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8归来——他们说
导语
沙8归来,已是第23天。腾格里的风沙漫漫,好像已在脑后,又好像仍在眼前。亚沙——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并不是短短的三天,而可能是两年的参与、一年的备战甚至是更久的守望,个中辛酸、折磨、伤痛从未消隐,但其中的团结、欣喜、突破也难以数尽。重重经历、万千思绪浓缩在一起,才是这最终的三天两夜、70km。
我们曾透过镜头看到京狮队每一位队员的艰辛和快乐,而这一次,我们不仅要看看沙8前后他们的样子,还要透过他们细碎且深情的文字,读一读那些热忱于沙8的心。
不想太过用力,用言语去描述我们眼中的你。月光,繁星会替我们说话,那个午夜总在加班加点赶着给团队发稿的姑娘;跑道,清风也在替我们说话,那个平时软糯但跑起来眼神中都是倔强的姑娘;心中万千色彩,提笔行云流水。扛着镜头在沙漠狂奔时不给自己退缩的理由,饮尽X5后也会可爱地喋喋不休。嗨,乌鸡,很高兴认识你。
一个在群里催遍作业的人,临到要发自己的文章,才开始收尾,似乎是一直以来的坏习惯,也是不舍得将回忆终结。沙8后我想了很久,该怎么去回顾这一段历程,从不相信到相信,从侧面默默了解到正面加入团队,从慢慢触碰到投入其中。好像走过了很长的路程,却又像是一瞬间站到了沙场上。
新生拓展和开学之初时看到以美队为首的同学们对沙8的热情,内心尚有讶异,想着“诶这么激情的吗?”直到后来看跑团每周的训练,听大家讲跑步的感受,看香山后大家上下台阶的步伐,最后看到招募队员的信息……终于有一天没憋住试探着问刀刃:“C队需要人吗?或许我可以写点东西啥的”。那天是2018年11月13日。11月14日0:25,接到刀刃发来的微信“沙8队长欢迎你来C队”,晚上一点半才睡着觉……所以我和沙八的联系,实际上是从很晚很晚的2018年11月才开始。感谢刀刃,一步步把一个慵懒且犹豫的我拽进坑;也感谢美队,宽容地让一个从不曾参加过训练、也并不曾展示过任何所谓能写点东西的我成了团队记者。
后续的训练因为加班频仍,我依然极少参与,所谓记录的职能也并没能履行几分,心下惭愧。直到开始筹备出征仪式和众筹时,才开始真正做些什么,也正是在出发前这一个月紧锣密鼓的安排中,了解到些许这近一年来队伍的经历和筹备的繁杂,致敬美队、强哥、利哥、贺贺、刀刃,致敬这一年以来的付出和心血。
忙乱的装备采购和适应,偶然的小跑和锻炼,在利哥的经验贴里紧张地揣摩沙漠的样子,四月过的实在太快,转眼间就到了出发的时间。亚沙专列上的夜晚,总也睡不着,睁着眼胡思乱想,有兴奋,也有期待,但更多的还是紧张。运动渣渣能不能走下来该走的路程?自己能不能履行好记者的职责?户外新手能不能顺利地度过这三天两夜?各种疑虑在心里扭成了一团,在列车的晃悠里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初到阿拉善,领装备、拍照、开会,紧张的安排里一一接收的大量信息反而令人心安下来,二征、三征的“老沙”师兄师姐坐镇,如此欢乐而又细心谨慎的团队,有什么好慌张的呢?欢迎晚宴、旗袍长衫亮相、打包装备,流程一一,不再赘述。万事俱备,只等正式开拔。
第一天的赛程体验对于跑渣本渣而言,实在刻骨铭心。当第一步真实地迈到沙上,翻过第一个沙丘,抬头看已经冲出去的其他院校沙友和早已看不清人只能听到对讲机里说话声的AB队,心里才颤颤悠悠浮上来一个念头:“这就是沙漠啊,好难走……”。一路咬牙前行,经历了心率拉爆、大腿肌肉剧痛、小腿抽筋、水袋水瓶皆空空……翻沙丘时相机一直垂下来打在腿上,只好一路左右手换着抱住相机前进,除了在CP点吃到了这辈子最甜的西瓜(破音!)外,其他时刻简直是大型绝望现场。感谢队友不弃,一路陪伴鼓励。
抵达终点后顾不上放包,转身抢占广告板后面的拍摄位。没有相机就举着手机,死盯着道路尽头走过来的每一个人,靠腿套和防沙套认自己人,就这样看着一个个京狮队友陆续地走过终点,看到强哥的兴奋、美队的笑脸、羊肉串小分队的共进、利哥的旗帜……心疼、欣慰、欣喜交织着浮上心头,如今回想依然心头酸涩,难以言说。可惜因为种种因素,并未能抓住每一位队友的首日冲线瞬间,晚间回看手机,也有遗憾。
回到营地时,帐篷已就位,正遇到大型拉伸现场,笑声、喊声交杂着汗水和疲累,跋涉一天已十分疲乏的队员们互相拉伸,虽疲态尽享却也欢声笑语。晚饭虽然简陋,在谈笑声中也吃的比平时更香。记不清切换了多少次站姿蹲姿跪姿,能记录下这些画面便是值得。庆幸的是,也正是这一天留下的许多素材,记录了许多令人看着照片都能笑出来的瞬间。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都是不可复制的,记录是天赐的礼物,镜头是你们笑过的眼睛。
第二日以拍摄为主,改装后的记者卡车刺激到让一个热爱冒险的双子座想放声大笑。CP1的拍摄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终点之外行进中的AB队员,头一日的体能消耗和第二日的更长距离,让大部分的人都带着一丝隐隐的忧虑,好在整体的情绪还是乐观昂扬的,那种气度是由自信而来的,虽然透着艰辛,却并无怨尤。
CP1的拍摄结束之后,启程前往终点处,稍事休息后便和贺贺到终点处占据正中间的最佳拍摄位,随着前来拍摄的其他院校沙友越来越多,便再也不敢挪窝。谁想到上午艳阳高照,下午便突然降温,风沙四起。挤在周围一圈裹着羽绒服保温毯的沙友中间瑟瑟发抖,心里不免为正在路上跋涉的队友担忧,大风带来的降温和沙尘的影响,比昨日还长的赛程对体力的极大消耗,能否及时接应刚回来的队友……一边念叨着把京狮队的小旗子挂在身前便于队友辨识,一边把目光紧紧锁定在最后一个沙丘顶端,那是每一位归来的队员必然经过的地方,贺贺就在那附近等待着,为每一位回来的队友加油,奔跑着拍下他们的身姿。
顶着风沙盯到眼睛酸痛,站到腰又隐痛着发出警告,终于陆续等回来了京狮队的每一位英雄,这一次的我不再有昨日拍视频时的顾虑,一边喊着北师大,一边喊着队友的名字,一边疯狂地按着快门。记忆最深刻的是杨老师和宗轩在冲线后,举着京狮队的旗帜笑着、拥抱着走向打卡点,那一刻再喊不出声音,眼泪控制不住地流下来,还好还好,幸运地抓拍到了那瞬间。这一日京狮队全员提前完赛,没有一人被关门,院校成绩也基本被锁定,沙鸥近在眼前。
而当晚也是宗轩的生日,美队和祎恒神奇地在大漠中变出了生日蛋糕,加上烤全羊和各路硬菜,在生日歌里,杨老师的寄语里,房间中角落里传来的互相拉伸时的痛哼,和外面音乐节欢快的声响,为这一晚镀上了一层欢愉的色彩。当晚降温,几乎冻个半死,半夜两点爬起来抖抖索索裹保温毯,后半夜彻底丢失了睡眠,在此要感谢刀刃的未雨绸缪,和你一个帐篷是我这次亚沙最大的幸运之一。
第三日赛程只有12km,却因紧张的关门时间对配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一众院校记者挤在终点后的栏杆处,将队旗系在杖上,伸出栏杆以吸引队友的注意力,剩下的就是凭栏遥望队友们来的方向。待得归来的选手渐多,滞留在终点处拍照的沙友越来越多,难以抓到队友的身姿,不禁焦躁起来,再不顾面子,嘶吼着喊着“前面拍照的同学麻烦让一下,我们的队友过来了!”,伸出旗帜试图吸引队友的注意力,央财的小伙伴也帮端着相机无法挥旗的我挥起旗帜,但人实在太多,拍照效果难言理想。好在还有贺贺的一台相机,基本抓到了所有人胜利归来的瞬间。当AB队所有人完赛,沙鸥已在手中,兴奋地在帮助下翻过围栏,所有人围在一起,搭着彼此的肩膀,喊着“京狮京狮,NBNB”,看着杨老师和利哥抱起美队,看着一张张疲累而闪耀的笑脸,实在太激动人心!忍住即将夺眶而出的眼泪,压下墨镜,继续为赛后的庆祝拍摄,以至于没能和你们好好拥抱。及至颁奖环节,在取景框中看到沙鸥被美队笑着举起,看到京狮队的大旗被光哥挥动,那一刻的感动无以名状。
此行之中,以团队记者的角度看着队友们辟生路于旷野,汲甘泉于沙漠;看着饱受伤痛困扰的队友们依然咬牙向着终点踏出坚实的脚步;看师兄师姐一路引领,背起超于自身需求的补给重量;看着疲累归来的C队队友们不顾劳累也不事休息地为营地和物资奔走;看着队友们被这片沙漠伤害也被它成就……非是不想参与其中,而是全程相伴执杖同行和端起相机守候大家奔来的身影只能选择其一,选择了通过相机狭小的取景框来守望,就注定无法腾出双手拥抱你们。沙漠中的落日、朝阳、繁星、黄沙都很美,可你们的出现就是我最期待的风景,值得庆幸的是,这风景,我不曾错过每一瞬间。
在我们这个时代,“不相信”似乎越来越多,似乎在一个行为的动机背后搜出带着商业化的字眼,才能被视为合理。但亚沙被誉为商学院的“第二课堂”,在看过这一年来为其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之后,在度过这三天两夜之后,在品尝过泪水也品尝过汗水之后,我想这课堂为我们揭示的大概就是:付出与回报分置天平两端,但它已脱离了“买卖”,更多的则是承诺和责任,对团队,对自己,对内心。也在这一过程中,以心交心,过命的朋友和肝胆兄弟都在这片沙漠里同存,忠贞的人会永远得到忠贞,而勇敢的人也会凭着勇敢走到最后。
而亚沙结束后,可能许多伙伴会发现,亚沙带给我们的意义,不只是一年的积累,三天两夜的拼搏,和谐共进的团队及交心的朋友,还有长久不灭的激励和一种生活模式的养成。正如顾拜旦所言:“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其精髓不是为了获胜而是为了让人类变得更勇敢、更健壮、更谨慎和更落落大方。”
这句话虽然已经被许多人喊过,但我依然要在这里郑重地说:“亚沙一次,沙友一生”。感谢所有一路扶持、鼓励、包容的小伙伴,感谢师兄师姐的付出和传承,感谢杨大神的精神引导和身体力行的“为人师跑”,感谢所有为亚沙付出的人。要思源,也要致远,我们从这里起步,我们也想走的更远。
祝愿京狮队的每一位小伙伴,每一位参与到沙8的朋友们,作为京狮人,作为师大人,始终意气昂扬,一如年少模样,文武二途,并得俦匹。换成人话就是:提笔就写,抬腿就跑,举杯就干!
絮语碎碎,不自觉间已是3k+,那……就当我今晚喝了X5吧(手动捂脸)。
亚沙前&亚沙后
特别致谢
战略合作伙伴:中国石油“益师计划”项目
金牌赞助商:跑能、百淬
指定教练团队:北京市马拉松协会、V越野、心也体育
以及所有默默支持京狮队的老师、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