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是星云的产物,但它们反过来也可以塑造星云。它们诞生在黑暗的浓密分子云中,并用含有极高能量的光,以及高速飞行的带电粒子,对这些云体进行着“精雕细刻”。
Douglas J. Struble / APOD
恒星是星云的产物,但它们反过来也可以塑造星云。它们诞生在黑暗的浓密分子云中,并用含有极高能量的光,以及高速飞行的带电粒子,对这些云体进行着“精雕细刻”。
它们产生的热量能蒸发黑暗的分子尘埃,并驱散环境中的气体氢。而在这一过程中,氢会发出红色的辉光。
IC 1590是一个已近成形的新生疏散星团,深嵌在发射星云NGC 281精细的星云尘埃结构中。
用精度不高的望远镜观察,这片星云的形态就像是游戏中的“吃豆人”,因此又称“吃豆人星云(Pacman Nebula)”。
在这张照片的左上部,有一些在明亮背景下显得相当黑暗的小块浓密云体。它们是所谓的“博克云球(Bok Globule )”。
这些云球的密度是如此之高,以至于其内部极有可能会发生引力坍缩(Gravitationally Collapse)。假如其核心质量和密度能够超过临界点,就会触发核聚变反应,进而孕育出一颗或多颗新的恒星。
“吃豆人星云”位于北半球天空中的仙后座(Cassiopeia),距离地球约10000光年。它也隶属于银河系的英仙座旋臂 。
参考
Dust Clouds of the Pacman Nebula
https://apod.nasa.gov/apod/astropi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