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五万头炸了群的猪好抓,还是五万名丧失战斗意志的溃兵好抓?
这个问题,原蒋系山东省主席、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山东省保安司令、山东军管区司令王耀武的回答会很有意思——他在评价李仙洲指挥的莱芜战役时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那句话在《亮剑》中被楚云飞学去了。
理论上讲,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是要归王耀武指挥的,但是莱芜战役时发生了一些列令王耀武费解又无奈的怪事,让他对李仙洲和陈诚都充满了怨气,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有意思也比较难回答的问题:如果李仙洲听了王耀武的话,还会在莱芜一夜之间被抓了五万俘虏吗?
王耀武在抗战期间表现极为亮眼,“王耀武抗战有功”,是板上钉钉的公正评价,这位蒋集团少有的明白人,在战局把控和指挥能力上,都远超张灵甫、黄百韬,甚至也强于杜聿明。
王耀武知道山东守不住,莱芜不该打,但是他上面还有制定作战计划的“国防部”第三厅中将厅长郭汝瑰和批准作战计划的“参谋总长”陈诚,老蒋更信任小郭子和陈总长,对王耀武的建议总是哼哼哈哈,即使当面答应了,转过来下命令的时候,还是采用郭汝瑰的方案,比如李仙洲一夜之间被抓好几万俘虏的莱芜战役,王耀武就是老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老蒋电报电话连番斥骂,李仙洲装聋作哑阳奉阴违,老王只能两眼望天欲哭无泪。
沈醉曾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问王耀武:“你这么谨慎的人,为什么1947年2月间山东莱芜战役中会打那么大的败仗?(本文黑体字,除特别注明外,均出自沈醉回忆录)”
王耀武无奈地回答:“这完全是李仙洲指挥失当,那么多的军队钻进了被解放军包围了的吐丝口,就像《三国演义》中孟获钻进了葫芦谷一样,进不得、退不能,弄得内无粮草、外无救兵,靠空投能维持几天,结果全军覆没。”
王耀武王耀武的原话是这样的:“兵书上所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是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我们的陈诚指挥官他不知道吗?在他的指挥下,山东的国军,常常是一个晚上,被解放军抓了好几万的俘虏。我当时就说了,就是几万头猪,那也得抓好几个晚上吧?”
莱芜战败后,李仙洲被活捉,老蒋骂不着,陈诚是老蒋干女婿,老蒋舍不得骂,最后只能拿王耀武撒气。
王耀武告诉沈醉,自己当年差点被老蒋骂死:“我一生中被蒋老先生骂得狗血淋头的也是那一次。战争失败后,蒋亲自飞到济南,等我赶到机场,一看是他气哼哼地站在那里,我的两条腿便一直哆嗦,我怕他当时枪毙我或把我带回南京处分。结果,他只瞪大眼睛狠狠地痛骂了我一顿。现在想起来我都有点害怕。只要他嘴里多说出两个字‘枪毙’,我就会一命呜呼了。”
老蒋骂王耀武,居然是责怪王耀武撤退太快:李仙洲主力基本已经被歼灭,王耀武为了避免更大损失,保全济南,下令霍守义的第十二军一夜撤退百余里,放弃周村、博山等重要城市,退入济南,使我军九纵、十纵追赶不及,未能进一步扩大战果。
王耀武为老蒋保住了一个军,但是老蒋并不领情,王耀武在《莱芜蒋军被歼记》中复述了老蒋的痛骂:“你们只是在莱芜这个战役里就损失了两个军、一个师,损失了这样多的轻重武器,增加了敌人的力量,这仗以后就更不好打了。这样的失败真是耻辱。莱芜既已被围,你为什么又要撤退?遇到这样大的损失,你是不能辞其咎的!”
王耀武有苦难言,事实上在莱芜惨败之前,他就跟陈诚的意见不一致。1947年2月15日上午10时,李天霞、张灵甫指挥八十三、七十四师进入我军主动放弃的临沂城。陈诚被“临沂大捷”的喜报冲昏了头脑,他一面命令南线部队继续北进,一面命令王耀武的部队从北线配合,王耀武不肯从命:“我手头的部队本来不多,守济南、青岛,看住胶济线和津浦线就够困难了。南进孤军深入,补给线长,危险性大。主力部队抽调南下,淄博和胶济线无法确保。”
陈诚见王耀武顶牛,马上向干岳父老蒋打小报告,于是老蒋给王耀武下了载入他们军史的命令:“此次鲁南战役,有关国共两党之存败。如鲁南失败,山东亦不可独存。你要下定决心,顾全大局!着该司令官(指王耀武)派一个军进驻莱芜,一个军进驻新泰诱敌来攻,勿使其继续北窜。待我守军将敌吸引住以后,再以部队迅速增援,内外夹击而歼灭之。”
王耀武凭多年经验,认为解放军主力有转移作战方向的可能。他派出飞机四处侦察,果然发现地面上有解放军大部队移动的迹象,韩练成的第四十六军两侧亦有解放军活动,眼看是要布好口袋阵包饺子。
王耀武虽然认识到了局势的危险,奈何他说话不如陈诚好使,而陈诚则可以绕过王耀武,直接给李仙洲下命令,于是李仙洲在莱芜被包围,并遭到猛烈攻击。
王耀武得到李仙洲被痛打的报告,马上判断出解放军必将先消灭突出的四十六军,然后再吃掉韩浚(韩浚就是电视剧《特赦1959》中叶立三的历史原型)的七十三军。为避免被各个歼灭,王耀武急令收缩兵力,要四十六军放弃颜庄,退入莱芜城与七十三军会合。
王耀武飞到莱芜上空观察,看到解放军有大部队运动,而陈诚的南线兵团仍然没有北上解围的行动。王耀武判断:莱芜城小,粮弹缺乏,靠空投支援不能解决问题,李仙洲集团是守不下去的。
王耀武来不及请示老蒋和陈诚,直接对李仙洲下了撤退命令,但是李仙洲还是请示了老蒋和陈诚,等这两人在王耀武解释下同意撤退,李仙洲已经被围得铁通一般,想跑也跑不掉了。
李仙洲接到王耀武的命令后还请示陈诚和老蒋,是因为他不想撤退。他总觉得撤退途中会遭到解放军合围,如果坚守莱芜等待南线兵团救援,还可能有一线生机,却不知道时间拖得越久,包围圈就越严密,所有的口子都堵上后,他就真的插翅难飞了。
李仙洲不想撤,地下党员韩练成自然乐见其成,所以在韩浚主张马上撤退的时候,韩练成提出再等一天,大家好好准备准备。
战局瞬息万变,别说是一天,就是一个小时,也能决定一个军甚至一个兵团的生死。李仙洲同意了韩练成的建议,但是到了第二天大家开拔的时候,韩练成“丢”了,直到23日早8点,凌晨突围的时机已经错过,李仙洲还坐在指挥部傻等,韩浚跑过来急眼催促,李仙洲才慢腾腾地下令不等韩练成,大家各自突围。
五万人的大溃逃,看起来比五万头猪的声势大,但是猪是不管不顾地乱跑,而溃兵则是会主动投降的——十万人未必能把五万头猪全部逮住,但是三个人俘虏一个营,却是可能的,因为人比猪聪明,知道放下武器自动集合。
王耀武那句“五万头猪”稍微有一点小误差,莱芜战役结束,我军统计的结果精确到个位数,是抓了四万六千八百零五个俘虏,其中就包括1960年11月28日第二批特赦的第二绥靖区中将副司令李仙洲,还有1961年12月25日第三批获特赦的七十三军中将军长韩浚,他们的司令官王耀武也在济南解放后被俘。
王耀武比李仙洲韩浚还早特赦,特赦后他跟李仙洲交往不多,可能是因为李仙洲回了山东,而王耀武则留在北京当了政协文史专员,要是仅看工资待遇,王耀武还是比李仙洲高。
王耀武在战犯管理所学习和在政协当文史专员期间,都写了大量回忆录,他在回忆录中回答了我们开头的那个问题:不管是谁指挥济南战役,被毙伤一万多、活捉近五万的命运都不能更改,区别也就是早被消灭和晚被消灭,早晚都得被消灭。
王耀武认为李仙洲应该为他们的莱芜惨败负责,李仙洲在回忆录中又把锅甩给王耀武,两人的说法那个更客观真实,就有劳读者诸君慧眼明辨了:将军在莱芜的失败命运不可更改,如果李仙洲听了王耀武的命令,而不是屈从陈诚,他能不能逃出莱芜,去济南等着跟王耀武一起战败被俘?