一些育儿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今天沐妈就来聊聊孩子们的敏感期如何度过。
为什么要重视孩子的敏感期呢?咱们讲接地气一点:如果爸爸妈妈错过孩子的敏感期,可能就会错过一个发现自家出产天才的机会。
那孩子有哪些敏感期呢?沐妈结合自己当妈的经验,分别从5大敏感期来举例说明。
次序敏感期
第一个:次序敏感期,在孩子6个月到3岁之间出现,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对生活中所有事物出现的次序感兴趣,会要求物品摆放在固定的位置。
沐在2岁左右的时候突然开始很喜欢摆东西,鞋子、玩具,按大小,按颜色,按分类,我们在他摆的时候都不会去打乱他,收放都由他自己做主。如果爸爸妈妈发现自家孩子有了类似的习惯,那么就要抓住这个机会培养孩子的次序感。沐到现在8岁多,从穿鞋脱鞋的小事上也能看到他自我次序感的建立还是比较好的,从不乱丢,一定会摆放好后才会离开。
感官敏感期
第二个:感官敏感期,在孩子0~6岁的阶段出现,这个时期的孩子会通过自己的口手眼鼻耳等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
宝宝会在7个月左右开始吃手吃脚,喜欢把任何能拿住的东西都往嘴里塞,这是婴儿的口腔敏感期,属于感官敏感期这个大的范围内。爸爸妈妈只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给宝宝提供足够的探索世界。沐在这个时候是买的布书,布偶以及不含小零件的安全塑料玩具,注意清洗和消毒就好。
不要买宝宝学步车,从爬行到站立是一个自然发育的过程,当孩子还没做好准备站立的时候,他会用爬去达成自己的目的地,爬行是身体协调性运动,千万不要毁掉了孩子爬的乐趣和能力。沐爬了很久,1岁3个月才突然站起来,很快就走得很好。只要环境是安全的,就放心让孩子去爬吧。
语言敏感期
第三个:语言敏感期,在孩子的0~6岁阶段出现,包括口语敏感期2~6岁,书写敏感期3~4岁,阅读敏感期4~5岁。
孩子在2岁左右是口语爆发期,沐说完整的句子比较晚,沐妈知道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从来没有着急过。从出生起,我们没有用过儿化语言,比如吃包子就是吃包子不会说吃包包,沐过了2岁后说句子口齿清晰,表达准确。3岁左右的时候孩子会喜欢各种画,涂鸦,家里需要满足孩子的这一需求,为绘画、写字打基础。建议爸爸妈妈坚持亲子阅读,鼓励和赞赏孩子的任意图画。
细微敏感期
第四个:对细微事物的敏感期,在孩子的1.5~2岁的阶段出现。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很小的细节或者修改过的东西会感兴趣,比如一只蚂蚁、一个纽扣、一个小洞等。
如果孩子喜欢去捡一些细小的东西,大人不要阻止,而是应该陪伴在身边。在预防危险的情况下,不要说“太脏了”“不要捡”等等之类的话语,让孩子尽情的去感受,保护他们对这个世界最纯真的探索欲。
经常看到老人带孩子的,都是抱在身上不撒手或者推车子,不让孩子下地,怕弄脏,怕孩子不好控制。当然了,老人也不知道孩子有这么多重要的敏感期需要经历,错过就是一生。
社会敏感期
第五个:生活规范社会礼仪敏感期,在孩子的2.5~6岁出现,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喜欢结交朋友,喜欢参与群体活动。
父母的言传身教在社会敏感期占有最重要的位置,爸爸妈妈怎么做,孩子就会怎么模仿。比如大人不随地扔垃圾,进房间前先敲门,关门要轻轻的,见到熟人打招呼问好等等,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发掘孩子的敏感期
儿童发展的敏感期一旦错过,就不再重来,如果在这时间里抓住了孩子的敏感期,育儿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
沐沐妈妈,80后学习型家长,孕前开始学习育儿知识,孕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家人一起学习,小孩半岁重回职场,近10年育儿学习和实践经验帮助自己找到家庭共育的好方法。
如果分享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