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假乱真的“伪更年期”,治疗大有讲究

2019-11-23   悦读中医

小 编 导 读

中年女性,烘热汗出、心悸失眠、胸闷气短……如果看到这样一组症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想必很多人会脱口而出:这不就是更年期综合征(中医称为“绝经前后诸证”)嘛~可是患者吃了几年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各类方剂,病情却丝毫没有缓解。这是怎么回事呢?刘方柏教授用7剂药物就让患者症状大减,他是如何辨证的?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见识下“真假更年期”的“破案”过程——


诊断现场

代某,女,40岁。初诊日期:2006年5月25日。身发热、心悸5年余。

患者2001年2月宫外孕破裂,行患侧输卵管切除后逐渐出现身阵阵发热感,仅自购六味地黄丸等药物服用,无明显效果。发热时轻时重,但均能忍受。1年前发热加重,昼夜不停,久时持续2~3小时,短时10余分钟即过。发时自觉头面烘热,身热如烤,频频发作。夜间热起时立即掀被,而热退后即觉身冷难耐。发热病起不久即出现心悸、心慌,其慌每于困倦至极、昏然欲睡时发生。发时胸闷气短,夜间发作时难受至不能睡卧,必起床不断绕室行走方可渐渐平息。

曾于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做动态心电图,报告为:心动过缓,心律失常。血细胞分析报告:白细胞计数3.0×10^9/L,血小板计数68×10^9/L。

先后就诊于多所医院。服西药(药名不详)症状无明显改善,已遍服中药知柏地黄丸、左归丸、青蒿鳖甲汤、天王补心丹、大补阴丸、珍珠母丸、清骨散等方。其中知柏地黄丸遵医嘱作基础用方,购成药整箱长期服用达8个月之久,时似有缓解,而复如故。至既惧白日发热而心神不宁之煎熬,更恐夜间发热而心慌被迫起床行走之痛苦。

刻诊:昼夜阵发发热,无汗,心悸、心慌时作,下肢肿胀,头昏倦怠,晨间面浮,大便秘结。面苍黄少华,脉迟细,舌正。


辨证论治

学生甲:这例患者若单从症状看,完全符合绝经前后诸证之临床表现,而其发病始初,年龄尚未至35 岁。《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说明纵然在人均寿命甚短的古代,35岁也还只是阳明脉气血开始衰弱,面部逐渐憔悴,头发开始脱落的起点年龄。而当今社会,人均年龄已登耄耋寿域,三十四五岁正值体魄健壮的年龄阶段,怎么就会有经绝并由之而导致的“诸证”发生呢?此其一。其二,经绝前后诸证的发病原因为肾气渐衰,冲任亏虚,天癸将绝,精血不足,阴阳失衡,本质为肾虚致病。而此患者潮热的同时,伴见的是心悸肢胀、倦怠头昏等心脾见症。

学生乙:不仅如此,从其治疗经历看,也不支持经绝前后诸证。观其历用知柏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煎、天王补心丹等,并无一方见效,也说明对其辨治应作方向上的重新考虑。

老师:本案的大体情况,你们已作了符合临床的分析。现在只缺该怎样重新辨析的环节了。

本例患者发热5年余,从病程到症状均表明其热为内伤发热。内伤发热的治疗,王肯堂为其划了一个界线分明的轮廓,即“果为伤寒伤风及寒疫也,则用仲景法;果为温病及瘟疫也,则用河间法;果为气虚也,则用东垣法;果为阴虚也,则用丹溪法”。并强调“如是则庶无差异以害人矣”。

那么,本例当属上述所举之哪类呢?

其热虽甚,而不贪凉索饮,且有夜间发热时掀被而片刻即冷之表现,热非属实,乃属虚热也;倦怠、神疲、心悸,气虚之征也;面浮足胀,脾虚湿停之候也;脉迟细者,阳虚气弱也。显然其病之治,当宗东垣法。东垣认为,这类患者之病机,乃为脾胃虚弱,营气不升,谷气下流,下焦阴火被扰,上乘阳位。并为之创立了一个著名之临床治法——甘温除热法,一个著名方剂——补中益气汤。揆之,本病与其甚为合拍。

诊为发热、心悸。补中益气汤加味。

白参12g,黄芪30g,炒白术12g,当归10g,柴胡10g,升麻10g,炮附子15g,龟甲15g,鳖甲15g,桂枝12g,白芍20g,陈皮10g,炙甘草12g。5剂。水煎,每日1剂。

6月1日二诊。药后诸症均大减,夜间安卧,唯便秘。

改炒白术为生白术40g。4剂。

6月8日三诊。发热,心悸消失,精神转好,肿胀消失,但双下肢膝以下发冷。

初诊方加鹿茸5g(冲服)。3剂。

6月16日。诸症消失,查心电图正常,白细胞计数升至3.8×10^9/L,血小板计数升至113×10^9/L,脉缓,舌正。

续上方5剂,以巩固疗效。

现在人们多觉得中医是慢郎中,危急重症的治疗只能依靠西医,殊不知若是掌握住中医的精髓,中医有时能解决许多西医解决不了的棘手难题。如何才能掌握中医精髓?来这本书中跟随刘方柏教授出诊,学习如何用好中医治疗重急奇顽证——

《刘方柏重急奇顽证医案》

本书是作者临床工作50余年,从40余万例患者中精选出的具有典型意义和启迪作用的重急奇顽证病案。所有病案以“保真”状态呈现,从诊断现场、辨证论治、思辨解惑三个方面对每个病案的各个环节进行质疑探幽、穷源溯流、阐义发微。本书语言生动活泼,不拘一格,使读者如临现场,并最大限度地获得诊疗知识及救治方法,适合于中医工作者及爱好者阅读参考。(购书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刘方柏重急奇顽证医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刘方柏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