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古典×人性悬疑”,《繁城之下》打造多元叙事的典型样本

2023-10-16   影视观察家

原标题:“东方古典×人性悬疑”,《繁城之下》打造多元叙事的典型样本

腾讯视频X剧场上新剧,东方古典悬疑剧翻新篇。

近日,由腾讯视频出品,万年影业监制,三川传媒承制,王铮编剧执导,白宇帆、宁理、向涵之、刘怡潼领衔主演,张昊唯、曾黎、曹征、王策、张晞临特别出演的古装社会派推理剧《繁城之下》播出,以明朝万历三十七年江南蠹县发生的离奇凶案为起点,展开了一场地毯式、全视角的调查,拉开二十年前秘密的序幕。

作为腾讯视频推出X剧场的第三部精品短剧,《繁城之下》呈现了完全不同于前两部的气质,以广告制作出身的创作团队跨界影视,用全新的思维模式、细腻写实的叙事手法讲述群像故事,极具先锋特色的“东方古典与悬疑创新结合”的风格,为国产剧的悬疑市场吹来了一股新鲜之风。

精雕众生群像特质

盘根错节存秘密

衙役挑开盖在稻草人身上的帽子,一张真实的人脸伴随着苍蝇和蚊虫赫然出现。《繁城之下》开篇即命案吊足了观众胃口,但主创显然并不想单纯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随之而来的一个个巨大的谜团,更是验证了剧集对人性的描绘。曲三更要找到杀害师父的凶手,一是要在千头万绪中寻找切入口,另一方面则是要应对庞杂的社会关系。

县衙内,曲三更所在的快班跟易头儿主管的皂班具有利益上的竞争关系,此人鸡贼圆滑且势力,是冷捕头死后的第一个得利者;典史宋辰善恶难辨,毒辣阴鸷,但表面上看起来并未有杀害冷捕头的原因;高士聪则是一直陪伴曲三更的有力盟友。

县衙外,翠华楼的林四娘是冷捕头的相好,她看起来是案件的受害者;秀才凤可追是曲三更的发小,是破解古籍、最懂诗书的技术担当;对市面了如指掌的访行、打行的五侯府,正邪难辨,难以管教;还有二十年前陆家豪宅莫名大火的相关人员陆远暴、陆直,都在一个个浮出水面。

随着剧情推进,出场小人物也越来越多,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十分庞杂,但这并未影响角色的清晰呈现和完美塑造。每个出场的人物并不是只为了破案而存在的工具人,而都是有迹可循的,在大火中丧生的更夫曲天明,买下老宅但令其荒芜的陈旺,均有完整的故事线展示。

每个角色都是一个鲜活的人,他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动机,他们不是为了讲这个故事而活,按照导演王铮的说法,本剧中即便是出来三言两语作证的小角色,也会有后续的交代。

同时,剧中悬疑氛围的塑造激发着观众们的追剧欲望和探索兴趣,尸体被以特别的姿势摆放、与之同时出现的古籍、刻意掩藏事实的人......环环相叠,每个看似不相关的线索和事件都暗示着更深层的秘密,一场更大的阴谋可能正在酝酿。接连不断的悬念、猎奇的设定和情节,需要剥茧抽丝去寻找草灰蛇线的伏笔。

将小人物的命运与悬疑叙事相结合,让观众沉浸在一个充满谜团和思考的世界中,带给观众全新的观剧、审美和情绪体验,不仅令人兴奋,也令人深思。

聚焦社会风貌市井民俗

营造代入感与真实氛围

新人导演、编剧王铮在写剧本之初就明确了自己的故事基调,即跟朝堂的关系不大,更多的是与市井民情有关,因此在剧集的呈现方式中,故事内容皆与江南市井氛围互相交融。

剧集首先营造了一个明朝江南的美学体系基础,烟雨小镇、民生和乐、谈诗作曲,悠然自得的“清明上河图”式的生活图景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据主创介绍筹备时参考了徐渭、吴冠中等人以江南山川或写实或写意的名画,以其当做影像的参考,提炼出既能还原彼时又能体现功底的200多张美术概念图、150张气氛图、60套三维模型,为了达到“写实和绘画感的结合”的效果,不停地去试和调整,广告出身的创作班底匠心可见一斑。

同时,这种精益求精的质感还体现在具体工事的搭建和器具、服饰的配备上。《繁城》对于人物造型的塑造无一不是精细的,写实的造型风格还原当时的市井风貌;置景建筑都蕴藏着古建筑的影子;火灾的情节中,对于木质结构烧毁坍塌的状态,飘在空中的火丝火花以及烟尘,都力图达到视效的写实。

攻关求索,磨砺以须。千百个精益求精的细节共同铸造出一帧帧完美的画面,摊贩、店铺老板、普通百姓以及文人雅士活动的场所等生活方式的描绘,成功地描摹出明代江南市井的真实形态,为观众带入剧情,营造沉浸式观剧体验。

《繁城之下》的市井风情还体现在与社会民风的写实呈现上,这个围绕县衙查案发生的故事,细致地将县衙里各个官职的称谓,内部精细的分工清楚说明,站班皂隶、捕班快手、壮班民壮......皆有不同的职务,其中盘根错节的关系,伴随着新鲜感首次明确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检验尸、伤的仵作,巡夜的更夫、看管仓库的斗级库丁,以及报时的钟鼓夫、养马的马夫、烧饭的伙夫等等衙门勤杂人员,这些人都统称为衙役。他们与捕头有着等级之差,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曲三更在询问更夫为何灯笼不点蜡烛时,更夫恳求他饶恕自己这一次的原因。种种风土人情的描摹和细节上的周密不仅增加了代入感,也为中式悬疑故事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同时,剧中对当时那个富庶腐败江南小城里的社会帮派、活动场所描绘,体现着当时的市井文化特质,为衙门提供案件线索的打行团伙“五侯府”等也都在历史中有所考究,极具文化底蕴的巧思均为东方古典悬疑剧打下了耐人寻味的基础。

东方古典与悬疑相辅相成

叙事手法引人入胜

众生各异的群像塑造与还原历史的社会风貌,让观众看到了《繁城之下》对于东方古典元素与悬疑内容的价值展现。但剧集对于“东方古典悬疑”的探索远不止于此,同时也体现在古籍的引用、美学图景与坚守的正义上。

典籍作为剧情的重要线索,为古典悬疑元素的引入提供了重要支撑,它是吸引观众的重要东方元素。“吾道一以贯之”“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每句都代表着一桩命案发生,每一桩案件背后具有古典范的道德伦理考究,人物抉择背后的人性底色值得深思。

以典籍为出发点,剧集对“东方古典悬疑”的创新和尝试在氛围中逐渐完善,水墨质感的氛围、氤氲水汽的曲折小巷,略显清冷的写意氛围恰与剧集的悬疑调性契合得当。迷离又深沉的气氛为故事展开铺垫出诡谲感,正如导演所说“悬疑不是一种持续的情绪,它的力度不在于最后一下的反转有多么惊人,而是前面的铺垫做的是否扎实”,充分的准备让剧集以全新的思维模式呈现整体质感。

以一桩离奇命案为引,以案中案为串联引出更多未知的真相,是一种扎实古典的创作手法。剧集将“公道难寻,人性难测”的深层含义与整体故事线紧密融合,辅以“师父,你到底因为什么死的,是挡了谁的财路,还是做了什么不公道的事?”“良心这种东西,卖是卖不了几个钱的,但是想要留啊,就要付出很多”等对话,对人性进行叩问,通过展现每个小人物在一次次命运岔路之间的抉择,展现人性的更多侧面。

也正是正义难以坚守,“公道”就显得尤为可贵,即使前路坎坷,困难重重,但也总有人在难辨的善恶是非面前始终坚守公理正义,曲三更对于师父的怀念,一方面有多年悉心栽培的感恩,更多的则是在跟随师父办案途中对于正义的认知与传承。

从《漫长的季节》《欢颜》到《繁城之下》,X剧场已经播出了三部剧,其蕴含的无限可能、未知探索和先锋表达也已深入人心。此次《繁城之下》选用的广告团队跨界影视打造精品剧的班底,将X剧场最大化开发优质资源,对新创作者报以极高包容度的特点加以凸显,也正是由于X剧场“不设限”的立意,市场中才诞生了多个风格明显、主题深刻、题材多元的剧集。

第一季的X剧场囊括生活悬疑、年代传奇、古装探案等多种题材,虽然类型风格、故事年代不同,但剧集所阐述的世界观、人生观皆有相通之处,即生活化悬疑体制下的信仰、传承与自我蜕变,各有乾坤又融会贯通。此次《繁城之下》对于“东方古典悬疑”的探索,无疑是为中国古装探案剧创新展现了行业标尺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